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社会和民营资本入股,只会促使权贵资本恶化,大国企最终成为庞大怪胎。
让我们隔着厚重的PM2.5,看看两会前夕亮起的信号灯。
中石化说,要和民营企业一起卖油,途径就是搞一种混合所有制,鼓励“社会和民营资本入股”,但股份限制在30%以内。
市场随后表现了各种乐观,中石化的股价5年来首次涨停。看看石化业这5年发生了什么,你就知道涨停有多么来之不易—漏油爆炸、腐败和垄断,高级官员下台。眼下这个公司宣称可以“鼓励”民间资本了。有这么乐观吗?
大方向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把“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列为重点,类似中石化式的改革将成为未来方向,在进入两会正式议题之前,这一点已经表现出种种迹象。
除了中石化的“放开”,还有格力集团的变化:它的实际控制人珠海市国资委,打算挂牌转让格力集团不超过49%的股权,而另外51%则变相注入它新成立的全资公司。
广东省国资委声称未来3年广东国企将有超过六成使用这种混合所有制,也就是向民企和外资开放入股权。
与此同时,铁路基建也向民营资本示好,第一家由地方政府筹建的城际铁路公司—川南城际铁路公司,将通过转让股份的形式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且比例不设上限。
混合所有制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往好的方面去理解,在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体系之后,可以更市场化,让企业更有活力,但实际更可能的结果是促使权贵资本的做大做强,被施舍30%的民营企业,它是更有主体地位,还是更愿意为虎作伥?
只要看看过去十年,中石化和它身边的民营企业的共存关系,就会得到结论。
中石油和中石化相对于民营加油站竞争者而言,前者占据的是全产业链,从炼油输油到卖油,而后者则只掌握前端加油站。
国内国际油价倒挂时,为避免损失,上游就减少炼油,导致各地出现油荒,而中石化曾抛出过“没有责任保障供应民营加油站”的说法,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论。
民企面对两桶油一直是被施舍的姿态,求着垄断者办事。让人更感到畏惧的是,2006年中国第一民营石油大亨龚家龙的被捕入狱。他的天发集团曾经是湖北荆州最大的民营企业,一度联合了30多家民营油企,经营资产曾达到1000亿元,想尝试打通石油整条产业链,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竞争。但这一梦想却止于他的牢狱之灾。可笑的是,在他出狱之后,又被证明是无罪之人。
民营企业在入股中石化这件事上,并不存在安全感。假如中石化真的想要通过民营入股来提高经营效率,那不如直接卖掉一部分业务或者干脆将服务外包,这种混合制经营,将公私捆绑在一起,最后很有可能双方都不会有好结果。
归根结底,它不是一种市场化的做法,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仍然摆脱不掉被施舍的命运。代表政府话语权的国资委在新公司里到底充当什么样的角色,董事会和公司治理机制是否能够健全,民企所拥有的30%股权又能发挥什么经营作用,这些都让民营企业心里没底,也就是它们说的,怕“输不起”。
这种只为解决改革中的利益格局而并非出自市场竞争需求的入股机制,结果也将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这至少表现了垄断利益的部分松动。在今年两会上,除了国企改革外,医疗、养老改革也将是重点议题,同时,环保、新能源、农业和信息领域等产业也受到了高度关注。电力能源领域,破除垄断的呼声同样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