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五道口”未来坚持一个观点,就是要培养国际化人才。30年前是改革开放亟需熟悉市场经济的人,30年后的今天亟需进入国际金融舞台的人。五道口的毕业生能走遍全世界,能够发挥新一代优势。
30年来研究生部始终立足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实际需要,围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了持续、深入的研究。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性理论成果,社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研究生部以人民银行为依托,聘请国内外精英当老师,围绕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重点进行研究,完全是在金融的大环境下培养的,这种教学模式、办学模式,在中国教育改革当中我认为是成功的。
我们尊敬的刘鸿儒老师出任中国证监会的第一任主席。中国证监会成立的时候,刘老师说要做三件事,就是开荒、铺路、修轨道。证监会在刘鸿儒主席的亲自领导下,应该说我们遇到的困难很多,但是解决困难的方法也很多。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培养了一大批经济金融人才,这是人民银行和刘鸿儒开创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建立,也为中国官界、学界之间建立联系沟通渠道,做了一项开创性的尝试。
教育本身是个投资行为,它本来的收益是很大很大的。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学院或者是大学上市的,它是靠校友这么一种捐款和财政拨款,但是我相信将来有一个学校可以上市,那就是五道口。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于2011年9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党组书记焦瑾璞出席并主持。
我们这30年的成立,研究生部的全体职工投入了辛勤的劳动和自己的汗血,为研究生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同学毕业以后优良的表现,以他们的实际行动,以他们的业绩,以他们的风格赢得了荣誉。
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始终是以金融学科的建设和金融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30年发展历程中,研究生部辛勤耕耘,锐意进取,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金融教育专才的培养基地,为国家培育了一批高质量金融人才。
五道口的诞生,几乎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同步,五道口人为中国的金融事业做出的卓越的贡献,培养了高端人才。无论是在中央银行事业中,还是在银行、证券、保险事业发展中,都能够见到五道口人的身影。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我们相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能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不管体制如何变化,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都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于2011年9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主席吴晓灵出席并致辞。
导师外聘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一直坚持独特的导师制度,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导师。研究生部的导师中,约有30%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70% 来自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及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教师外聘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任教,博采众家之长,是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又一特色。研究生部采用评聘教师制,即根据课程设置需要,从外单位聘请教师,在学期期末根据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对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据此决定是否继续聘用,这保证了教师授课的灵活性和高质量。三十年来,研究生部基础理论课的国内师资主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外籍教授的聘请是外聘制的一个重要内容,自1981 年建校以来,研究生部一直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不断从国外聘请专家、学者及教授来校讲学。
“两条腿走路”体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办学宗旨、发展方向是将学位教育与金融业高层干部培训结合起来,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为金融系统培养专业型干部。这两方面的工作具有“优势互补”的作用,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干部一起学习,有利于在校研究生增加对实际工作的理解,与研究生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一致;同时,培训人员与经过严格考试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一起学习交流,也能得到提高。[详细]
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历任主任为甘培根(1981-1994) 和唐旭同志(1995-2007)。研究生部历任副主任为黄永鉴、蔡浩仪、刘昌权、高顺成、刘利同志,学生督导为李艳明同志,部务委员会副主席为王自力同志。
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内设教务部、教研部、学生部、培训部、办公室、人事保卫部、行政部、图书馆等职能部门。[详细]
三十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从五道口东升乡卫生院这块巴掌大的旮旯中成长起来,如今,这个“草窝”旧貌换了新颜。
由于历史原因,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一直在农民修建的“卫生院”,风风雨雨度过了十多个年头。
1990 年,借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之机,研究生部终于开始了建校以来的第一期工程——图书电教楼。这栋楼就是目前的图书馆,俗称“小白楼”。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第二期工程于1997 年10 月24 日破土动工,于2000 年10 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研究生部有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及综合服务楼四个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0000 平方米。
四栋楼围绕的中央有一个花园,小区东边有一个“多功能”运动场:主体架构为篮球场,可以兼做排球、网球运动场所。
教学楼。教学楼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四栋楼中最大的一栋,上下共七层,包括常规教室、电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房、论文答辩室、学术报告厅、博士生专用教室等,投影设备、多媒体与网络手段等一应俱全。
图书馆。1981 年初建时,图书馆条件艰苦,设备简陋。馆舍是木板房,书架是商店里的货架。目前,图书馆馆舍面积达到1400 平方米,阅览座位150个,各类藏书30 万余册,期刊百余种。图书、期刊的采购、采编、检索、借阅完全实现计算机管理,并建立了图书书目、期刊篇名数据库,历届毕业学生学位论文已制作成光盘,供教师和学生全文检索。
宿舍楼。宿舍楼上下共六层,大小房间200间。宿舍基本上根据标准间式样设计,室内床铺、书架、书桌、电话、有线电视接口及网络接口等设施配套齐全,内有卫生间,提供冷热水。
综合服务楼。综合服务楼包括地下健身房、餐厅、多功能厅、洗衣房等。健身房配备了较齐全的健身器械。餐厅的就餐环境舒适、宽敞、明亮。多功能厅配备了齐全的娱乐及会议设施,可供500 人左右活动。[详细]
在招生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最大的特点就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这种包容性体现在考生来自全国各地区、多所高校和多种专业。近年来,报考研究生部的学生人数呈大幅度递增态势,特别是2011年达到高峰,报名人数为2220人,考录比达到31:1,复试分数线超出国家线50分,在全国高校都是非常突出的。这有效地保证了生源的高质量。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就业情况良好,这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2008 年以来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保持为100%,这在全国所有高校中是极为突出的;其次,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金融金融业,在业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就业情况良好源自毕业生的高质量,而这又得益于研究生部独特的体制优势、严格的选拔机制、实践导向的教学研究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研究范围涵盖宏微观经济金融诸多领域,尤以金融体制改革、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风险防范、农村金融改革等方面的研究见长。
研究生部设有中国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晓灵研究员)
中国微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焦瑾璞研究员)
中央银行业务研究中心(主任曾辉副研究员)
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谢怀筑副研究员)
商业银行研究中心(主任张晓艳博士)
专门开展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详细]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一直比较活跃,同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新加坡、香港、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金融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关系,IMF曾多次派专家来研究生部讲授“财政金融规划”、“金融市场”及“国际经济学”等课程。欧洲投资银行、美国联邦储备、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加州大学、德意志联邦银行、俄国中央银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苏格兰皇家银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日本银行、日本三井住友银行、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蒙代尔、麦金农、斯蒂格利茨、古德哈特等著名教授都曾来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进行短期讲座或讲授课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