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为何业绩越好赎回越惨 生死战再曝基金怪圈 (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12:07 《理财周刊》

  这种心态在被动型基金上,表现得更为显著。如果和主动型基金比较,被动型基金的赎回量可能更高。以华夏基金旗下的上证50ETF为例,该基金自12月26日来,曾经遭遇连续7周的净赎回,赎回规模累计达到21.42亿份,赎回总量接近ETF规模的30%。按照当时的净值计算,这意味着约有18亿元资金撤出。

  同期内,上证指数在短时间内从1200点上下攀升至1300点以上,多数资金不同程度获
益。赎回之举一方面可理解为获利了结,同时也暗示一部分资金对后市的看法。“有些资金认为大盘股进一步上涨有难度,但也有资金认为目前市场机会显现,应从保守投资转为激进投资。”某熟悉ETF人士认为。

  非理性行为较为普遍

  在过去几年中,基金也曾遭遇若干次大规模赎回。早在2004年,国泰金龙债券基金和景顺长城恒丰债券基金濒临5000万份规模时就曾引发过基金濒临生死线的惊呼,后来又有数只基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海通证券的基金研究员娄静认为,在不同的市场时期,投资者赎回的行为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非理性行为仍很普遍。

  “当市场处于阶段性牛市时,投资者对基金业绩表现出明显的‘追涨’行为。基金的业绩越好,投资者申购越多、赎回越少。当市场持续下跌时,基金投资者对基金业绩表现出明显的‘获利回吐’或者‘解套出局’的行为。基金业绩越好或亏损越少,投资者赎回就越多。”

  “当市场由涨转为下跌时,基金投资者倾向申购历史业绩好的基金而赎回当期业绩好的基金。当市场由跌转为上涨时,基金投资者的赎回行为与历史业绩关系不大,而对当期业绩有明显的‘追涨’行为。这可能由于在下跌市场中,基金历史业绩也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示范效应,而本期由于市场的上涨基金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因此,也对投资者造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不过总体上,娄静认为,“在多数时期,未来业绩越好的基金,投资者当期的赎回却越多。这表明我国基金投资者缺乏对未来基金业绩的预测性,导致表现出基金申购赎回行为与基金未来业绩负相关的非理性行为。”

  套用联合证券基金分析师柳绍黔的话说,“基金面临的状态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中国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期限明显偏短,相信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随着市场的成熟而改变。”

  基金“二次选择”开始

  不过记者注意到,与一些散户单纯的赎回不同的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对基金的“二次选择”已经悄然酝酿。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最近,一些机构往往是通过赎回进行投资方向的调整,他们巨额赎回实际上是在基金之间做了重新选择,把资金从大盘基金中撤出,进而投入到另一只小盘基金中。比如更注重资产配置作用,根据市场的变化在不同品种之间进行调整,或者采取更加灵活的波段操作策略,还有些则是将原来投资于运作效果不理想的基金赎回,逐渐投向运作水平较高的基金。

  某基金公司老总坦言,随着基金公司数目的增加,基金规模的增长,2005年基金经理的队伍也大幅扩充,水平难免层次不齐。投资者赎回申购的行为有利于基金的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在目前股市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基金规模过大也是“烦心事”,不利于操作。因而,一定程度的赎回,对基金未来的业绩可能反而有正面作用。

[上一页] [1] [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