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新基金业 > 正文
 

全球养老基金蓬勃发展 亚洲模式指引中国取经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 14:31 21世纪经济报道

  高柏瀚

  目前西欧养老基金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养老保障的承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太高,为填补养老基金缺口,需要持续提高私人机构的资产管理水平。在2015年前,西欧养老基金市场将以每年7.5%速度增长。

  亚洲市场潜力巨大

  在亚洲,到2004年底,亚太地区养老基金资产规模已达到1.1万亿欧元,根据预测,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退休供给的增加,其资产规模将从现在的1.1万亿欧元增长到2050年的2.9万亿欧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其中中国和印度增长的潜力最大,同时由于亚洲人口结构的急剧变化速度为全球之最,亚洲养老基金市场可开发的潜力不容小视。

  目前中国内地养老金市场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第一支柱为强制性的现收现付体系(从1997年开始),省级统筹并由雇主承担费用;第二支柱即为1999年开始的企业年金,其采用定额缴费式(DC)计划,于2004年进行改良,是自愿的补充企业养老基金体系,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建立,前提条件是企业财务健康且雇主完成基本养老保险的缴付。

  与内地的情况相比,香港目前的养老基金市场就比较完善,其自1960年以来就开始筹建多层次的养老基金体系,养老基金资产规模在2004年末达到1777亿港元。强制性的定额缴费(DC)账户强积金MPF是其主要的退休保障体系,目前已经覆盖了335万总劳动力人口的63%;到2004年末,47只注册的基金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202亿港元(124亿欧元)。

  MPF由私营的投资管理人代为管理雇员可选择基金,大部分养老计划是提供4-6只基金供他们选择,从保守型到激进型各不相同,其中包括一种保本基金。同时其还采用职业退休计划法令——自愿的、定额收益式、定额缴费式或混合式计划,目前已经覆盖了565000人。

  与内地以及香港相比,中国台湾目前养老基金体系的核心问题不是覆盖率不高,而是适用性和替代率的问题。以2004年为例,中国台湾90%的就业人口每人至少享受一种养老计划,但是在私营企业中的大多数雇员因为不符合相关标准,并不能得到足够的退休收入。

  从2005年7月1日起,中国台湾开始筹建新的养老基金体系(即第二支柱),采取针对私营机构职员的定额缴费DC计划以及新的职业养老基金计划(LPA)体系接替了现存的LPF体系。

  其现有雇员可以选择留在旧体系中,新雇员和跳槽者则加入新的体系。雇主的强制缴费比例为雇员总薪水的6%,而雇员自愿缴纳不超过薪水6%的金额;需要在劳动保险局(LIB)开设个人退休金账户(有200个以上雇员的公司可以选择年金账户)。

  在新的体系下,2006年以前中国台湾每年缴费额可新增50亿欧元,到2015年总资产规模将达到770亿欧元。缴交金额将全部免税,并进入一个政府管理的基金,承诺的最低投资回报率为2%。目前中国台湾尚不允许个人选择不同基金计划,但这一点可能在将来实现。

  未来缴费模式将发生变化

  中期来看,部分资金将外包给民营投资管理机构来进行资产管理。全球未来养老基金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从定额收益式计划到定额缴费计划。

  以德国市场为例,德国是欧洲第二大养老基金市场,资产管理规模近1万亿欧元。未来几年由于国际会计制度的改变、巴塞尔条约II将促使银行改变信贷政策以及养老基金债务的外部融资等因素,市场将进一步出现结构性调整和重新设计。

  比如德国的信托合同计划(CTA)开始逐渐成为主流的年金计划模式,2002年以该模式运作的年金计划基金规模为300亿欧元,2004年近500亿欧元。其主要特点为1.拨备特定资产作为年金专用款项,进行外部投资;2.拨备资产的投资最大化即以偿付负债为基础的投资管理,目标回报率为6%;3.签订契约型信托合同CTAs,将年金资产转移给受托人;该部分资产从企业资产中剥离出来成为年金计划基金,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如IAS US GAAP和UK GAAP等)进行记账;4.相应移除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年金负债项目,改善资产负债比率。

  针对欧洲与亚洲两个不同的养老基金市场,就目前而言,如何达到广泛的覆盖率是亚洲市场的当务之急,而如何缩短差距是大部分欧洲市场的当务之急。

  无论是世界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中,人民的养老保障都需要补充,即便是在发达国家,政府及普通民众用于养老保障的资产仍非常有限,因此必须进行高效的投资以达到不仅保值而且增值的目标。

  作者任职于德盛安联资产管理集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