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大师巴鲁克(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17:12 外汇通 | |||||||||
投资学先驱格雷厄姆对投资和投机有这样的定义: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使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更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按照这个定义,投资有以下几个要素:(1)详尽的分析;(2)尽可能使本金免遭损失;(3)满意的回报,即指富有常理的(或有限风险容忍度的)投资者所能接受的回报(包括当前的利息和股息,以及资本增值和利润)。凯恩斯指出,所谓投资是对投资对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所能带来的收益的测算活动,假设它的现有运作状况将永久存续下去的话,那么投机则是对市场的心理状态进行预测并期望
由此来分析巴鲁克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可以看出他在操作中投资和投机的成分是并重的。事实上他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大都相当慎重。 巴鲁克提出应该注意投资对象的三个方面:第一,它要拥有真实的资产;第二,它最好有经营的特许优势,这样可以减低竞争,其产品或服务的出路比较有保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投资对象的管理能力。巴鲁克告诫道,宁肯投资一家没什么资金但管理良好的公司,也别去碰一家资金充裕但管理糟糕的公司的股票。巴鲁克也相当注意对风险的控制。他认为必须经常在手里保留一定的现金;建议投资者每隔一段时间必须重新评估自已的投资,看一看情况变化后股价是否还能达到原来的预期。他又提醒投资者要学会止损:犯错势在难免,失误后唯一的选择便是要在最短时间内止损。巴鲁克对所谓的超额回报并不以为然,他告诫不要试图买在底部、卖在顶部。他说:“谁要是说自己总能够抄底逃顶,那准是在撒谎”。他也提醒投资者要谨防所谓内幕消息或者道听途说,投资的错误往往由此而铸成。 因此也有人为巴鲁克叫屈,认为他之所以被称作“投机大师”的原因之一,是其貌似孤注一掷的风格。其实,巴鲁克的果决正是他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的成功特质,尤其表现在他能够咬紧其他投资者慢半拍的时机。有一则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巴氏的投资风格。他在28岁那年的一个星期天晚上,在旅途中无意听说西班牙舰队在圣地亚哥被美国海军歼灭,这意味着美西战争将随即结束。巴鲁克立刻意识到若能在翌日黎明前赶回办公室操作,准能大发一笔。但苦于当时的班车在夜间不运行,他便急中生智,赶到火车站,包租下一列专车,连夜疾驰,终于在黎明前赶到办公室。在其他投资者尚未能醒悟时,巴鲁克倾全力果断出击,结果赚了个钵满盆盈。 最能证明巴鲁克实力的,莫过于他能够在1929年大危机到来前夕顺利逃顶。美国30年代的股市崩塌对全世界投资者的震撼是难以磨灭的,你只要想像一下,如果上证指数从2200点急挫到250点,对我们的伤害有多大就能够理解了。连投资大师格雷厄姆也曾在大萧条中惨遭灭顶之灾,他的告诫,只有在股票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即有了足够大的安全缓冲带之后才可买进股票,显然是深受着股灾阴影的笼罩。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回忆,直至20世纪50年代他的家人仍然心有余悸,力劝他不要从事金融投资,因为它无异于赌博和欺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