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正文
 

2005年中国企业年金市场两大回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 22:03 中国养老金网

第一部分 2005年中国企业年金市场两大回顾

  2005年注定要在中国企业年金年谱上写下浓重的一笔。从1995年“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出台算起,中国企业年金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十年磨一剑”、十年的潜行,2005年,中国企业年金终于浮出水面。

  一、2005年是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开闸放行、机构狂奔的一年。

  年初,《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作流程》《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规则》等一批企业年金管理细则正式实施。至此,企业年金监管部门的管理资格考卷基本完成。为着企业年金数千亿元的市场,各大金融机构如同进京赶考的学子一样,开始精心准备这场影响他们未来命运的资格大考。

  其实,那些有心的人早就动手行动了。

  2004年末到2005年初,嘉实、招商等基金公司相继增加注册资本,并正式组建了企业年金专业团队。

  3、4月间,光大银行、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相继举办企业年金推介会。

  5月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接受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资格申请材料。短短两个月,申请各类资格的金融机构达120多家,涵盖基金、券商、银行、保险、信托、专业养老金公司等多个领域。对于参与竞争的机构,如果没有拿下有关资格,有的机构负责人甚至面临下课的危险,其竞争激烈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七月流火,挡不住望穿秋水的目光。所有申请者就像等待发榜的莘莘学子,在等待中苦苦煎熬。申请者们调动所有关系资源、上下活动、刺探情报,一时之间,各种传闻,飞短流长,真伪莫辨。关于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猜测名单更是占据了各大财经类媒体的大量版面。

  8月初,在翘首期盼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终公布企业年金管理资格名单。29家金融机构获得37个企业年金管理资格。获得资格的金融机构喜上眉梢,弹冠相庆,他们的欣喜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即将分食千亿元的年金盛宴;对比上榜者的欢天喜地,落选者的黯然神伤更让人唏嘘不已。有基金公司负责人当场落泪,并发誓一定要上赶上企业年金的第二班车。

  对于第一批名单上的管理机构而言,欢喜过后的他们,立即面临着开拓市场的考验,因为是探路者,他们中有的注定要走得跌跌撞撞;对于落榜者而言,现在卧薪尝胆的磨练,等到他们在企业年金市场上一飞冲天的爆发,人们更会感叹好事多磨,付出总有回报。

  二、2005年是中国企业年金市场规范运营、市场培育的一年。

  各地、各级部门积极推进企业金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提供政策支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年中多次举办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企业年金培训班,力推企业年金规范运营。

  中国保监会和大连市政府主办“中国养老保险发展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企业年金与保险发展论坛”,国内外领导、专家学者200多人出席会议;

  国资委10月下发《关于中央企业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推动规范央企年金制度,并在昆明召开两期中央企业的企业年金培训班,100多家中央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

  以广东、江苏、重庆、济南等省市为代表的地区率先制定规范流程鼓励企业年金发展;各个省份相关部门也已经开始针对企业年金实施一些配套优惠措施,如现在已经有19个省实行了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

  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尚处于知识普及、市场培育阶段,一年中,各类管理机构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各类媒体举办影响广泛的研讨、培训,深入普及企业年金知识教育;企业年金推介会,研讨会成为各大运营机构展示自身实力、开拓市场、抢占客户的重要手段。不少管理机构就是在推介会、研讨会上签下了他们的企业年金第一单。就像某银行企业年金部负责人所说:企业年金市场狼多肉少,市场培育期是一种资源竞争。

  管理机构与企业进行实质性沟通,为年金计划设计、过渡方案制定、投资管理运营等提供咨询,并最终陆续签订合作意向;运营机构在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深入研究、不断创新,为承担基金管理做好充分准备。

  企业年金中介顾问机构也渗透到企业年金运营的不同环节,这些中介机构凭着他们对企业年金事业的热爱和专业,积极地为企业和为运营机构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咨询、资讯、计划设计等,他们对于提高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年金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此市场环境下,各地有许多企业已经或正在按照新的规则建立和实施企业年金制度。马鞍山钢铁(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成为首家按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中国的企业年金终于开闸放行,各项业务次第推广。

  面对培育期的企业年金市场,有人抱怨税收问题、有人抱怨多头监管、有人抱怨企业积极性不高,但是,市场从来属于行动者,而不是抱怨者。在抱怨者怨天尤人的时候,行动者已经在成功的道路上走了很远很远。行动者的辛勤耕耘播下的是希望,未来的回报则是不可限量的。

  独家声明: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中国养老金网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中国养老金网书面授权。欲转载者请致电:(86-10)82628888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