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面对飙升的油价全球各方束手无策(更新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13:57 世华财讯

  注:本次更新出现在文章第八段至文末

  第十届国际能源论坛结束后,不管是石油消费国还是石油供应国,面对一路飙升的油价均束手无策。

  综合外电4月25日报道,1991年7月国际能源论坛(International Energy Forum)在
巴黎首度召开时,油价在每桶20美元左右。然而,到第十届国际能源论坛周一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结束之时,局势已经天翻地覆。

  基准原油期货一路飙升,并于上周五首次突破每桶75美元。而此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简称:欧佩克)几乎已接近最大产能,石油消费国开始越发担心能源成本将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

  国际

能源论坛结束后,不管是石油消费国还是石油供应国,都感到对上述问题束手无策。借论坛召开之机,欧佩克石油部长们举行了一次非正式会晤,但最后他们承认,要拉住油价这头脱缰野马,他们实在无能为力。油价的飙升也推高了石油生产国和大型石油公司的投资成本。

  欧佩克轮值主席Edmund Daukoru表示,现在市场上石油供应充足,推高油价的是炼油能力不足和担忧情绪增加。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纳伊米(Ali Naimi)说,虽然只要市场需要欧佩克愿意增加石油供应量,但现在市场并不需要。纳伊米可谓欧佩克内的权力玩家,欧佩克能否增加产能就靠他一锤定音。

  纳伊米说,连轻质原油都没人要。他是指多数美欧炼油商青睐的高品质原油。据推断,欧佩克生产更难提炼的高硫原油的可用闲置日产能只有170万桶,而大约4年前,这个数字还在800万桶左右。

  科威特石油大臣谢赫?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Sheikh Ahmad Al-Sabah)表示,此数字目前接近200万桶。法赫德在欧佩克会晤前提议欧佩克再次增产,但就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采取这种方法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

  法赫德说,欧佩克开会时讨论了他的提议,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欧佩克目前180万桶的日产量已经超出了市场需求,这一点可以从各石油消费国充裕的石油库存中得到证明。

  产油国和一些消费国将高企的油价归咎于产业链下游出现的问题,即国际炼油能力不足。不过,

中国经济政策决策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副主任张国宝表示,他在多哈会议上没有听到太多炼油生产能力不足的讨论。

  他在接受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采访时表示,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提出炼油生产能力有限的问题。相反,与会者将原因归结为投机行为。

  许多产油国和石油消费国将原因归结为对伊朗问题的投机行为。伊朗问题在此次论坛上成为讨论很多的一项议题。

  数位欧佩克成员国石油部长周末采取不同寻常的举动,就伊朗核问题对

石油价格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卡塔尔石油部长阿卜杜勒?本?哈马德?阿提亚(Abdullah bin Hamad Al Attiyah)表示,伊朗核问题导致油价上涨15美元。他表示,若没有地缘政治和市场心理因素的影响,油价应当为每桶50美元或55美元。

  伊朗在这问题上则将部分地缘政治因素归咎于美国。伊朗石油部长Kazem Vaziri Hamaneh表示,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导致油价上涨。这一观点毫无悬念地得到委内瑞拉石油部长Rafael Ramirez的支持。

  石油市场已对供需问题作出了反应,如美国即将对燃料规格进行调整等。这加深了市场对汽油供应不足的担忧。

  在总结词中,国际能源论坛表示,部分问题在过于想当然,认为能源的供应不成问题。

  国际能源论坛表示,数十年来大量廉价的能源让人感到安心,掩盖了能源在人们生活各个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该论坛表示,产油国和消费国必须加强对话和合作,即使不能完全消除上述威胁,也应减轻威胁。

  张国宝则认为,油价上涨可能导致上述对话和合作更加紧迫。张国宝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出席该论坛的最高代表。

  正如他所表示的那样,每桶75美元的石油价格惊醒了所有人。

  (孙海琴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