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正文
 

纯债基金笑傲群雄 低风险产品是否会一路走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 16:44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吴 锋

  近期中短债基金成为了基金发行市场的又一新热点,无论是发行规模,还是发行质量均呈现反转格局。

  低风险基金出现净申购

  8月24日成立的国内第一只中短债基金——博时稳定价值基金的首次募集规模为45.79亿元。另据媒体报道,8月15日开始销售的国内第二只中短债基金——易方达月月收益基金每天接近1.5亿元销量,到9月3日,认购额已达24亿元。

  此外,2005年发行的货币市场基金也取得了良好的发行业绩,新发的13只货币市场基金平均首发规模达到了25.07亿份。与低风险基金产品热销不相映衬的是,中高风险基金(如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发行则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截至2005年8月底,如果扣除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中高风险基金的平均首发规模只有6.7亿份,约占货币市场基金平均首发规模的1/4。

  从持续营销的情况来看,低风险基金产品出现了很大比例的净申购,而中高风险基金甚至包括原有的债券基金大部分出现了较大比例的净赎回。

  2005年上半年可比基金中除货币市场基金全部实现净申购外,其余类型的基金产品均为净赎回。除货币市场基金外,其余3种类型的97只基金中净申购基金占比为20.61%,净赎回基金占比为79.39%。

  由此可见,不论是首发,还是持续销售,低风险基金产品成为了2005年基金市场最受投资者欢迎的基金品种。

  投资者为何钟情?

  2005年低风险基金产品和中高风险基金产品的发行和持续销售为什么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呢?

  

股票类基金短期的赚钱效应在2005年上半年出现了一定的折扣,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导致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对股票类基金等中高风险基金望而却步。国际基金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往往呈“跷跷板”效应。股市行情向好时,流入股票基金的资金就会大幅增长,相反当股票市场出现低迷行情时,债券基金将出现资金的净流入而股票基金将出现资金净流出。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历史尽管不长,中高风险基金与低风险基金的这种更迭也出现了一个轮回。如2004年上半年新发的股票基金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并出现了2只首发规模超百亿的巨无霸股票基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2003年10月开始我国股市出现了一定的反弹行情,股票类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大幅提升。

  如2004年1季度可比的40只股票类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了9.29%,远远超过了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如此之高的收益率和投资回报率成为引领投资者争先购买股票类基金的基本动力。

  但是2004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大部分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尽管跑赢了比较基准,跑赢了大盘,但是并没有为投资者创造绝对回报。

  2005年上半年可比的70只股票类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1%,股票类基金的短期风险在投资者中被无形放大。而货币市场基金、中短债基金尽管绝对收益率不高,但是由于风险小、流动性好因而受到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追捧,而且许多工商企业也将货币市场基金作为了现金管理工具,将临时闲置的现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还能获得较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率。

  其次,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支出安排决定了绝大部分个人投资者不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进而决定了这些投资者只会选择低风险的基金产品和其它

理财产品(如国债等)。尽管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量已超过12万亿元,但是不仅人均水平低,而且目前财富的集中度逐渐提高,贫富悬殊逐渐拉大。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而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0%。一般来说,富裕阶层和富裕家庭有更加广阔的理财渠道和更加专业的理财水平,他们更倾向于自我理财。 

  同时,低风险基金产品依然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里重要的基金产品。从世界各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业界一般是沿着先低风险,后中低风险,再中高风险,最后高风险这样的路径来开发和推出基金产品的。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低风险基金产品依然会有自己的市场,而且依然会在我国的基金市场中占有较高的份额,因为我国的股票市场真正成熟起来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培育与塑造也需要很长时间,一般老百姓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更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此,低风险的基金产品依然会成为中低收入投资者首选的基金产品。但是,笔者认为中高风险基金产品也不可能处于长期熊市,股票类基金普遍走强的日子也许为期不远。

  (作者任职于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