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正文
 

学习QFII好榜样 基金集体顿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6日 14:4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申兴 深圳、北京报道

  QFII和基金,是中国资本市场两个不同境遇的机构投资者。

  发行规模锐减、净赎回加剧、渠道垄断、人才匮乏等四大因素令基金业“生态环境”恶化,中小基金公司开始遭遇生存的艰难。

  而在基金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同时,QFII却在中国顺风顺水。QFII们获得的不仅是投资的利润,更多的是对中国资本市场话语权的拥有。10月8日,中国证监会批准高盛国际资产管理公司QFII资格,至此拥有QFII牌照的境外机构已达27家。

  在近两年的“中国生存”后,QFII们开始更加游刃有余地运用国内游戏规则,它们懂得在遵循政策、监管层划定的范围内,如果实现自己的商业利益。

  今年8月,深圳市证券业协会组织了深圳地区基金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在培训后的考核中,对于“与QFII市场理念比较,我国基金经理投资理念有什么不同?你觉得有什么经验可以吸取?”这一问题,来自12家基金管理公司除高管外的所有岗位的402位学员,均称思想在受到QFII冲击的同时也得到了启迪。

  心服口服

  接受调查的基金公司人士普遍承认,QFII的引进很成功,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成熟的投资理念和先进的方法论,不乏来自南方基金这样的国内大基金公司的溢美之词。

  “中国引入QFII时间不长,但其先进的投资理念已为中国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成为内地基金管理可资借鉴的榜样。”

  “就现状来看,QFII是惟一清醒的中国市场投资力量。”

  在推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后,众多国内基金经理一度在“坚持价值投资”上方寸大乱,而QFII给国内基金上了生动的一课。在股改试点初期,境内投资者一度抛弃试点股,甚至抛弃了手中的优质

股票,而QFII积极吸纳。

  “他们不被市场气氛所左右,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宏观调控只是为了烫平经济周期,经济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况且股市已对宏观调控做出了反应,许多优质上市公司也给出了较优的对价方案,若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进一步下降,他们认为是进入A股市场的良机,所以没被市场的恐慌氛围所左右,大胆进场。”景顺长城基金人士如是描述。

  诺安基金人士因而感叹,“对中国股市来说,QFII是一股反常的力量。他们的投资着眼于长远,反而给市场带来稳定。他们对个体公司研究并不如国内基金深,但眼光长远,所以在市场下跌、某些周期性行业股被抛弃时,他们反而敢买。”

  如国内基金公司2004年三季度报告中显示,燕京啤酒是基金减持的重要股票之一,但同期瑞银华宝等QFII却一直在买入。国内基金公司抛售的理由是其涨幅较大,但QFII买入的理由是从长远来看,燕京啤酒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类似的案例在长江电力、宝钢股份等股票同样上演。

  “QFII在个股上常选择两种类型,一是具稳定收益增长的蓝筹股如长江电力、宝钢、上港集箱等,二是产品具独特性质,其所处行业竞争地位较突出的中小盘股,如龙溪股份、瑞贝卡等相对冷门的股票。”南方基金人士总结。

  在“瑞贝卡”公布的2005年半年报中,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6家QFII。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净利润3769万元,同比增长37.28%,净资产收益率为8.08%,每股收益0.293元。

  巨田基金人士认为,QFII更关注所投资行业中地位独特或有特质的公司,不像中国基金经理那样太注重核心行业,所以像“瑞贝卡”、“南海发展”这样的股票也被QFII持有。

  坦陈差距

  巨田基金人士认为,中国基金与QFII相比有择股理念、投资模式的差异。国内的价值投资理念是近1-2年才确立的,从前各种投资思路与理念鱼龙混杂,并存于市,且明显以投机思路为主流,诸如炒重组、炒壳概念及协助上市公司造假等,实际上都是对价值投资的漠视。这种以投机为主的理念导致市场陷入“上市公司造假-市场追捧-泡沫产生-泡沫破裂”的恶性循环中,整个市场每况愈下。QFII则强调对优质公司长期持有,这对上市公司、证券市场及投资者都是良性循环。

  具体而言,国投瑞银人士指出,“中国基金经理更看重市场的投资机会,看重选时,而QFII看重选股;QFII对看好的股票长期投资,中国基金经理则追求短期投资利益最大化,总想低买高卖,每一个市场波段都要把握,股票换手率很大,效果却不一定好。”

  以“上港集箱”为例,瑞银集团从QFII资格获得认可到现在,一直持有该股,反而获利超过经常波段操作的国内股票基金;QFII敢于在市场低迷时将看中的公司大胆买进,中国基金经理则“羊群效应”明显,一家基金经理卖股票,大家都跟着一起卖。

  问题的症结被国内基金业人士归结为“这可能跟国内的基金经理追求相对排名有关,客观上往往形成追涨杀跌效果,加剧市场波动。中国基金经理应该看重公司基本面,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市场波动上,多学习QFII的股票估值方法,避免短期行为。”

  除了在长期投资上的欠缺,深圳的基金经理们还发觉到自身投资视野上的狭窄。

  “与QFII比较,我们的基金经理投资理念落后,视野不如人家开阔,跟在人家之后甚至更为偏颇,典型的例子是国内基金经理对所谓周期行业的集体误判,而QFII看中的A股,最多的一类就是周期行业公司,它们是具有特殊资源优势的企业,如新钢钒、锡业股份等。国内大多数基金经理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抛弃。看来中国基金经理还有一个学习过程,我们应从实际投资中找出差距。”宝盈基金人士在答卷中写到。

  接轨国际

  对于国内基金经理跟QFII的差距,招商基金分析,“作为新兴行业,中国基金经理从1998-2002年都是本土培养的,此时的基金经理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基金管理者,只不过是证券公司的另一个操作账户而已。”

  “现在国内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也在变,初期他们习惯于听消息,做波段,对上市公司研究不细,出现过频踩地雷现象,现在则开始认同价值投资理念。随着QFII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也不断成立,这种投资理念的渗透会加速。”景顺长城基金人士以自己公司为例,“作为中美合资基金,我们的投资由外方主导,在组合管理、公司研究,风险控制等方面,外方给了我们很多指导,业绩也证明,这些理念是正确的。”

  在对QFII不吝赞美之辞的同时,国内基金业人士也保留了一份怀疑。有人认为,“QFII与中国基金业在投资理念上没有显著差异,都是遵循价值投资这一国际较为通行的投资理论,差异主要体现在对价值的理解和具体判断上。”

  一位南方基金人士强调,QFII不见得永远是稳定中国市场的力量。资本是逐利的,QFII只为逐利而来,他们放胆投资中国,包含

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各种复杂目的。而且,并非QFII的所有技术操作都值得中国基金业无条件地学习,譬如其对中国
房地产
等富有“国情”产业的判断,毕竟中国股市有其特殊性,应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由于缺少对当地的了解,一些QFII有可能经历一些投资失败,但是深度研究和丰富的投资经验有望降低他们的风险。”一家日资背景QFII的投资人士解释。

  深圳的基金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基金的投资研究能力正不断增强,并与QFII等国际资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接近。相信随着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中国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手法必将与QFII趋于一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