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并购潮高企 海外基金缘何先声夺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 |||||||||
一大批海外私募基金接连跳出水面,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浪潮也是一路高企 本报记者 董文胜 自2002年蒙牛获得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三家海外基金投资而大获成功以来,中国企业对海外基金的青睐似乎是大有“蔓延”之势。
2004年,新桥投资并购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美国华平投资收购哈药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 2005年,凯雷收购了徐工机械,接着又与美国保险机构保德信金融集团共同拥有太保人寿24.975%的股份;2006年2月28日,华平正式成为国美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第二大股东。 一大批海外私募基金接连跳出水面,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浪潮也是一路高企,这其中的关键是必须得到国内企业的认同与信赖,橄榄枝为什么会频频抛向海外基金呢? 记者在采访多家中国企业时发现,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对管理层的信任 “蒙牛当时接触了许多投资者,但觉得与大的国际基金公司比较容易相处。” 原蒙牛负责资本运作的负责人卢文斌告诉记者,“我们想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是要让自己出局,这方面,海外基金给了我们一颗定心丸。” 与本土基金相比,海外基金的投资理念有所不同,它们一般对企业的大方向以及管理团队看得比较重,并不直接参与企业内部管理。这也为双方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国美电器执行董事杜鹃向记者表示,这种印象也使得华平与国美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 科学的评估体系 卢文斌向记者透露,当初对蒙牛感兴趣的国内投资者有很多,他们调查的问题非常细,方方面面比较多,给人感觉出手比较低。但在作评估结论时,似乎对企业的未来把握不准。 而海外的一些基金公司这方面有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尽管做这些工作的同样是中国人,在海外基金公司里,许多人都有在西方大(资讯 行情 论坛)投行的工作经历,熟悉资本市场运作,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眼光。 显然,在这一块,国内基金还需要补课。 海外融资 对于许多非上市公司来说,中国资本市场发行新股的大门一直没有打开,所以,他们想融资也只能到海外去。这方面,海外基金公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广州一家餐饮连锁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初步计划在新加坡上市,近期有作私募的计划。但他们肯定会选择海外基金。 品牌效应 在记者采访小肥羊董事长张钢的时候,不断有人给张钢打进电话。 “小肥羊的现金流很充足,”张钢的回答很直接,“我们引进战略投资者,就是为提升品牌形象。” 从这点来看,中国企业给华平、摩根斯坦利、凯雷这些海外基金的分打的很高,当然期望值也高。 国美执行董事杜鹃女士毫不隐瞒自己的想法,国美就是通过华平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从而改变国美“家族制企业”的形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