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寻道概览·把握时代脉搏 回归管理本质

  2014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项目迎来了第十五个年头。在过去的十四年中, 我们迎来了近5000位校友在北大光华这座思想殿堂中学习汲取,也与EMBA的教授与学员 们共同见证了中国社会与诸多中国企业的巨大变化和进步。
  当我们阅读和整理着这些鞭辟入里的讨论时,最叹为观止的是EMBA校友们面对变幻 多端的环境与市场时保有的那一份冷静、思索以及对家国社会的责任与担当。观点交锋,百家争鸣,不变的是EMBA校友对于时代脉搏的精确把握,对于管理本质的不懈探索。我们衷 心期待,可以将这些思考与分析,分享给所有关心中国社会和企业管理的媒体和民众,引发 更广泛的讨论与反思,将北大光华这座思想殿堂的光芒,传递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助力中国 社会在下一个十年写下圆满的篇章。

专题摘要:北大光华EMBA校友对从具体的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到全局性的中国经济改革深化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表达了他们的个人见解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大部分企业家对中国市场和自己的企业抱有较高程度的信心,平均信心指数达到6.25(0-10)。相较而言,来自文化传媒、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更高。

北大光华

  作为EMBA学位教育的开先河者,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教育将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与中国管理实践相结合。
  光华EMBA,是为中国可能成为世界冠军的企业提供智力服务和支撑的地方,培养商界领袖,培育世界级的企业家。

燕园寻道第一篇: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2013年,对于大部分中国企业而言,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环境 的剧烈变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企业家的信心。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大部分企业家对 中国市场和自己的企业抱有较高程度的信心,平均信心指数达到6.25(0-10)。相 较 而言,来自文 化传媒、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更高,男性企业家的平均信心指数也高于女 性企业家。

  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信心指数在5(0-10)以上的企业家的比例占了绝大部分,这说明大部分企业家在2013年对中国未来发展很有信心,对市场大环境的感知颇为积极,其中,所有参加调查的企业家的平均信心指数达到6.23(0-10)。我们相信,企业家的信心将带动整个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企业家对中国市场有着一定信心的同时,也抱有担忧。从市场、制度和环境角度出发,企业应该如何进行资产分配,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呢?在此次调研中,共有185学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见解。总体上,大多数学员选择将企业的投资重点放在国内,同时,赞同国内投资、海外投资并行的策略。

  身处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对于大环境的判断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制造业企业家的信心最低,文化传媒业企业家的腰板则最硬,这反映出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趋势。自13年春文化传媒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传媒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在本次调研中,来自不同企业类型的学员在分配国内投资与对外投资的份额选择上略有不同。来自民营企业的学员对外投资比重(意向)略高于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这也与民营企业在国内获取资源能力有限、拓展发展空间的迫切需求和规避风险的强烈意愿有关。什么因素导致企业家有这样的选择呢?
  首先,从前文可以看出,企业家对于中国市场是有着“谨慎的信心”的,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学员们对中国市场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充分肯定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机遇。
  其次,企业家出于制度、环境和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等因素的考虑,也有强烈的动机“走出去”,对外投资。此外,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国内成本上涨,市场竞争程度提高,而国内人才的获取难度也在加大,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受到这些市场情况的限制。
  综合以上,中国企业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认为企业的长足发展还需依靠本国市场,认同将大部分资金投资在中国市场。

燕园寻道第二篇:企业家该不该谈政治

  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进入了一个经济飞速成长的时代。作为市场经济体系,政府毋庸置疑是经济的领头羊,那么企业该与政府保持什么样的关系?疏远还是密切?亲近还是远离?
  校友们认为在当今的环境下,关注政治是必然的,但是不宜过度地参与政治,要做到相互尊重、理解、支持和沟通。得到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是企业也千万不能只依赖政府,还是要着重于自身的经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当拥有公益心且适时地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并帮助政府完善制度,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企业在保持主动且良好心态的同时,要协助政府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正能量的贡献。

  • 1.紧拥抱还是只握手?
  • 我们请校友们在0(十分密切)到10(十分疏远)的量表上填上他们认为企业和政府应保持的合适距离,并提供说明。以185位接受调查的光华EMBA校友为样本,选择企业和政府应当保持“中间”的“不密切也不疏远”关系的校友比例(35%)是最高的。
      比例次多校友(24%)认为,企业应与政府保持“有点疏远”关系。比例第三多(21%)的校友认为企业和政府应该是“有点密切”的关系。
      除此以外,选择较为两极化的“十分密切”和“十分疏远”校友各自占到样本的11%和9%。
      
  • 4.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除了上述的调查结果外,我们还发现有部分校友表示虽然企业在理论上来讲应当奉行在商言商,然而,现实中却不得不与政府保持一定的密切关系。有部分校友直接表示同意王石的观点,因为中国当前政治和经济体系仍是高度紧密相连的,政府掌握着太多企业需要的资源,因此,无论喜欢与否,企业都必须和政府“打交道”。
      “经商做企业不太可能回避和政府及国有单位打交道,因此回避和躲闪肯定不是办法。企业家应当对政治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不过是否需要参与政治,则需把握好尺度。我的建议是尽可能顺时而动,要与政府官员打好交道,但不必过分介入甚至押注于某些官员个人生涯,还是应该更关注企业核心能力打造,强调市场化生存发展能力。”
  • 2.企业类型:情同手足还是点头之交?
  • 我们以185个光华EMBA校友为样本,调研校友们所属的企业类型共分为六种: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私营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其他。我们的数据分析显示,任职于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单位的校友认为与政府应保持的合适距离反而比较远,疏远度仅次于中外合资的企业。
      我们认为得到此结果的原因来自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本身就与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很自然地便享有了政府的资源。反之,从纯商业角度来看,他们反倒觉得政府应该给企业更多的自主空间。 因此,任职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校友们认为应该与政府保持一定的距离。
      
  • 5. 关注政治而不依赖政治
  • 总结起来,校友们认为在当今的环境下,关注政治是必然的,但是不宜过度地参与政治,要做到相互尊重、理解、支持和沟通。得到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是企业也千万不能只依赖政府,还是要着重于自身的经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企业应当拥有公益心且适时地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并帮助政府完善制度,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企业在保持主动且良好心态的同时,协助政府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正能量的贡献 。
      最后,校友们也提出企业在与政府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也要守住法律底线。
      “企业家是应有社会责任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是也不能脱不开政府的束缚,企业在重大决策中要理解相关政府政策。”
  • 3. 企业规模:亲密无间还是敬而远之?
  • 我们以185个光华EMBA校友为样本,来分析任职于企业资产小于10亿元和大于10亿元的校友对企业与政府的密切度看法。
      分析结果显示,任职于企业资产小于10亿元和大于10亿元的校友对企业与政府应保持的合适距离并无太大差异,企业资产小于10亿元的企业认为应与政府保持略微密切的关系。我们认为规模越大的公司,其可得到的资源会更多、更便利,竞争优势也会较强。对规模较小的企业,他们的竞争优势较弱,更多需要依赖政府的资源和支持,故反映出与政府略微密切的关系。
      

燕园寻道第三篇:互联网“入侵”传统行业是机遇还是挑战?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带来的到底是机遇还是冲击?在参与调研的185位EMBA学员中,有超过64%的人认为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大于冲击,对于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完美结合保持乐观的态度。而有少部分人认为机遇与冲击并存或者冲击甚至大于机遇,因为互联网行业给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转型和适应网络化所带来的挑战,那么就 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在新时代,保持危机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不过不管未来怎样,我们都不可否认,在传统行业里互联网带来的可能不仅仅只是“变革”,而是一场巨大的风暴以及人们思想上的转变。

  • 1. 变革中的商机
  • 本调研询问了参与者认为互联网给哪些行业带来了商机。从结果来看,参与者更多地选择了更具应用互联网潜力的金融和物流行业,其中,选择金融行业的学员比例高达49.28%。而选择互联网进入制造业能带来发展前景的只有6.8%。所以人们普遍看好在中国相对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前端的产业,比如金融、物流、传媒等行业,而对于相对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后端的产业比较制造业和通信行业,则保持相对保守的态度。
      
      我们也观察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就年龄上来说,年龄较长的人会认为医疗行业更有前途,而年轻的人会把眼光放在更加时尚的传媒和通信行业;选择通信行业的大都是在大型企业任职的高管,公司资产与选择通信行业之间存在着很大正相关;另外男性和女性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最明显的是女性选择了更多的选项。
  • 2. 互联网影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还是“冰雹”?
  • 在EMBA学员给出的关于这道题的答案中,我们观察到在有效的84个回答中,有54个人认为机遇大于冲击,有18个人认为机遇 与冲击都有,而只有7个人表示冲击大于机遇,其余的人则认为不确定。我们对各自的观点进行了一些总结。
      认为“机遇大于冲击”的学员都认为只要找到结合点,互联网就能给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和增长点。比如有学员回答到“互联网产业的兴起对传统行业是机遇,首先是互联网产业来协助传统行业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及效益。那么“最佳结合点”在哪里?有学员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O2O的商业模式。
      认为“冲击大于机遇”的人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数人认为即使是冲击也可以加以利用。比如有学员认为“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行业绝对是一场很大的冲击和震撼,从近期动态来 看,上到政府有关部门,下到各个细分行业和公司,都在通过不同渠道关注和了解互联网产业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此同时,有很多学员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互联网入侵传统行业,可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比如“不变就是冲击,迎接变化就是机遇”说明了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以积极和变革的心态来对待互联网革命,才是真正的出路。
  • 3. 互联网浪潮下,传统行业路在何方?
  • (1)金融行业:当互联网来敲门
      传统的金融行业如何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这是大家一直在试图回答的一个问题,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确实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性和竞争性。互联网金融虽然冲击了传统金融,但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不会存在绝对的胜负,二者将会逐渐融合,互为补充。尤其是对传统金融来讲,将会吸收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二者共同形成新的金融体系。
      (2)制造业:互联网大革命
      互联网给制造业带来的的最大变革就是大规模定制,也就是大量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大规模的产品,设备和制造过程,以及商务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戴尔。顾客在网上订购戴尔的计算机,可以自己选择产品类别、屏幕尺寸、显卡、内存、硬盘等,也就是参与了整台计算机的设备过程。这样就使得最终用户参与了生产变革。还有一个变革就是异地设计和制造,波音和空客都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异地设计和制造,实现二十四小时的全球设计。
      可以看到,互联网对制造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能否利用互联网来推进制造业的转型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面临的问题,但是如何把“挑战”转化为“机遇”是制造业厂商和研发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燕园寻道第四篇:如何突破红利的“瓶颈”?

  2013年,中国经济整体放缓,企业发展的种种红利逐渐丧失。通过对185位EMBA学员的调查发现,限制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更多来源于创新能力的不足和人力成本的攀升,与此同时,管理水平低下和市场竞争加剧同样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红利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制约自身发展的红利削减因素大致分为两类:一部分企业更多地考虑人力成本和自然资源因素的限制作用,其竞争优势多来源于传统行业规则下对廉价劳动力成本的利用和对自然资源价格的控制;另一部分企业更多考虑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其竞争优势多来源于新兴行业背景下对企业内部资源的创新性利用和有效的分配,通过创新和管理能力提升不断进行产品的创新和升级。

1. 红利困境,因企业而异

  研究将限制企业发展的红利削减因素分为六类:一是人力成本上升。人均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直接推高劳动密集型企业营业成本,从而导致企业利润削减;更大程度上,这种劳动力成本上升更可能导致劳动成本较低的企业对劳动成本较高企业的挤出和替代效应,从而危及到高劳动力成本企业的生存。
  二是自然资源短缺。作为企业生产投入的另外一种关键要素,自然资源短缺直接导致企业原材料价格上升,从而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危及企业发展。
  三是市场制度逐渐完善。传统企业通过不符合规章制度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将更加明显的受到逐渐完善的市场制度的限制,完善的制度导致许多依赖于“钻制度空子”的企业面临发展的窘境。
  四是市场竞争加剧。深化市场机制,减少行政垄断,引入更加多元化市场参与者,将导致低效率企业逐渐被高效率企业取代。
  五是创新能力不足,六是企业管理能力有限。它们都关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比其他市场竞争者更加有效的分配和利用资源,能否更加有效地将资源转化为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产品。
  调研要求参与者评价从以上六种红利因素中选择出对自身企业发展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通过分析,得到不同红利因素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发展所依赖的红利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企业红利优势来源于在不健全的制度环境下对廉价人力资本和的自然资源利用,它们往往依赖于传统的市场规则,通过利用廉价低端劳动力创造出企业效益。这类企业更多受到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和制度完善等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另一类企业红利优势来于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这类企业往往是新兴产业的参与者,它们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提高产品的创新附加值,通过差异化的创新型产品为企业创造利益,这类企业更加重自身创新水平和管理水平对企业发展的制约。

2. 对症下药,方能突围

  2.1冷静面对市场不足:鉴于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参与者们大部分表示需要积极适应环境,积极主动调整自身的同时,等待市场环境的改善。企业需要冷静面对市场的不完善,不可盲目、冲动抵触环境。更为积极的态度是充分了解、认识当前的市场情况,结合企业自身需求,探索发展道路。
  2.2走在潮流前沿,紧跟市场节奏:企业管理本质上是企业与变化着的背景或环境不断对话的过程,企业对环境的快速反应能力是企业为获取投资、扩张战略所需的关键能力。
  2.3遵纪守法,做模范企业公民:中国企业通常把监管和合规在优先序中排位靠后,而跨国公司通常都 把合规列为第一风险 。
  2.4创新才是硬道理:创新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变革的速度明 显加快。据统计,现有技术的年淘汰率为20%,技术的寿命周期平均只有5年。
  2.5人才决定竞争力: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成就一流的事业。中国企业面临 在快速发展中人才供给不足的人力资本红利困境。
  2.6制定战略,把握全局:确定企业所处行业的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前提和诊断工作的第一阶段。

燕园寻道第五篇:因思想而光华


  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最大的红利和优势又是什么?
  厉以宁:社会和谐红利是中国最大的制度红利。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井,社会不和谐是一个重要因素。相比于发展方式红利,社会和谐红利更加难得,因为每一个国家都可以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得到制度红利,但是社会和谐红利不行,它的前提是优越的社会制度,只有我们努力争取到这种社会制度才能带来社会和谐红利。所以,仅仅有发展方式的红利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如何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待当今中国的改革进程,博弈的结果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走向?
  蔡洪滨:博弈论的精髓在于透过个体的预测和实际行为来找寻其中的优化策略。中国的改革进程可以视为国家与时间的博弈。新中国成立后,直接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如何保障大多数人民的生活需求,然而一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才开始飞速地成长。反观1949至1978年近30年期间,中国仍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终于在30年的摸索后,找到并制定了国家未来发展方针,那便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
  从与时间博弈的角度来说,鸦片战争开始到文革结束后的130多年期间,中国一直是处于人心惶惶、积贫积弱的局面。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如何使百姓富裕、国家强盛起来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继续等待中国,人民也不会、不想继续生活在贫苦中。
  虽然改革开放至今仍存在着一些社会和经济问题,但是总体来说,社会稳定了、经济成长了、人民富裕了,这场与时间博弈的初步成果,突显出36年前改革开放的绝对重要性。未来中国的经济走向,会继续建立在既有的基础和过往的经验上,从中得到并执行优化的策略。


  随着专业外包商的崛起和云时代的到来,企业如何才能确保自身的信息安全和保密?
  王子明:这确实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外包和云”这个时代所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本身所涉 内容足以写一本专著。在此,我们仅试着粗浅探讨一下而已,即使如此也需要澄清一些概念。
  外包一词的英文是Outsourcing,本意是指企业通过整合外部(out)更优异资 源(source)来达到自己经营目标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实践中,通常在两类场合下使用:一类所谓软件开发外包,另一类就是所谓业务外包。本问题所指的“专业外包商”在“云端”提供的服务应是后者,即业务外包。当业务外包和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云存储,另一种是云计算(包含计算结果与历史数据的云存储)。前者,所谓云存储,就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业务数据传输到专业外包商所辖的云端存储起来,将来需要这些数据时,再通过互联网到云端取回来。这种服务仅仅为客户在云端提供存储空间而已;后者,所谓云计算,就不是仅仅提供云存储了,还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数据运算和处理之功能。
  有了上述概念界定,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探讨“企业如何才能确保自身的信息安全和保密”相关问题了。
  无论一个企业是利用专业外包商提供的云存储还是云计算,都是将企业自身的关键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专业外包商所辖的计算机系统中,因此企业从利用专业外包商的提供服务开始,就将自己数据的命运交给了专业外包商。试想一下:若专业外包商突然倒闭了,则那些数据就将面临巨大风险,所谓兵败如山倒、旗倒猢狲散;专业外包商不讲信用,或者公司管理不善出现内鬼,将数据出卖了,你的数据就有可能落在竞争对手手中;专业外包商的信息系统技术上存在问题,会导致服务不稳定甚至数据丢失等等。因此选择“云端、外包”运营模式,专业外包商的选择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如果我们认定:专业外包商实力雄厚,忽略倒闭问题;专业外包商技术力量很强、信息系统强健,可以提供长期稳定服务;专业外包商,作为公司行为,不存在不讲信用的可能。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将注意力仅仅专注于信息安全本身诸方面,又可以分云存储、云计算两种情况考虑:(1)云存储。我们可以将数据先加密后上传云端存储,将来需要时从云端取回,然后解密复原。如果加密等级很高,则目前看,这种方式可以较好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当然将来量子计算机出来了,所有加密算法的安全性都会变得非常脆弱,那将是安全领域的灾难);(2)云计算。据 说现在有一种技术,可以在数据加密的情况进行运算,当然结果也是加密的。但是这种技术不是所有公司都掌握的,据说IBM有能力实现。当然任何安全技术都很难抵挡内部人的破解与冲击,因此作为客户应该了解专业外包商内部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并得到严格贯彻执行等。总之,专业外包商应有能力(通过权限管理、流程管理和相关技术)控制和防止内鬼们,为个人利益,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发生。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目前是否存在很多泡沫,房地产市场在未来20-30年内还能健康发展吗?
  朱国钟:中国楼市有无泡沫?我个人的看法是总体上有,简单的依据是房价收入比。目前在中国总体上房价收入比是20-30倍 。换算一下,大体上就是咱们把40-50%的收入用在了住房上面,这个比例严重偏离了正常了消费习惯。可以说,如果没有房价快速上涨的预期,很多人是不愿承受这么高的房价收入比的。一旦房价涨幅达下滑,需求就会下滑,房价就会跟着下滑。
  未来20-30年房地产业能否健康发展?我的看法是:未来房地产业必定要健康发展——房价涨幅趋缓甚至有所下降,开发商利润越来越薄,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慢慢减少。总而言之,地产业已经很难有像过去10年那样丰厚利润。这才是健康发展。房价年几年翻一番,地产公司急剧膨胀,那不叫健康发展。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才能协调好组织梦和个人梦?对应中国梦的提法,光华梦是什么?
  张志学:协调好组织梦和个人梦的关键在于破除“组织利益与员工利益对立”的坚冰。基于理性自利的假设,无论企业股东或者员工都极为先入为主地认为企业经营是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要么股东攫取员工的利益,要么员工成功维护自己的利益。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企业经营的不同环节,现代化的商业情境中,企业经营不再是一个仅包含雇主和员工的双边封闭游戏。首先,组织梦不再简单地服务于股东利益。组织成功与否与员工、环境、顾客的诸多利益相关方的联系日益紧密,组织梦的实现离不开员工个人梦的实现,个人梦是组织梦实现的基本单元之一;其次,个人成功与否同样需要组织的支持,组织梦如果破灭,企业将难以为个人梦实现提供资源和支持,组织梦是个人梦实现的前提条件。作为管理者,打“利益对立”根深蒂固的桎梏,促使雇佣双方认识到相互之间互利共生的积极关系,是协调好组织梦与个人梦的关键。
  如果说中国梦是凝聚个人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光华梦就是创造有“格局”的企业家群,助力中国的社会进步。推动社会进步不仅需要商业精英的单打独斗,更需要商业领袖的群策群力。光华管理学院重视商业领袖的培养,更重视如何凝聚他们的才干推动社会进步。
  首先 在个人培养方面,我们将北大光华的EMBA教育定位为“格”,代表使之成为有高远理想 、独立人格、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社会责任、专业能力的商业领袖,使之有能力促进商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然而,在求“精”的个 人素质培养的同时,可能导致“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情结。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局”作为定位,将“情”融入到“精”的追求中,在EMBA项目运营中体现大课堂、大团队、大家庭的特点。通过加强校友之间的信任、合作,促使大家动员各自的优势,致力于解决个人能力难以企及社会问题。正是通过塑造有“格”和“局”的企业家集群,北大光华超脱于单纯的个人教育,致力于培养和凝聚商业领袖的力量,实现推动社会进步的光华梦。


精彩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