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之一:停止新股发行
这一条似乎是目前呼声最响亮的药方,新浪财经的调查显示:97%的网友认为新股发行与股市连续低迷有关系,95%的网友认为新股发行能停,92%的网友认为停发新股能够救市。此外媒体上不少专家学者也建议暂停新股发行。
药理依据:第一,直接有利于股市资金面压力缓解,我们看到周一大跌很多“专家”的解释包括“本周8只新股发行”;第二,释放救市积极信号,提振“信心”;第三,彻底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确保投资者利益和融资者利益平衡后,再次重启新股发行。
评价:饮鸩止渴
毫无疑问,暂停新股发行,减少股票供给,对于市场短线绝对有正面作用。而反对新股停发的一些大道理,比如行政干预的合理性,市场化的必要性等,最近这类“找骂”的文章并不少,我们这里就不说了。
我们单单说新股发行本身,如果大家认为新股圈钱对于市场整体产生负面作用,一个基本的悖论就来了,停发最终还是会发行,市场低位时停发,高位时还会加大力度集中发行,什么时候发新股圈走的钱更少?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悲哀的现实,只有在市场低位时让这些新股发行,圈走的钱才少,累计到市场高位时发行,圈走的钱会大大增加。
真正给市场带来伤害的,是市场泡沫时高位发行的新股,比如千夫所指的中石油,而不是市场极端低迷时发行的新股。
药方之二:新股市场化发行
这一条似乎是和第一条完全相反的一剂药方,呼声一般,但呼声来源代表了部分市场中坚力量,部分普通股民和媒体也开始逐渐接受这一观点。
药理依据:非市场化发行是导致中国股市问题的根本,“审批制”下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质量的背书导致市场价值体系混乱,再垃圾公司在监管层背书下也发的出去,真正好的公司反而要排队慢慢等。
评价:叶公好龙
笔者倒也支持新股市场化发行,取消审批制,新股彻底市场化发行,对于投资者来说,长远是好事,可能多了无数的新选择,价格还会非常便宜。
但是,在今天支持新股市场化发行,也因为笔者是个偏对冲策略的交易者,而不是单边做多被套的股民。空仓的、轻仓的、做空的、对冲的、希望长期出现价值投资机会的投资者,自然希望新股市场化发行,因为不怕放开发行后对市场的冲击,而满仓被套在“或许仍被高估”股票的普通股民,干嘛要跟着起哄呢?
如果彻底放开,每年上万家新股上市,股市有可能继续大跌,随后开展一轮缓慢的、正常的牛市。然而在市场出现暴跌后,无辜的股民会再次指责圈钱过度,同时希望降低发行频率,再次主动要求对发行数量的管制。
药方之三:降低印花税等交易成本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暴跌倍思税,这是一个祖传救市老秘方。
药理依据:降低交易成本可以使得市场更活跃,可以减少市场资金损耗,同时具有“信号”作用,有助于提振信心。
评价:隔靴搔痒
印花税降到千分之一,再单边征收,实际上已经“降无可降”,边际效应大幅缩减。何况在历史上,印花税的调整可能有短期作用,但往往在短期剧烈影响过后,并不改变市场运行的基本趋势,比如07年的530。
中国股市的换手率本来就高于成熟市场,历史也证明了,换手高并不能使市场表现更好。
药方之四:强制提高分红比例
这是一个近年来流行的新药方。
药理依据:中国股市重索取轻回报,只有上市公司的回报超过对市场的索取,股市才有投资的价值,最好由监管部门推动,强行把股市的分红比例提高到60%。很多专家认为,只有上市公司分红超过了存款利率,股市才有长期持有投资的价值了。
评价:越俎代庖
作为一个偏价值方向的投资者,笔者对于分红还是有一些偏好的。但是,我希望的是,上市公司自己挣到钱,然后出于回报股东、讨好股东、维护市值的出发点进行分红,而不是监管层推动的强制手段。因为这种监管层推动的分红,让我无法判断分红背后是否体现盈利能力和回馈投资者意愿,还是仅仅满足监管要求谋求再融资等圈钱机会。
此外,在红利税存在的情况下,强行把分红与再融资挂钩,相当于直接抢钱,上市公司圈1亿分1亿,股民的损耗包括“红利税”,投行费用,上市公司养人成本,公关成本等等。
药方之五:国家队大举入市救市
社保基金、养老金、汇金公司等国家队,被很多投资者寄予厚望。
药理依据:国家队救市不仅可以提振信心,还可以直接拉高指数,直接推高股价。
评价:引“狼”入室
国家队任何一次准确的抄底,再在高位相应卖出,看起来对于股市似乎有正面的效果,但实际上对于全体非国家队投资者来说,都是负收益的。
如果你拿的是垃圾,国家队不会救你,如果你拿的是金子,那么把金子低位从你手里买去,对你一点好处也没有。
当然,养老金等政府控制的资金,在相对低位进入市场,成为长线投资者,对于股市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只不过,这又跟短期的“救市”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这些资金是以对自己和老百姓负责的态度进入市场,也只会在市场低位慢慢买,避免一进场市场就大涨,成本被抬高。
在笔者看来,上面所有的药方,对“救市”来说都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或许部分药方长远看有一些疗效,但现实作用极其有限。【我来评论】
认清现实:股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大多数股民肯定不认同,毕竟此前中国若干年高速增长,股市为什么不涨?经济世界第一,股市为什么不涨?现在经济开始出现衰退,股市就跌惨?
事实上确实就是这样,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股市也分享了好处,只不过体现在不断扩张的规模上,同时被股权分置等带来的畸形牛市等因素透支,绝大多数投资者因为买的太贵,并没有享受到。另一方面,股市中其他一些利益主体,比如融资方、比如大小非,因为股市估值长期偏高,攫取了大部分利益。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股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总量匹配,大型国企的上市进入后半程,平均估值接近成熟市场的水平后,中国股市更有理由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不幸的是,中国经济却迎来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衰退。
当三家马车高速前进的时候,我们习惯了太久的高成长,尽管这个市场整体是个悲剧,但毕竟不断有中小公司迅速长大,还是创造了一些神话。但是,随着WTO红利、人口红利近乎消失,城市化红利过半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正视和接受中国经济慢下来。
很多人说中国经济慢下来没关系,问题是,股票市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经济总量的增长,最终取决于上市公司的价值,而上市公司的价值取决于盈利。现在我们看到,非金融企业在今年一季度,已经出现了将近-13%的下滑;而二季报预报以来,一颗颗地雷不断出现,从中兴通讯到苏宁电器,从广联达到罗莱家纺,从伟星股份到爱仕达,一个个代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公司,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股价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即使没有新股发行,即使上市公司都非常积极的分红,就算把全世界最先进的股市制度引进来,能改变这些公司的业绩变脸吗?上市公司业绩下滑,本身意味着内在价值下降,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局。
事实上,从证监会层面来看,股市的制度建设在这几年还是有很大进步的,把股市下跌完全归咎于股市层面的制度意义有限。在我们常识中制度最先进的市场,比如美国和香港市场,中国公司的股票同样跌的很惨烈。
股市回归到10倍多市盈率,一个接近成熟市场的水平,这是在开始慢下来的中国经济环境下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谁能拯救中国股市?
一旦你接受了现实,也就会认识到,经济衰退并不是完全没有迹象地发生,股票市场也不是到今天才开始反应。在市场的估值逐渐降到历史低位之后,痛苦已经承担过后,投资者没有必要更加没有信心,至少,应该比3000点的时候更有信心,比本轮衰退刚开始的时候应该更有信心。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在衰退开始的第四个季度之初,才开始后知后觉地丧失信心进而大量卖出股票。
此外,如果大家非要找出“救中国股市”的药方,那么这个问题基本就等于“救中国经济”。救中国经济靠谁?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还是政策。
在“主动调整导致经济下行”的基调下,我们一如既往没有任何政策建议,我们只有给投资者一个观察政策的建议。
第一:货币政策宽松能否带来货币环境的正常化。
降息降准等动作央行已经积极的展开,未来还会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的幅度,但是,货币环境的正常化,能否落到实处,真正给企业、给实体经济减压,我们最终需要观察贷款实际利率的变化。除了政策本身的力度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两个不确定因素:坏账和资本外逃。
第二:减税政策能否落到实处。
近期一些新闻显示,减税政策暂时仍未落到实处,反而因为地方政府的财力紧张导致征税力度加大,企业实际税负上升。未来一个重要的观察点是,盯紧上市公司的报表,看看盈利下滑的背景下,税负实际变化的情况。
如果这两方面出现比较积极的信号,那么对于中国经济的希望和中国股市的希望,也就会更多一些。
退一步讲,即使以上两方面都没有任何积极的信号,经济本身继续下行,我们仍然不应该过度悲观,经济衰退并不是灭顶之灾,经济本身会有周期性的波动,即使没有政策面积极的动作来救经济,复苏也并不是不会到来。
再退一步讲,即使未来仍然更悲观的情况出现,衰退长期持续,股市还会继续反应,但是,已经出现大幅下跌、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点的股票市场,至少比重回疯狂的楼市、艺术品、高利贷等领域风险要小很多。
作为投资者来说,熊市给了我们重新审视股票的机会,我们选择的投资品种,是否仍然有长期持有的价值,能否扛过本轮衰退的周期?事实上,在半数企业预亏预减的情况下,仍然有少数优秀企业保持比较稳健的增长。除了选择足够优秀、足够便宜的公司股票之外,还有对冲、甚至做空等金融工具供你使用,从去年四季度以来,期指、可转债、分级基金等金融工具也让很多投资者完全规避了风险,甚至还获得了不菲的收益。【我来评论】
撰稿:杨宇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脱离经济运行本身的救市药方并不存在。即使没有任何人来救经济、救股市的话,作为投资者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能力自己救自己,虽然难度很大,但并不比坐等救世主降临的难度更大。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