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平准基金入市是画饼充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18:07 《全球财经观察》

  平准基金的筹集与入市作为政府行为,必须先要从政策上解决基金的来源、使用规则等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入市

  文|仇晓慧

  近日,证监会联手国资委发布了有关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意见和通知,引来市场人士
一片叫好声,然而大盘的走势却狂泻不止。指数再创出8年以来的新低,众多市场优质股再次出现暴跌。这绝望的惊人下滑令市场各方都对“平准基金”的呼吁声一浪高过一浪。

  5月底,《金融时报》发表了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对于“平准基金”的观点,他表示“中国不会向股市大量注资”。这一明确表态逐渐在市场上广为流传之时,又传来证监会办公厅主任刘新华对此事态度暧昧的消息。甚至有业内人士“辟谣”,完全否定了尚福林对《金融时报》的表态。

  目前,市场对判断“平准基金”是否入市的分歧仍然比较大。首都经贸大学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的采访时表示,具体而言,平准基金就是稳定中国股市发展的基金;而中国政府是否会向股市大量注资,不能光从相关人员发言中的字面上理解,即主要不单是通过资本救市,还可能会在结构与总量上进行调控。他同时认为,在目前状况下,平准基金的入市不宜推迟。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主任钟伟向《全球财经观察》表示了对平准基金作用的质疑。他认为尚福林说出了事实的真相,现阶段平准基金已经无法挽回股市颓势。

  平准基金此消彼长

  平准基金第一次进入市场人士视线是在2004年下半年。由于证券市场长期的萎靡不振,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严重受损,如“投资者保护基金”等换汤不换药的提法开始初露端倪。

  在春节前夕,关于平准基金的讨论以无法解决潜在的道德风险控制,以及监管层对此的低调而暂告一个段落。之后,在“五一”左右,市场再次风传平准基金入市,目的是为配合股权分置的改革。4月底、5月初,决策层批准从有关部门拨出资金伺机入市,所赋予的称谓更为贴近当前改革的实践和稳定股市的目标。据称,平准基金的额度规模可能达到1200亿元。

  之后两周股市不断下跌。到5月19日,市场上出现平准基金已经入市的传言。

  这次大规模的传言主要是由指标大盘股中石化引起的。5月19日,中石化股价先大跌后大涨,被资金主动承托的迹象明显。更奇异的是成交量,中石化成交金额达到2.5亿元,远远大于平时几千万的成交量。由于当时中石化H股价位为3.025港元,折合人民币3.207元,而A股3.86元,差价达到16.92%。能源化工为周期性行业,尽管中石化的炼油业增长看好,但不具有趋势性投资机会,不被机构投资者看好,故不少市场人士疑是平准基金所为。

  申银万国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黄美龙就中石化的股价变动一事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说,虽然他们目前对中石化背后的神秘资金尚无定论,但是,平准基金入市的判断相对而言是比较合理的。首先,由于前段时间政府为了稳定CPI指数,压制了中石化的炼油价格,使得2004年中石化在全球炼油紧缺。在满负荷的开工率下,毛利竟然比2003年80%的开工率还要低,到今年四五月份更是出现了亏损。政府选择入资中石化,可视作对中石化重归正常价格的一种补偿,使其尽快与国际价格接轨。另外,中石化是指标股,对指数的影响系数为10%,对大盘股指的救市效果明显。

  这与香港救市基金“盈富基金”的操作手法一致,当时该基金就主要入资龙头长江股份等。可见市场始终对平准基金寄予很大期望。可是,来自证监会市场部的消息称,5月19日介入中国石化的并不是平准基金,而是一家基金公司与一家QFII

  有报道称,5月24日,国务院召集央行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外汇管理局等五部委召开联席会议,商讨解决资本市场问题。据悉,当日会议已决定,6月1日取消红利税,而其他关于平准基金入市以及股权分置问题的两个议题只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但并没有形成最后的决议。

  如此看来,当时观察人士所言的平准基金在中石化上现形,只是幻影。但另有观察人士指出,证监会市场部所称的“一家基金公司与一家QFII”或多或少受到监管层政策影响,虽然不是正规意义上的平准基金,但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护盘作用。

  此外,从5月16日到20日的一周内,在基金重仓股整体疲软的背景下,同为基金重仓股的指标股却表现强劲。比如长江电力上涨2.77%,招商银行上涨2.33%,民生银行上涨1.87%。尽管部分指标股也出现下跌,但跌幅小于其余基金重仓股和整体3.81%的跌幅。但此时,股市开始出现明显下滑。

  筹措资金过于紧急

  平准基金是否顺利入市,焦点之一是证监会能否在短期内筹措到大规模资金。

  据了解,平准基金的来源,有法定的渠道或其基本组成是强制性的,如国家财政拨款、向参与证券市场的相关单位征收等,也不排除自愿购买的投资者配售。

  第一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高上向《全球财经观察》分析道,由于平准基金不具有投机性,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及发展的背景下,能够保证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回报率,对机构资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而市场方面是平准基金的一个重要来源。譬如,香港在1998年干预股市后,于1998年10月推出的“盈富基金”受到香港投资者的追捧,原计划出售100亿港元,由于认购总额达483亿元,最后出售了333亿元。而且,按法定程序申请向国家财政部借款也应是构成平准基金的有效部分。

  然而,钟伟明确表示,事实上,平准基金筹措资金的来源有限,就以国家颁布的《投资者保护基金》法规,并不存在如香港平准基金“盈富基金”来源的明文规定而言。

  该基金的来源之一将为新股申购冻结利差资金。2004年年底前存于财政部专用账户下的100亿元由中央登记结算公司收取的新股发行申购资金,节假日冻结期利差将会被纳入该基金。不过,这一基金主要的目的是当证券机构破产时,补偿投资者的本金损失。显然不是纯粹的“平准基金”的职责,只是在局部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据不完全估计,节假日冻结期利差、印花税,国有股与法人股的比例支出,就算是再加上证监会以紧急承诺的方式向中央银行贷款,资金规模顶多在1000亿。而目前资本市场的漏洞,以市场流通股的1/2计算,也至少需要7000亿?8000亿,根本无力弥补这一缺口。“况且,平准就好像是水库,蓄水量不可能在短期内可以积累出来。”钟伟感慨道。

  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吴淑琨向《全球财经观察》表示,平准基金的筹集与入市作为政府行为,必须先要从政策上解决基金的来源、使用规则等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入市。从近日看,证监会对平准基金的法规进程还看不出任何迹象。据推测,证监会之所以态度暧昧,正是由于没有形成合理的平准基金规则。

  市场时机尚未成熟

  据悉,证监会对“平准基金”大规模启动的第一入市目标点位是沪指1050点,“严防死守1000点”。钟伟认为,近日沪指处在1100点之下震荡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但在第二批股权分置试点之后,指数再创出8年以来的新低——1035.71点,已经昭示着“平准基金”的进入已经不在证监会原先预想的控制范围之内,对这一“为时过晚”的状况,监管层将会采取新的调整措施。

  吴淑琨指出了目前并非平准基金进入市场良机的另一原因,即中国大陆资本市场与当时执行平准基金成效较好的地区与国家存在质的差别。

  其一,市场环境不同。以香港为例,香港的资本市场机制远比内地完善。监管层水平、社会诚信与估值体系都比较成熟。如果平准资金进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要发挥理想作用,势必要建立一套新的估值体系,无疑,这需要时间的考验。其二,中国平准基金的设立目的则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相比显得并不纯粹。除了挽回股市巨幅下跌造成的损失外,还要囊括股权分置、国有股改制等问题。

  证监会的缓兵之计

  固然,尚福林已经明确透露不支持平准基金,为何证监会面对媒体追问,还要顾左右而言他,给市场制造一些仍寄存幻想的迷雾弹呢?

  刘纪鹏指出,要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问题,并不是平准基金救市就能实现的,但是若平准基金不能及时推出,可能会影响到市场的长治久安,并且动摇民众对政府监管层的信心。另外,目前的股权分置试点,必须尽可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平准基金或许能在短时间起到一定作用。但对目前不能及时出手的平准基金而言,不如给市场制造些可能入市的信心。

  更何况,平准基金本身还存在很多争议。在理论界也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平准基金救市,将强化政府行政干预市场的效果,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并且极易产生寻租腐败行为。而且,就算券商获得注资的同时将获得新生,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来说,平准基金正常入市并不能起到治本的功效。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童道驰曾向《全球财经观察》表示,今年证监会的工作重点还是进一步落实“国九条”精神。市场信心尤其要稳固。

  由此来看,平准基金入市之言,在现阶段,终究还是抚慰民心的“画饼充饥”之举。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平准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