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汇市信息 > 正文
 

日本央行明年将尽可能地维持目前宽松货币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22:25 世华财讯

  日本和通货紧缩之间的长期斗争有望结束,但经济学家们表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物价不会大幅上涨,另外,日本央行明年将尽可能长地维持目前的宽松货币政策。

  综合外电10月26日报道,经济学家们估计,9月份的日本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稍有下降,这一下降趋势在10月份将继续下去。而在11月份,该指数或许会再度升高。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最全面反映零售物价的指标,不过在计算该指数时未考虑波动性很大的生鲜食品
价格。经济学家们认为这一指数是反映通货紧缩情况的关键信号。

  现在经济学家们非常关心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和他们的看法是否相同。央行将在下周一发布经济展望报告。分析师们认为,报告可能会预测说,截至明年3月31日这一财年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会高于上年水平。这对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已连续7年下降的日本来说,将是个巨大的变化。

  核心物价的稳步提高是央行结束其前所未有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开始回归常态的重要先决条件。放弃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推动10年期日本国债的收益率从9月初的1.3%升至约1.5%。分析师们预测,随著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日子进一步临近,该国债的收益率还将进一步上扬。

  日本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是从2001年起执行的,当时日本深陷在

通货紧缩的泥沼中。消费者物价当年下降了1%,土地价格到2001年时也已经下跌了10个年头,日本经济处于衰退中。

  当时央行先将关键短期利率降至零,然后开始实行一个名为“量化宽松”的应急政策,在此政策下,央行通过加大向全国银行系统注资的方式以达到鼓励银行贷款的目的。

  这种试图通过低息贷款刺激经济的做法,日本央行已经不是第一次尝试了。在2000年,日本央行曾经将关键短期利率调至零──不过后来,当央行认为问题已经解决后,又调高了利率。结果,经济陷入了更深的泥潭,这时候央行重又实行了零利率。2000年的那次利率调高是个历史性的错误,所以这次央行会尽力避免重蹈覆辙。

  经济学家们因此预计,即便核心消费者物价开始回升,货币政策回归正常仍将是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人们普遍认为,央行将通过两个阶段使货币政策回到正常轨道。

  虽然今年的核心物价已经回升,但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在明年4至6月份的那个季度之前,日本央行还将维持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央行行长福井俊彦(Toshihiko Fukui)上月表示央行最快也要在明年3月才放弃量化宽松政策后,这种预期有了更充分的理由。

  然而也有分析师认为,量化宽松政策还将维持更长时间。Nikko Citigroup的首席经济学家Kiichi Murashima表示,虽然日本央行理事会9月份会议的纪要多次提到核心消费者物价的下跌即将结束,但会上对于何时放弃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有明确具体的讨论。

  而且,核心消费者物价回升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能源价格提高和其他特殊因素。Murashima说,如果把这些因素排除,日本仍会是物价小幅下跌的局面。他还表示,“很难想像在明年春天日本就能放弃量化宽松政策。因为这没有你们希望的理论支撑。”

  经济学家们估计,在放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还要等几个月的时间央行才会触及到隔夜拆款利率,也就是银行最关键的短期利率。不过即使上调该利率,上涨幅度也只有0.15%或0.25%。到那时,通胀率可能会达到0.3%或0.5%,所以这样看来,货币政策仍然十分宽松,因为利率低于通胀率。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情况至少在2006年全年还将持续。

  除此之外,经济学家们表示,还有一些因素会对通货膨胀起到遏制作用,而且央行仍会将关键贷款利率维持在低水平。

  日本物价可能不会大幅上涨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去年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作为日本的生产基地和低价产品的进口来源,中国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另外日本最近兴起的资本投资热潮将会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也可以起到降低国产商品价格的作用。

  另一个原因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Junichiro Koizumi)在今年9月大选中的大获全胜使得政府对公营部门的改革有了强有力保证。小泉当选可能意味著政府会放宽对经济的监管以及实施其他一些有利于物价降低的改革,这些改革会降低医疗和保险等务业的成本。小泉当选还意味著政府可能将放宽对就业的管制,而这有利于企业降低员工的工资;此外他的当选也可能意味著,政府会放宽对电讯业的监管以及加快与他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速度,而这也有利于物价降低。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的策略师Satoru Ogasawara说,“从中长期来看,有许多因素都将抑制通货膨胀,而从现在开始,一些生产领域以外的因素也将包括进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