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最怕政府没诚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 20:46 赢周刊 | |||||||||
□赢周刊见习记者 朱峥 处于垄断地位的交通运输行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民营资本进入的禁区,因而铁路、公路、飞机(航空)被人们戏称“铁公机”。乘着“国退民进”的东风,政策的逐渐松动为民企
但投资交通运输业一次性投入较大,企业融资压力大,项目周期较长。稳定的收益固然诱人,但是当越来越多民营资本潮起暗涌试涉交通运输业时,高投入意味着企业面临着高风险的考验。 资金困局 今年以来,鹰联航空、春秋航空和奥凯航空先后向民航总局申请开办民营航空公司,并进行前期筹备工作,民航渐渐成为民营资本投资的新热点。 投资成本高企成为民营资本心中的一个痛楚。支线航空长期以来的亏损状态无疑增加了民营资本进入的风险。民航业投入规模巨大,动辄几十甚至上百亿元的投资,且回报慢,只有投入巨额的资金才能保证形成规模经营。以最早获批的鹰联航空公司为例,鹰联航空公司由广东民营企业——广东英联通信公司投资筹建。鹰联公司的首期机队规模计划为3~5架飞机,而一架飞机的售价动辄数亿元人民币,即使买一架空客系列最小的A318,或者波音系列最小的B737-300型飞机,最低价也在4000万美元以上。但是,鹰联公司目前的注册资金只有1亿元人民币,必须在后期资金上补足,否则根本不可能降低成本,形成规模经营。 深圳华融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常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进入民航业的民企,首先要对自身的实力进行一个客观的估计,使得企业进入后的后续投入不会发生问题。许多民营企业对后续资金的需求估计不足,前期虽然通过各种努力把项目拿下,但后续资金跟进比较困难,融资渠道不是很通畅,资金运作出现问题,使得项目无法进行。 对于投资民营航空公司,企业完全靠自有资金是不可能保证足够充足资金来源,必须要有其他资金来源,其中主要还是来自银行。如果未来收益跟不上,就有可能发展资金链断裂问题,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对项目本身、未来收益、客流量等做准确评估,对自己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做客观评估,同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这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条件。 “对于投资航空业来说,现在的投资形势不容乐观,不能盲目乐观投资航空业,否则就会全线套牢,进退两难。”常虹认为。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