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正文
 

基金行业集中度提高 小公司突围应找准目标客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 11:07 21世纪经济报道

  吴 锋

  “马太效应”日渐明显

  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以来我国基金业的行业集中度正在以较陡的斜率大幅提高。2001年,管理费收入排在前30%的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占比只有45.37%,基金份额占比只有46.
72%,到2005年中期管理费收入排在前30%的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占比达到了66.51%,基金份额占比提高到72.35%。

  也就是说,排名前30%的基金公司享受了接近70%的管理费收入和超过70%的市场份额。

  这里的管理费收入和市场份额还不包括部分基金公司拥有的社保基金管理、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规模和管理费收入,如果加上这两项指标的话,“二八”现象可能已经成为当今我国基金业的基本格局。

  在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的背后,我国基金业的马太效应也日渐明显: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拥有先天优势的老牌基金公司、具备强大股东背景的后起基金公司,在分享我国经济财富管理和

理财市场这一丰盛大餐的竞赛中顺风顺水,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获得了十分丰厚的业务收入,赢得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最终形成了各项经营活动的良性循环。

  生存环境恶化

  而股东实力不强、成立时间不长的新基金公司则逆水行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特别是银行系基金公司的成立进一步恶化了新设小型基金公司的生存环境。

  在人才竞争战略上,小型基金公司不具备建立国内一流基金专业人才队伍的财务基础,相反由于薪酬制度难以达到国内平均水平,还造成了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从近几年基金经理的流向来看,除小部分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流向了银行系基金公司外,大部分为新设小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流向了大型公司。

  而作为金融服务行业,人才是基金公司竞争的根本。留不住优秀人才,造成小型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严重缺失,投资业绩和市场营销这两个轮子难以有效运转。以投资业绩为例,以2004年12月31日的单位份额净值作为比较基准,在58只偏股型基金中去掉6只指数型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排名后5位基金的基金管理人除1只为大型公司外,其余4只基金的管理人均为小型公司,而份额净值增长率排名前5位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要么为大型公司,要么为合资基金公司。

  小型基金公司不具备与大型代销机构和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如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客户优势。一方面,大型代销机构往往是嫌贫爱富,而小型基金公司的股东由于与大型代销机构的业务往来较小,因此难以与它们合作。特别是银行系基金公司成立后,大型代销机构喜爱的还是自己的亲儿子。

  另一方面,由于小型基金公司的投资研究能力以及投资业绩得不到大型资产管理机构的认同,小型基金公司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特别是保险公司的对手选择标准出台后,小型基金公司的日子将更加难过。

  我们看到,2005年的基金发行市场就呈现出十分明显的马太效应,同是

股票型基金,银行系基金公司就能卖到40亿元以上,小型基金公司却只能卖到3亿元左右。而创造2005年基金发行奇迹的易方达基金,则属于标准的第一军团基金公司。由于小型基金公司基金的首发规模普遍偏小,导致基金成立之日就是公司亏损之时。

  从投资业绩的创造来看,小型基金公司不具备通过集中投资,锁定筹码使基金净值稳定,并提升业绩排名的优势。从某些大型基金公司资产管理的路径来看,基金业绩之所以名列前茅,除强大的研究实力外,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凭借资金优势进行集中投资。

  如2005年中报显示,某家基金公司的5只重仓股中该公司旗下的八只股票基金全面介入并对这5只重仓股进行了深度和集中的投资。笔者对这种集中投资的合理性问题不加评述,只是认为大型基金公司的资金优势是小型基金公司所无法比拟的,而这种资金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会在一段时间内改变某只个股的价格走势。

  从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等新业务的拓展来看,小型基金公司不具备谈判能力,目前还全部被拒之门外。截至目前,已经有10家基金公司获得了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管理的社保基金规模为400亿元左右。但是,这些获得社保基金管理资格或年金资格的基金公司,要么是大型基金公司,要么是合资基金公司,没有一家小型的新设的基金公司。

  既然马太效应已经成为我国基金业的基本趋势,小型基金公司已经不可能改变或扭转这一趋势。小型基金公司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适应基金业已经出现的马太效应,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

  小公司并不意味着失败,就是在行业集中度如此之高的美国,还有很多小型的基金公司做得很好。在这里,小型基金公司的关键就是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找准自己的目标客户。

  如某家小型的基金公司将指数基金作为本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不懈的努力,这家基金公司有可能成为我国的指数基金公司,这种专业的优势如果再加上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可能成就这家公司的一番事业。

  (本版作者均为本报特约撰稿人,文章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