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监吴天鹏认为,央行可再度调降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以防止热钱流入,培育人民币外汇市场,包括改变结售汇制度、引进人民币兑外币的做市商制度等。
据金融时报8月1日报道,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建成仪式上表示,银行界要借助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机会,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和外汇市场上各种金融产
品,同时要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各种各样的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他强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尽快适应新的汇率机制,能够在新的机制里学会自如地“游泳”。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内外部的压力仍然会存在,为了增加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能力,进一步促使其市场化,央行必将出台许多应对政策与措施。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监吴天鹏认为,其中最关键的应该是包括一下几方面:
首先,为防止热钱流入,可以再度调降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人民币升值2%以后,债市正经历着调整。随着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预期的升温,热钱仍然可能再进一步流入债市。但是,中国其实更需要资金稳定股市以支持股权分置改革。同时,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和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银行放贷也越来越谨慎,间接融资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为使资金进一步流出货币市场和债市,并且促进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央行可能再度调降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进而带动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和债券市场收益率再度下降,部分热钱可能不大情愿再进入低收益率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而是进入已经体现出投资价值更需要资金支持的股市上去。
其次,培育人民币外汇市场,包括改变结售汇制度、引进人民币兑外币的做市商制度,推出更多的衍生产品工具,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重要基础,也为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避险提供工具。一方面,在目前外汇储备规模基础上,可考虑进一步放宽强制结售汇制度。目前强制结售汇制度的结果就是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企业和居民逐渐把外币结成人民币,而商业银行外币负债逐渐下降,进而出现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匹配。商业银行需要从境外融资以完善其资产负债结构,但除增加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外,国家的外债也会上升;长期而言,商业银行的外币资产也会下降。最终,拥有外币负债的外资商业银行可能会给中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尤其是当向外资金融机构融资比向商业银行购汇更方便、成本更低和有利可图时,整个金融体系都将面临着较大的冲击。即使限制外资银行的信贷额度,仍然会造成外资银行在外汇业务上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时机成熟时引进人民币兑外币的做市商制度,除放宽人民币远期结售汇的期限外,应增加汇率期权和调期等衍生工具。
第三,大力发展国内外汇市场应有境内外币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配合。如果有了人民币兑外币的做市商并有相应的衍生工具,如果完全取消了强制结售汇制度,那么,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手中都持有相应的外币,除了传统的存贷款方式外,需要寻找新的投融资渠道。在目前资本账户管制下,在目前B股市场基础不稳和面临股权分置改革的情况下,应该大力发展境内外币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当前,国家开发银行已发行了两期共10亿美元的境内美元债券,8月准备再发一期5亿美元的境内美元债券,并将推出相应的交易系统。不过,境内外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应以境内外币货币市场为基础。当然,在发展境内外币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时,应允许境内居民购买境内外币债券。
或许境内外币货币市场短期内规模有限,但在既有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条件下,发展境内外币货币市场,既可促进本外币货币市场的协同发展,也可促进本外币利率形成机制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也可促进外币货币市场与外币债券市场的融合,还可防止商业银行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失衡。当然,此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
(郭建英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