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经济学家陶冬认为,弱势美元的基础因素并未改变,人民币升值压力犹在,但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减轻,汇率改革的时机在变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1月12日报道,香港股市以连续6个交易日的下跌开始了新的一年,这印证了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提出的“美元走势是2005年关键”的命题。
1月11日,恒生指数以13509.25点报收,跌22.14点。这也是恒生指数连续6个交易日下跌。从1月3日开市以来,恒生指数已经跌去700多点,跌幅5%,一举平掉了港市前两个月的升幅。
左右港股去向的主要因素,表面上是炒作人民币升值的热钱,但归根到柢,主宰资金走向的最重要力量,仍然是美元表现。
股市大跌的背后反映了美元走势。对冲基金在2004年底普遍看淡美元,但最近美国政府表明了持续加息的意愿,且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出言支持美元,令部分对冲基金趁机获利回吐。对冲基金在美元回热的暗示下做出了平仓行动。
对人民币的看法可能也是一个原因。一些对冲基金开始怀疑,中国政府是否真的会让人民币升值。
不过,1月11日,一年期人民币NDF(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贴水依然,连续几日稳定在3900点附近。人民币NDF最能反映海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贴水3900点,即意味着市场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兑美元将较即期汇价8.2780升0.3900,达到7.9780。这表明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持续存在。
美元在寒冬中的一次回暖,是引发资金流出香港,让香港股市大跌的直接原因。而美联储的一份会议记录和斯诺的讲话,则是美元回暖的导火索。
1月4日,美联储发表上一次议息记录,重申对通胀的忧虑及加息预期。
美国财政部长斯诺最近则更是频频口头干预,表示美国政府还是坚持“强势美元”,并透露将采取削减预算赤字等措施,确保美元强势。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这次香港资金外流和人民币没有关系,而是美元突然反弹带来的资金退潮,是美国利率和汇率反弹后出现的回吐盘,是对冲基金的条件反射。”
陶冬认为,美元反弹有迹可寻。
“2004年12月,市场一面倒地看淡美元,单边沽空盘过大,一旦风吹草动,则又获利回吐。斯诺最近的发言,似乎显示会有一系列措施出台。而且,美元利率似乎会上涨,热钱是对冲基金借钱炒的,借钱成本在上涨,导致借钱炒作的对冲基金先行离场。”他说。
陶冬说,部分对冲基金选择离开香港,与人民币实际关系不大。当年炒人民币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人民币一定会升值。只是希望有人比他更积极,可以将资产卖给下家。
摩根士丹利的谢国忠认为,港元同业拆借利率(Hibor)与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的差异,为市场提供了监测金融体系中风险偏好的指针。两者的差距,为反映投资者中国情绪的任何改变提供了最透明的信息。当两者趋同,将意味着投机开始结束。
1月10日,Hibor1个月期的利率依然只有0.41750%,远低于Hibor。按照谢的逻辑,这证明大量的热钱依然留在香港。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摩根大通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说,“热钱流出香港,与美元的加息预期应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是这个原因。部分原因可能是,对冲基金认为,人民币短期变动可能性下降,即使动也不会动太大,不会大幅升值,因而没有了耐心,转而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不过,这位一直认为中国会让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学家,并未因这次“退潮”而改变他们的预期。
“2005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还是会动。第一季度会动的可能性很大,而美元反弹越多,压力则变得越小。”龚方雄说。
而陶冬的意见亦是如此。他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变已是箭在弦上,它与海内外经济形势、热钱流入有一定关系,中央会考虑时机,但是时机由最高决策者判断。这包括经济和政治判断。
“时机在变好。”陶冬认为,美元的强势和热钱的流出,某种意义上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005年,美元的走势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陶冬认为,全球经济向来是跟着美元走,取决于美国经济、汇率和利率。但美国政府并不一定真的相信强美元会给他们带来好处,尽管美国财政部长斯诺频频表态干预。
在陶冬看来,现在布什政府没理由去全心全意地解决经济问题除了财政赤字在四年前是顺差2000亿美元,现在是逆差4000亿美元外,美国经济远比四年前强:利率远低于四年前,国债利率也比那时候低;楼市一片繁荣。
他说,只要亚洲央行还继续“资助”美国的赤字,布什就没有理由会去压制美国人的消费和经济。
而斯诺之所以要喊强美元,是因为美元的单边弱势不利于金融市场。此时喊一喊,有利于扭转单边看淡美元的情况。
“所谓强美元,是勒紧裤腰带,解决结构性问题,但政治家是以4年为期限来看问题的。”陶冬认为,美元很难维持一年的强势,“美元弱势植根于布什的财政政策和美国的消费,而这些因素没有任何变动”,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他很快就会展开卫生保险方面的改革,因此美元的反弹只能以月计算,甚至以周来计算。
(李建丰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