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基金专家王群航专栏 > 正文
 

冷眼看股票型基金发行潮 只有数量潮没有规模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08:59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表面上的大量股票型基金的发行热潮,既不代表基金看涨股,也不一定能被投资者认可

  王群航/文

  近日,关于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下称“股票型基金”)“发行潮”即将到来一说震撼市场,有人预言股票市场的行情将会走好。对此,笔者另有看法。

  一、股票型基金的“发行潮”是货币市场基金发行潮结束后的正常现象。据笔者的研究和调研,目前能发货币市场基金的公司已经先后发过了货币市场基金,接下来就只有发行股票型基金了;没有发行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公司,多数是暂时不想发的。

  二、出于增加管理费收入的考虑,基金公司的新发基金的欲望强烈,很多公司都想一年发行两到三只基金,甚至更多。为了保证发行的速度,很多公司准备了数只基金新产品方案,不断根据市场的情况沟通托管,申请发行。至于后市行情,各个基金公司都是永远看好的,否则,投资人就应该赎回了。

  三、股票型基金的发行只是数量的“潮”,而没有规模的“潮”。今年以来,已经发行并成立的股票型基金有9只,平均成立规模为8.2亿份。这9只基金中,有6只基金延长了发行期。上周五,即将结束发行的华夏红利也宣布延长发行期14天。这种延长发行的背景,并非如每份延期公告中千篇一律的陈诉——“为了充分满足投资人的认购愿望”,而是每一只基金的发行情况都十分不理想。

  当前,股票市场投资者信心不足,股票型基金的发行市场上,投资者的信心凭什么充足?5月份之后的4个交易周,88.89%的股票型基金净值损失幅度超过10%,其中的华富竞争力,成立刚满3个月,净值便下跌18.36%。面对这样大面积严重亏损的绩效,如何能够提得起投资者的信心?

  股票市场和股票型基金发行市场是两个密切关联的市场,如果有人以为大量发行股票型基金就可以挽救股票市场,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四、管理层仍然在大力支持基金公司的发展。很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不论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业绩如何,都可以继续发行新基金。新基金的发行,没有与相关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历史绩效挂钩。但是,如果一家基金公司的历史业绩证明了它资产管理能力有限,管理层理应控制其发行新基金的速度,这也是保护投资人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管理层的支持只是基金发行状况的外因。一些历史绩效不好的基金公司在发行新基金的时候,一直给市场灌输“过往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这样一个有一定哲理的理念,但普通投资者只看自己得到的回报,这才不失为一种明智的行为。因此,“害”过一回投资者的基金公司,要想重新得到投资者的信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五、即将发行的一些新的股票型基金质量堪忧。由于工作的缘故,笔者几乎可以在绝大部分新基金发行前至少一个月,就阅读到这些新基金的相关材料,然后要做一定的研究与分析。目前,未被媒体提到的拟发行的股票型基金就有十来只。

  这些“新”基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多数来自新成立的基金公司。近一二年,基金公司的数量增加了很多,发行基金的主体也就多了起来。由于经验的缺乏,不少新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方面比较稚嫩,这些常把概念搞的“化简为繁”的“新”基金,发行时当然会曲高和寡;二是一些老公司的“新”基金。部分老公司的“新”基金,常常会玩一些比较高深的理念,或者是比较牵强的论证,如“实证表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着跷跷板效应”等。

  但是,编织再多的美妙说法,都没有可以看得见的业绩管用。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具有良好业绩表现的基金,投资者有了不少可以明确选择的投资目标,当然会对很多“新”基金保持距离。

  六、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前股票市场的点位低是基金公司开始掀起股票型基金“发行潮”的重要原因,言外之意是基金公司看好当前的市场。这个观点看似很有道理,但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因为近三四年来的大量股票型基金发行纪录表明,如果各个基金公司当时是因为看好股票市场后市而发行股票型基金,那么,他们当时的判断就是长期性的、集体性的失误。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基金公司的道德有问题。

  回到现在,前几周,基金公司大盘抛售股票,重仓股成为了市场下跌并破位的元凶。出现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基金持有人的赎回在逼迫基金公司卖股票,但更重要的主观原因是很多基金经理自己承认的:解决股权分置的试点,完全破坏了基金公司原有的价值投资估值体系,使基金自身投资失去了投资的坐标。

  既然以往错过N多次,既然现在看不清市场,为什么还要发行股票型基金?如果真是为了抄底而发行股票型基金,会不会又抄到了腰部?

  (作者为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


  爱问(iAsk.com)基金 相关网页约14,931,479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