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基金经理装疯卖傻 基金其实只是个大散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 14:00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张伟民/文 海外基金业发展时间久远,大浪淘沙般的历练使得基金经理普遍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水平。但是,基金经理们也是人,他们也会追涨杀跌,犯一般散户投资人常犯的错误。 最近有海外银行的职员给我打了两次电话。第一次电话是推销他们的新兴国家基金
第二个电话是推销他们的海外商品基金。据说,这基金跟踪的是海外的商品指数。我明确地告诉他们,海外的商品指数已经连续上涨了3年多,这是过去30多年来商品指数最长时间的持续上涨过程。即使是在通货膨胀最为严重的上世纪70年代,商品指数也只是在1977年至1980年底持续上涨了3年半时间。而2001年“9.11”事件后起步,美国最有代表性的商品指数CRB指数从183点起步,至今上涨了79%,持续时间之长已经破纪录———超过3年10个月。 有人或许会说,罗杰斯说过商品价格牛市可以持续15年。这种说法自然有道理,也很有可能成真。但是,市场并不是勇往直前的,而是波动式前进的。例如,在通货膨胀异常严重的上世纪70年代,CRB指数也仍是涨跌相间,共有6个年头上涨,其他年头回落。现在,既然商品市场已经热了好长一段时间,是否还是大举投资商品领域的好时机,这就值得探讨。 近几个月,美国每个月都有3~4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商品指数基金。但是,CRB指数已经出现少见的现象———低水近1%~3%。以9月7日为例,CRB指数是324点,但是它的期货合约报价则只有322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期货市场认为商品指数有走低的压力。 基金在最不适当的时候推出最不适当的产品,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怪状。5年前,国际投资界推出大量的网络科技基金,无形中怂恿散户资金炒高科技网络股票。热中于追涨杀跌、为市场热点推波助澜是全球基金业的家常便饭。难怪投资大师罗杰斯近日说:“80%的机构投资者并不成功。”可见,基金也不过是个大散户。 其实,基金的行为像个大散户,是有内在原因的。有的基金经理的投资理财水平仅仅处于散户的中游水平,当市场趋势被确认并已经走过一半的行情后,他们才奋不顾身地加入行情的“合唱团”。他们是根据散户的需要设计出新的基金顺应市场的热点,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引导资金的流向。顺应散户的需要,比根据自己的判断前瞻地引导资金流向更容易募集到资金———不过代价就是高风险,甚至断送基金经理的职业前程。结果,散户的资金通过这样的基金买到了市场的高位。这样的基金经理毫无主见地被市场热点和散户推着走。几乎在所有的市场,当增量资金通过基金大规模流入时,就是市场趋势的高点,接着的必定是市场的回落。 有的基金经理属于装疯卖傻型人才,他们明知道行情危险,却还说“看好,看好”。这纯粹是为了基金募集资金的需要。如果自己都表现出对市场行情没有信心,又如何动员散户将钱投入到基金中去呢?为了吸引更多散户资金,他们言不由衷,不惜撒谎。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不少所谓的基金经理在市场离底部还有相当距离的时候就大呼“大牛市来了”,言下之意就是———“大家快买我们基金啊”;当市场才回升15%,他们怯场了———他们已经将头寸抛售得不见踪影了。 只有少数的基金经理具备专业水平,又不会出卖客户的利益。这种人像巴菲特,总是告戒投资者市场是有风险的,反而从来不愁没有投资者捧场。可惜这样的基金经理实在是凤毛麟角。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文所指的是海外基金的情况。由于市场环境不同,国内基金业虽然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但其专业水平和经营业绩要好得多,这是有目共睹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