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证券一年7保代离职]2011年12月至今,从瑞银证券离开的保代有7人,分别是:王钦刚、范文伟、张鹏、劳旭明、乔捷、龚俊杰、刘屿。目前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瑞银证券的保代人数为22人,加上新挖来的尚未更新信息的2名保代,共24人。[详细]
[研究团队内斗]2012年3月,最先离开的是黄燕铭的上司袁淑琴。市场传言袁为人强势,与申万出身的黄燕铭在理念上存在差异,也有传言指是中外股东间的文化差异。[详细]
[2011保荐两公司业绩变脸]2011年,瑞银证券完成比亚迪、庞大集团和新华保险三单IPO项目,合计赚取了3.1亿元保荐承销费收入,主承销收入一项排在2011年证券业第九名。不过,仅有三宗IPO中,就有两家上市公司上市后业绩出现“大变脸”。[详细]
[合资券商五大魔咒]一、控制权问题;二、控制权引发的是利益纠纷问题;三、文化和理念问题;四、业绩问题是矛盾最直接的导火线;五、双方股东在战略定位上存在分歧。[详细]
[2012年走了7人]2011年12月至今,从瑞银证券离开的保代有7人,分别是:王钦刚、范文伟、张鹏、劳旭明、乔捷、龚俊杰、刘屿。瑞银证券内部人士称:“保荐代表人的流动属于正常行为。瑞银证券会根据业务需要引进外部优秀的保代,也鼓励员工参加并通过从业资格考试,培养自己的保代队伍。另一方面,我们也尊重保代的职业选择。”
[瑞银回应称20个已足够]瑞银证券内部人士认为,瑞银证券注重保荐业务和非保荐业务,通道业务和非通道业务均衡发展。“在证监会放宽保荐人签字项目家数后,保持20人左右的保荐人队伍,完全可以满足我们保荐业务发展需要。”
[关键人物离职]在履任瑞银证券投资银行部负责人之前,赵驹曾是银河证券投行部的关键人物。他执掌瑞银证券投行部后,带来了近10人的团队。赵驹的离开,曾有业内人士评价对瑞银证券的影响是“釜底抽薪”。瑞银证券投行部一名执行董事告诉记者,瑞银证券去年保代流动确实相对较大,但整体来说投行部管理层人员比较稳定,走的几个级别大多是执行董事,中坚力量司宏鹏、刘文成、高轶文等人仍然很稳定。
[现有保代22人]证券业协会显示,瑞银证券投行从业人员107人,其中保代22人,有9人是当年跟从赵驹从银河证券而来,有2人是去年补充进来的新鲜血液,分别是来自江海证券的李鹏和来自中信建投的王道达,各自有6年和12年的投行从业经验。另外,瑞银证券还从光大证券挖来董事总经理沈毅。还有数名名正在注册保代。
[详细]
[开拓非通道业务]据了解,当前7个小组中,包括按照2个行业划分的小组、3个通用小组、1个并购小组和1个产品组,一般由董事总经理或执行董事担任组长。但即使架构上无发生变化,目前一级市场的形式也促使瑞银投行在业务上进行转。“通道业务减少,大力拓展非通道业务,是瑞银证券今后的工作思路。”上述熟悉瑞银证券的王先生说。[详细]
股东名称 | 股份份额(人民币元) | 占注册资本总额的百分比 |
北京国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491,700,000 | 33% |
瑞士银行有限公司(UBS AG) | 298,000,000 | 20% |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208,749,000 | 14.01% |
国电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 208,600,000 | 14%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 208,600,000 | 14% |
国际金融公司(IFC) | 74,351,000 | 4.99% |
合计 | 1,490,000,000 | 100% |
[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这并非瑞银今年首次传出此类消息:2012年3月,一则“瑞银证券研究团队解散,负责人今晚交辞职信下台”的消息在微博上迅速传开,此后传言中递交辞职信的瑞银研究主管黄燕铭和瑞银首席策略师陈李均否认了辞职传闻,最先离开的是黄燕铭的上司袁淑琴。[详细]
[袁淑琴简介]瑞银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及香港大学,持有美国、英国及中国香港地区三地的专业律师资格,加入瑞银前,是香港高伟绅律师行(Clifford Chance)的合伙人。2003年7月,袁淑琴为瑞士银行争取了外资在中国QFII的第一单,可谓“开国功臣”。2006年,瑞银证券宣布成立,袁从此时开始担任瑞银证券中国证券部主管。[详细]
[袁淑琴离开:故事未完]2012年4月6日,传说中在内斗短暂获胜的黄燕铭宣布辞职,并表示和袁没有矛盾。7月11日,袁淑琴宣布加盟瑞信,出任大中华区股权主管,将常驻中国香港,总体负责该银行现有的中国股权业务。而据指接替袁淑琴原来职务的是瑞银集团亚太区证券业务直接执行服务主管夏阳,接替黄燕铭的则是现任瑞银香港亚太区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侯延琨。[详细]
[连番离职是为何故?]市场传言袁为人强势,但长期其在中国香港,对中国内地的研究市场并不了解,而给研究所的放权不够,与申万出身的黄燕铭在理念上存在差异,也有传言指是中外股东间的文化差异。[详细]
证券简称 | 上市时间 | 上市首日开盘价(元) | 2013年2月26日收盘价(元) |
西部矿业 | 20070712 | 34.35 | 7.59 |
中国石油 | 20071105 | 47.08 | 8.89 |
中国中铁 | 20071203 | 7.35 | 2.95 |
美邦服饰 | 20080828 | 35.01 | 13.55 |
庞大集团 | 20110428 | 14.37 | 5.57 |
比亚迪 | 20110635 | 35 | 24.81 |
新华保险 | 20111216 | 24.59 | 26.16 |
[2011承销收入排第九]2011年,瑞银证券完成比亚迪、庞大集团和新华保险三单IPO项目,合计赚取了3.1亿元保荐承销费收入,主承销收入一项排在2011年证券业第九名。不过,仅有三宗IPO中,就有两家上市公司上市后业绩出现“大变脸”。
[比亚迪2011年前三季净利下降近九成]2011年6月成功登陆A股的比亚迪在上市后立刻业绩翻脸,上半年营业利润仅3.27亿元,同比下降达87.55%,三季报公布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仍达84.49%。接近九成的利润连续下滑,业界普遍认为比亚迪全年营业利润将下降50%以上。然而最终公布的数据是49.04%,刚好不过50%的红线。
[比亚迪利润从下降90%拉到50%之内]根据《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公开发行证券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证监会可根据情节轻重,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到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对于最终公布的数据,曾有市场分析人士笑称,比亚迪将营业利润从下降90%拉到50%之内,恐怕是用心良苦。
[庞大集团净利下滑47.43%]而另外一家庞大集团也出现了上市不足一年就“大变脸”的情况。公司2011年年报显示,净利润同比下滑47.43%。有投资者气愤的表示,“上市企业首年业绩就出现大幅下滑,保荐人是怎么进行保荐的?”[详细]
公司名称 | 注册资金(亿元) | 成立时间 |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 10.37 | 1995年7月 |
财富里昂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5 | 2003年4月 |
海际大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5 | 2004年11月 |
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8 | 2004年12月 |
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14.9 | 2006年12月 |
瑞信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8 | 2008年10月 |
中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10 | 2009年4月 |
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8 | 2011年4月 |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 | 10.2 | 2011年6月 |
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 | 8 | 2011年6月 |
东方花旗证券有限公司 | 8 | 2012年6月 |
[控制权问题]按监管规定,合资券商外资比例不能超过1/3。但事实上,多数合资券商以外方管理为主导,包括瑞银、瑞信方正、中德、大摩华鑫等。而财富里昂、海际大和以及华英证券属于中外双方共管模式。形式上,大部分合资券商由中方派董事长,外方派总经理,双方在沟通和决策上很容易存在障碍,最终难免走向控制权争夺和内耗。
[控制权引发的是利益纠纷问题]利润分成问题,是中外股东间的敏感问题。“当初合同说好怎么分,就该怎么分。我只能说,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契约精神很重要。”华英证券董秘华鑫称。
[文化和理念问题]中外管理文化的差异,也常常让“跨国婚姻”触礁。海际大和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是中日双方文化冲突所致。
[业绩问题是双方矛盾最直接的导火线]近年来,大部分合资券商业绩捉襟见肘。据业内人士透露,合资券商的人力成本比国内券商高30%到50%。“目前大部分合资券商都只有投行牌照,业绩波动大,持续盈利有问题。”研究人士指出。
[中外双方股东在战略定位上存在分歧]中方股东一般都是一些较具发展根基的地方性券商,希望借助外方的品牌和经验扩大影响;而外方股东往往希望积累中国客户资源,分享中国资本市场高投资收益,尤其是谋求控股,服务于其跨国战略。 [详细]
结语:2012年,瑞银证券A股IPO项目的成绩单为0。目前瑞银在证监会上报的IPO项目总计7家,其中5家为主板,1家中小板,1家创业板,除拟上主板的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审会外,其余6家均在“落实反馈意见”阶段。瑞银证券业务能否凭借未来IPO的重启逐步复苏仍然是个问号。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