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经济体能有中国这样的生产率,每年把一半的GDP用于再投资,投资新的资本性投资。”鲁比尼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依靠出口、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高储蓄率和低消费,但这种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果中国不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未来的不良贷款和公共债务将导致经济放缓,在2013年后“硬着陆”的可能性将增加至40%。
鲁比尼称,根据他和他同事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公共领域债务,像省级的债务可能达到20%至27%的GDP,中央政府债务只有GDP的17%,“还有很多债务是隐性的,把所谓公共领域债务加起来,可能会接近80%。”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此前测算,截至去年底,中国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公共债务总和约为28万亿元,约占GDP的70%。
第三个问题是房地产泡沫,制造业产能过剩都会导致投资放缓最终导致经济硬着陆。鲁比尼表示,为了避免经济硬着陆,中国必须降低投资比例,增加消费比例,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更关键的是,过去三个五年规划都说要提高消费。结果从消费占GDP的比重反而从50%降到了35%,他对于刚刚开始十二五规划似乎也信心不足。
在过去十年,和历史情况相比,中国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与固定资本形成占比的爬高是同时发生的。如果是低利率等扭曲性的政策导致了高投资,那么显然资本的回报应该会下降,但各种口径和指标计算的投资回报都呈现了显著的改善,这暗示经济对投资需求的上升应该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中国政府持有巨额的高流动性的外汇储备、持有大量具有良好盈利能力的国有企业和银行,持有全国范围的土地、拥有强大的行政动员与控制能力,这些可能是一些没有被充分重视的有利因素。
鲁比尼教授担忧高投资可能导致中国未来的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这无疑是居安思危的逆耳忠言。然而仔细地研究中国的历史数据显示,这方面的实际情况可能要更复杂一些。就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的压力而言,1990年代后期的情况显然要严重得多。造成这种差异的关键原因是经济的民营化和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这显著改善了私人部门储蓄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是是否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二是是否直接影响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中国经济今年硬着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如果中国政府继续采取紧缩政策,中国股市将很难上升。
即使在经济增长回落的过程中,实体面的增长依然较为强劲,目前看并不存在硬着陆的风险。
我认为目前还不至于硬着陆。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会缓慢下降,会在经济增长和通胀之间挣扎。
也许我们在今后几个月会看到一些恶化状况,但中国经济在今后几年内是不会出现危机的。
当前的经济减速,正是2010年以来政策持续紧缩逐渐显效所带来的,总体仍然温和,硬着陆的说法言过其实。
软着陆正在实现当中,而且政策调整也一年了,这个时候再来谈硬着陆,足足晚了一年了。
我们并不认为利率和汇率方面的问题是中国经济乱相的根源,也不太认同这会成为导致经济减速的主要力量。
中国经济一定不会有硬着陆的风险。他认为未来5年内,人民币是最强劲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