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基金专家王群航专栏 > 正文
 

中国银河证券王群航:给基金公司打分的人(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07:55 北京现代商报

  6月4日,上午9时30分。某机构举办的基金投资财富讲堂座无虚席。讲台上,讲师讲得声情并茂;讲台下,听众听得津津有味。尽管在讲座过程中已经解答了很多投资者的问题,但讲座结束后,他还是被许多意犹未尽的投资者团团围住。直到一个小时之后,在主持人的帮助下,这位老师才得以“解围”。

  他就是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航。

  与基金公司一同成长

  工作并快乐着

  从基金公司产品设计到基金业绩表现,从基金投资理念到基金经理的轮换,任何一个关于基金的话题王群航都能够娓娓道来。

  很难想象这位基金研究专家曾是一位电影发烧友,“我曾经梦想着做一名专业电影研究人员,曾经努力报考过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理论研究生。”也许是命运捉弄人,几分之差使他与电影业失之交臂,却意外地进入到金融领域。

  1998年,基金刚刚在中国起步,王群航也就在这个时候坚定地选准了行业——“让我把工作和兴趣真正结合在一起”的基金业。

  起初,他就在中国银河证券从事基金研究工作,中途曾经一度跳槽到基金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就是“到基金公司去实习了一段时间”。在加深了对于基金行业投资管理与运作的了解之后,他毅然放弃了基金公司的高薪,重新回到了基金研究的“老本行”里。

  在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他觉得“在这个工作平台上,我不是为某家基金公司服务,而是为整个基金行业服务,为全体基金持有人服务,为中国银河证券的广大客户服务。在这里,我是真正在做我喜欢做的事。” 

  这种源于工作的快乐和满足使他工作起来简直就是“拼命三郎”。有一次为做一篇基金风险控制的研究文章,忙碌了一整天,他竟然忘了吃饭,完稿时虽然精神上如释重负,但身体却出现了异常反应:他开始心里发慌、浑身冒汗,这才想起是过度劳累以至于虚脱所致。从此以后,他就落下了这个“病根”,不过好在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一旦感觉身体稍有不适,就会从抽屉里拿几颗巧克力来补充能量。

  正是因为对这份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使得他在不经意间成了一个写基金文章的“快枪手”,一个发表文章的“高产大户”。远的不说,从今年1月1日到5月31日,他在三大报、《二十一经济报道》等报纸和期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达10万字左右,这在任何一个研究领域都是很少见的。

  尽管王群航被人笼罩上各种光环,但他却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姿态。“不喜欢到处抛头露面,但我很注重团队的名誉。”某门户网站邀请他开设一个基金专家专栏的个人网页,他提出的合作条件是“不要搞成个人专家专栏的形式,建议该网站把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部门名字摆在第一位,把部门中其他研究人员的名字也加入进去。”

  基金公司把脉人

  为市场和投资者带路

  在业外看来,基金管理公司本身就具有相当多的神秘色彩,而基金研究这项工作似乎又更加多了几分神秘色彩。那么,王群航是如何为基金公司做研究的呢?

  “我以各家基金管理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和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同时,为了提高研究的质量和研究的深度,我也经常到各家基金公司作深入的调研。但这里有一个铁的纪律,那就是通过调研得到的信息只作为内部资料使用,不公开发表。”

  在各家基金公司调研时,王群航总是要求与公司各位高管分别见面,而他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尖锐,往往是一针见血。有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突然离职,王群航追问“那个投资总监工作很出色,为什么会走,是不是公司出了什么问题?”由于他的咄咄逼人,以致很多业绩差的基金公司都很怵他。

  他眼睛不大,却有敏锐的目光。基金公司一丝一毫的破绽都逃不脱他的“慧眼”。在某家基金公司调研时,一位投资总监的教育背景是历史学博士,但却同时兼任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王群航当时就指出这样用人是不合理的,但这家基金公司没有采纳。事隔不久,这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基金的净值都跌得很惨,在同类基金中垫底。

  基于长期对基金关注和研究的功底,使得他往往会对某只基金未来绩效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今年3月份,一家基金公司发行了一只股票型基金。这只基金发行时,王群航就不看好它的前景。果然,该基金的建仓期还未满净值就跌落了18%,绩效水平也在同类基金中垫底。

  关注投资者理财

  便利性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工作中,王群航经常遇到一些咨询如何理财的投资者,他也经常和圈内的朋友讨论理财的话题。在个人理财方面,王群航指出:“投资理财除了要注意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外,便利性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投资者应该选择最方便的投资渠道,想买就买,想调整就调整。”

  他结合自己的基金研究经验,建议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以购买货币市场基金为主,因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较好,进出方便无成本,其收益率也在银行两年期存款利率之上。”同时,购买货币市场基金也是他本人的一个理财习惯。

  王群航还建议在目前股市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最好先不要碰股票型基金。另外,他也不太赞成投资者买保本基金,因为保本基金仅是保证本金的安全,其收益并不很理想。

  对于当前有些基金公司倡导的“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王群航提醒投资者,“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这种投资模式,比如,货币市场基金可以,但股票型基金就不能这样去买。”

  (商报记者 张培娟)

  王群航告白

中国银河证券王群航:给基金公司打分的人(图)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航(商报实习记者 苗燕/摄)

  俺是一名典型的专业基金研究人员,没事喜欢搞搞数据,写写文章,到基金公司转转。俺干基金研究这行已有7个年头了,也算是小有成就吧。俺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拥有四个基金专栏,发表过基金研究文章70多万字;专业研究论文获过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一等奖。

  虽然俺一向比较谦虚,但还有几件较为得意的研究成果不能不提。

  2002年,“封转开”的呼声曾经甚嚣尘上,俺以一篇近6000字的文章《质疑封闭转开放》驳倒了当时几乎所有支持“封转开”的观点,那种“压倒一切”的气势至今想起来还令人激动。

  2003年初,刚刚兴起的债券基金年报出炉前,俺写的一篇《债券型基金的信息披露应该注意什么》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在基金研究中,俺顺道为公司带来的基金分仓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如2003年上半年,银河证券基金分仓收入中有28.9%是俺创造的。

  好了,关于这些光荣史就不再多说,说多了恐怕涉嫌“作秀”或“吹牛”什么的。

  总之,俺给自己的职业定位就是一位专业的基金研究人员。幸运的是,基金研究既是俺的工作又是俺最大的爱好。“工作并快乐着”已成为俺的人生哲学。

  王群航轶事

  ◎ “美食家”兼“收藏家”

  王群航很“好吃”,他喜欢享受各地的美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经常出差,每到一个新地方,他都要尝一下当地最有特色的菜肴。从内蒙古到海南,从上海到贵州,他吃遍了大江南北。

  ◎ 30只猪脚的故事

  有一次在贵州,他发现当地的卤猪脚很有特色,就在回上海之前特地买了30只,连同调味品一起带回了上海。当晚,一帮“哥们”在一间酒吧里享受了一餐来自祖国西部的饕餮大餐,包括酒吧的老板。

  王群航是个“酒鬼”。他喜欢喝啤酒,如果有机会,他会喝上一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爱酒不酗酒”。在享受啤酒美味的同时,他发现很多啤酒罐很好看,就收集起来。至今,他已经收集了十几个国家的300多个啤酒罐。

  ◎ 飞机场的豪饮

  一次,王群航在外地买了两罐啤酒准备带回去收藏。在机场,安检人员要检查王群航的行李,因为里面有可疑物品,打开一看,是两罐啤酒。协商无果后,王群航想把啤酒倒掉,但被安检人员制止了。安检人员要求王群航把它喝了,无奈,王群航只好仰头一饮而尽。事后,王群航开玩笑地说,“如果那是两瓶白酒,那我就要睡在机场了。”


  爱问(iAsk.com)基金 相关网页约4,320,258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