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商业银行准入基金业 > 正文
 

银行系基金冲击波显山露水 持续能力尚待观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09:23 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唐健

  在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强大的发行攻势下,基金业内感到前所未有的销售压力。虽然业内早前就预期过,由于银行掌握着基金的主要销售渠道,银行系基金的面世将对其他基金造成很大的挤压。工银瑞信核心价值的出笼,果然印证了此前的猜测。

  银行销售潜力巨大

  目前在销的基金都多多少少感受到了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带来的压力,其中汇添富优势精选可能是在发基金中受挤压最大的一只。这只基金托管人为工商银行,与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同期发行。一些销售人员向记者坦言:工行对工银瑞信的扶持力度那么大,别的基金很难跟他们竞争!

  银行对本系统基金到底有多大的扶持力度,市场传闻颇多,最夸张的一种说法是,有分行动用“小金库”为员工买基金补贴,补贴高达10%,也就是说,买一份基金,员工只需要出九毛钱。在这种政策下,员工的积极性可想而知。传言自然有浮夸成分,甚至虚假,但也足以反映市场对银行系基金动用银行资源发行基金的恐惧。

  对银行究竟有多大的销售能力,市场说法不一。有人士认为,自2002年开放式基金出现至今,银行销售基金虽然也有三年时间了,但很少动用到核心客户。如果银行铁了心要支持旗下基金公司的基金发行,可以挖掘的潜力是巨大的。

  银行挖潜的动力除了激励机制外,还要视总行的态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银行的作风还相当国企化,除市场激励机制外,行政手段相当管用,地方分支行会根据一些行政命令来揣摩上级意图,并区别对待。行政手段的最高级别的是开行长会议动员;次之则是为基金发行发通告,通告除分指导性和指令性外,措词还有所不同,有的是要求“支持”,有的是“大力支持”;再次的就连通告都没有。在这种三六九等的差别对待下,银行系基金与普通基金公司存在差异是自然而然的。

  在业内对银行销售渠道的恐惧加剧的同时,其他的担心也开始出现。过去,受制于审批速度和银行销售排期,一些基金错过了最佳发行期。在证监会简化审批程序后,银行发行档期则成为最关键的制约因素。一些人士担心,对于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来说,发行时机的把握直接影响发行规模。从开放式基金这几年的情况看,不少基金品种从受市场追捧到淡出市场,只有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能否在市场最热销的时候推出,与银行渠道的配合关系密切。此外,还有人士认为,由于银行系基金有择机发行的便利,甚至会对将来的基金业绩产生影响。

  持续能力尚待观察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需要太担心银行系基金的冲击。他们认为,目前的这几只银行系基金是在特殊环境下的特例,今后很难复制。银行系基金是否会对现有基金公司造成巨大威胁,还需要看这些基金公司市场化运作的情况,特别要看基金业绩。单靠政策和行政手段,基金公司的生命力是有限的。

  事实上,与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同时发行的基金也有发得相当不错的,博时纯债基金就是一个例子。有人士透露,这只基金不仅在建行发得不错,一些地区的工行也发得相当好。这说明,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可以调动银行销售的积极性。

  反观合资基金公司进入中国之初,业内也一度倍感压力。几年过去了,合资基金公司与内资基金公司并没有明显的差距,合资公司的水土不服症状也时有表现。银行系基金公司同样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它对基金业的冲击到底能持续多久,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爱问(iAsk.com)基金 相关网页约14,868,091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