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蓝图绘就

  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会议上,中央审议讨论了《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了城镇化工作的六点要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同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2014年将在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研究推出促进中小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支持政策。[相关报道]

迷局待解

  城镇化发展方向确定后,所需要的钱从哪儿来?


   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儿,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而且长期以来各地地方债务问题不断,城市负债率一时间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城镇化,先有商才有人。


   对于很多上楼的传统农民来说,变成城镇居民后却还只能靠做一些保洁、保安等低层次的工作才能维持生计。如果只是大拆大建而没有做好配套设施的建设,只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鬼城”。[相关报道]

分享按钮

已开辟改革“试验田”

   李克强总理去年的一句“要政策还是要改革”,开辟出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上海自贸区“眼于全国新一轮的改革和新一轮的开放,先行先试面对变化的世界,变化的优势和国内形势,并为下一步开放和下一步改革做很多实验”。


  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便在金融、税收、外贸等多个领域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在区内开创性地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而在近日,央行又发布文件,放开自贸区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距离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又近了一步。[相关报道]

步子要迈多大?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表示,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一项国家战略,上海将坚决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探索出一套在全国其他地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模式。


 目前,广州、天津、福建、海南等多个省市都在积极申请下一个自贸区的试点。今年,国家是要静等上海模式开花结果,再逐渐推向全国,还是要多点开花,再批复一批试点城市,或许能在会议上找到结果。另外,利率市场化等深度领域何时破题,也值得我们期待。[相关报道]

全力治污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持续的雾霾天气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愈发严重的环境问题推上了台面。


   面对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国家也已经着手行动:发改委发布油品升级方案,从去年10月份起全面供应更高一级质量标准的油品;广州、天津等城市加入汽车限购行列,严格控制机动车的数量;工信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条例,对新能源汽车实施价格补贴。


   去年国家投入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治理大气污染,而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又把这个数字提高到100亿元。[相关报道]

要环境还是要发展?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发展经济的,虽然近几年来国家也在积极地谋求经济转型,但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下滑压力,如何平衡稳增长与保环境这个难题,将考验中央的智慧。


   另外,不断见诸报端的违规排污典型案例以央企居多,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地方政府对其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敢怒不敢言。如何有效的规范央企的违规行为,期待一个解决方案。


   目前,对环境违规的出发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像中石油与陕西榆林之间的水土流失费之争时有发生,因此出台环境税的呼声越来越迫切。而最近盛传的“大环保部”方案是真是假,也能在会后见个分晓。[相关报道]

由治标转向治本

  房价问题作为长期困扰中国民众与政府的问题,在历届两会上都是重点议题。去年两会之后,国家颁布了楼市调控“新国五条”,但房价控制效果却不尽理想,2013年楼市最终以大涨收官。


  之后,以北京的“京七条”为首,各地纷纷祭出地方性调控措施,但业内普遍认为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不过,从去年的“国五条”之后,国家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开始转向,似乎放弃了不断从严限购的“治标”之路,开始着手建设“治本”的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相关报道]

“土地依赖症”何解

  楼市调控长效机制中最被大家所关注的就是房产税。房产税究竟何时开始扩围,哪些城市将进入试点名单,或许将在会上加以讨论。


 作为征收房产税的准备工作以及打击囤房、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房地产信息联网和不动产登记很早就被提上了日程,但由于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迟迟得不到实施。此次会议上各部委能否达成一致,值得我们期待。


  另外一个广为诟病的问题,高地价被称为高房价的推手,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如何摆脱“土地依赖症”,打破借钱投资,卖地还债的恶性循环,也是值得重点讨论的问题。[相关报道]

新土改起航

 土地作为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楼市调控、粮食安全等各项领域的重要因素,其改革问题也将会是会议的另一热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关于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随后安徽等省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将围绕市场主体培育、土地市场建设、集体“三资”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管、信息和金融服务等开展改革试点。[相关报道]

踩着“红线”跳舞?

  土地改革目前面临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随着土地改革推向深入,将会触及一些法律红线,因此亟待相关法律的更新和修订。


  从目前的试点来看,面对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土地流转之后农民干什么?这同样也是困扰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难题。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土地流转之后需要大量的财政补贴支持,目前试点的地区中对于巨额的资金来源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些问题也许都将在两会加以讨论。[相关报道]

“混合所有制”多点开花

  三中全会决定对国企改革着墨甚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混合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不久之后,上海率先公布国资改革指导意见,分别从加快国资与产业联动调整等多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举措。


  近期,国企改革又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中石化2月19日发布公告称,拟重组所属优质资产——油品销售业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广东国资改革正转向实操阶段,2月27日,广东推出首批54个项目,预期引入民间资本超过1000亿元。[相关报道]

谁的所有制?

   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国资委在去年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召开会议称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将在三中全会之后公布,但时至今日仍无音信。

  作为国企自身,已经习惯了在体制庇佑下的日子,能在多大程度上欢迎和配合民资的进入,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引入民资这渠活水?

  而混合所有制最大的担忧则来自民企。“混合所有制”究竟是一剂毒药,还是一罐蜜糖?在“混合所有制”中,谁将成为主导者?如果做得不好,民企资产填入国企无底洞,为国企输血。更糟糕的可能性是,把混合所有制变成做低资产价格、利益输送的过程。[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