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基金走势缘何强于大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 09:36 证券时报

  □华泰证券 陈金仁

  近期投资基金走势较为强劲,周三上证基金指数收报790.58点,已经高于6月9日的最高点773.90点2.16%,50ETF(资讯 行情 论坛)收报0.803元,也已经高于6月9日的0.80元的高点, 封闭式基金、50ETF等均已突破6月9日的高点,其走势明显强于大盘。基金的走强主要与以下方面的原因有关:

  首先是对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率的价值理性回归。自2002年以来,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逐年扩大,今年1-7月份折价率更是高达30.%以上,部分基金的折价率超过40%。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在证券市场上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在熊市时折价率往往更高。从投资者行为来看,在市场的下跌过程中往往趋于悲观,一旦受心理因素的不断强化则投资者行为将更加趋于保守,在市场普遍的悲观氛围笼罩下投资者陷入集体逻辑的“合成缪误”。 不可否认,由于受到治理结构、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共存以及不合理的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封闭式基金更容易成为利益输送的牺牲品,封闭式基金的价格低于开放式基金是合理的。但随着折价率不断放大,内在价值规律开始发挥作用,在投资者逐渐恢复理性后,具有较高折价率的封闭式基金与股票市场相比无疑有较大的吸引力。

  其次,股票市场相对投资价值突出。从相关的指数来看,50ETF由于投资于50板块,而50板块的平均市盈率是在所有指数中最低的,整个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在25倍左右,而50板块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不到18倍,即使考虑到上市公司规模等方面的影响,50板块依然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而对于场外资金尤其是大资金而言,购买50ETF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大盘蓝筹股的投资组合也能给大资金提供较高的安全边际。

  从相关市场如房地产、债券市场等来看,股市的吸引力已经逐渐增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余波尚未消散,房地产价格开始滞胀甚至下跌,部分资金开始从房地产等市场撤退,该类资金势必要寻求投资机会相对突出的场所。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走出了大牛市,企业债指数今年以来涨幅已经高达17.76%,国债指数涨幅达到12.38%。虽然目前尚无法预见债券市场何时步入调整,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券种的收益率明显下降。以7月27日的数据来看,05国债(2)的收益率仅有1.43%,而96国债(6)的收益率仅有0.65%,部分券种的收益率已经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债券市场预期收益率下降,这将制约场外资金进入债券市场的积极性,资金也有重新选择投资渠道的要求。此外,人民币升值也增加了以人民币为币值的股票市场的吸引力。50ETF具有较高流动性以及其组合投资具有高安全性,吸引场外资金加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场外资金积极介入是近期走势较强的直接原因。虽然有治理结构等方面的缺陷,但不可否认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往往比一般投资者更具理性,尤其是市场出现非理性走势时更是如此。基金作为专业投资在风险管理以及股票以及时机选择方面均有其特色,对宏观经济的把握以及行业景气等的走向也往往更有前瞻性。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部分券商的集合理财计划大举介入投资基金。如光大阳光集合理财计划在总额为9.24亿元的资产净值中,期末的基金资产比例达到81%。相关媒体也报道社保基金投资上证50ETF。我们看到,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等大盘蓝筹股无疑具有极大的号召力,也可以有效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近期中国石化、中国联通(资讯 行情 论坛)等连续走强,主力资金似乎有在该类大盘蓝筹股种寻求突破。场外资金对于基金以及指数基金的大举介入,是基金以及50ETF走势强于大盘的重要原因。

  综合来看,随着市场的逐渐复苏,折价率较高的封闭式基金已经吸引了市场的关注,并逐渐具有了绝对投资价值。而主力资金对于大盘蓝筹类个股的偏好推动了50ETF的走强。近期市场在千点关口止跌回升震荡走强,具有价格优势的封闭式基金以及50ETF有望继续受到市场追捧,部分折价率较高的基金如中大盘封闭式基金等有望逐渐回归市场平均折价率,风险偏好较程度低的资金仍可对封闭式基金以及50ETF等继续加以关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