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官方祭祀孔子大典旨在复兴传统文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7日 15:07 南方都市报 | |||||||||||||
9月28日,孔子的故里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庆典——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行官方祭祀孔子大典。曲阜市市长江成在大典上宣读了孔子诞辰2555年的祭文,300多名身穿汉代文士服装的学生按照汉朝礼仪祭拜孔子。之后,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班率孔氏后裔在大成殿前举行了家祭,海内外孟子、颜子、曾子后裔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祭孔参礼团、曲阜市民等近万人,先后在大成殿前祭拜孔子,盛况空前。
祭孔作为一种崇敬思想先贤和传统文化的仪式,在古代被称做“国之大典”。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孔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帝王规格。至清代,祭孔更至巅峰。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学已成旧思想,不再受到尊崇,公祭典礼便随之终止。至“文革”的“批林批孔”运动,孔子更遭遇前所未有的践踏,两千多年前的伟大英魂被各种不敬言辞所侮辱,贬损中国传统文化一度成了时代潮流、政治大势。这段惨痛的民族记忆,不仅毁灭了不计其数的文物古籍,更对当代的文化生态造成了致命的破坏。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一历史恶果开始显形:如今的年轻学子大多可以历数出各国明星的星座血型、化妆品名,甚至早餐食谱,惟独对中国浩瀚的文明古籍、精深的思想遗产了无兴趣;就连号称国之瑰宝的唐诗宋词,现在被国人传诵的,也多半只剩下收录到中学课本里的那有限几首;至于汉语表达和汉语写作的能力,就更是今非昔比了…… 一个有着自己伟大“文统”和“道统”的国度,一个向世界贡献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曹雪芹等无数杰出人士的国度,会出现今天这种贫瘠、苍白的局面,个中责任自然是出在我们这些不肖子孙身上——不尊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我们何以能在当代世界发出有力的声音?不知道自己的过去是从哪里走来的,我们又如何知道自己今后该走向哪里? 历史的遗祸,当由今人理性面对历史的方式来清理和纠正;文明的中兴,则该以尊重传统为重新出发的起点——而在中国,尊重传统的核心之一,即是尊孔,诚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言:“今者痛定思痛,果欲复兴中华文化,不得不重振孔子儒学传统,而阐扬孔子生平所最重视之自学与教人精神,实尤为目前当务之急。”为何?因为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已有2500年以上的积累,孔子集其大成;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有2500年以上的演进,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因此,新中国首次公祭孔子,表面上看,只是一种传统仪式的重现,但在这种仪式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民族内部正在悄然复活的对思想先贤、古代文明的那份感情和热望。 如果中国能以祭孔为契机,在当代国民心中掀起一股尊崇传统文化、体认中国思想的热潮,那何尝不是民族的幸事?中国以尊奉外来思想为时髦,已达一个多世纪,这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成果的同时,也日益使中国失去思想个性和精神创造力。环视当代中国,在一片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从城市到乡村,从建筑到衣着,从商业到教育,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无不都在尽力模仿发达国家的模样,自身的面貌日渐模糊。这时,强调中国自己的思想传统尤为必要。假若日本的现代化都能保持民族风格,印度的发展尚可留存民族记忆,中国的崛起为何就不能带着自己辉煌的文明上路?如果连一些新生国家(如美国)都不忘在自己的教育课程中宣扬本国的文化和哲学,那么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为何就不能在自己的大学、中学课堂开设一门《中国思想》或《中国哲学》的基础课程,以尽早培养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其实,非不能,而是我们不为也。没有尊崇传统的共识,便不会有倡扬传统的举措。 曲阜先行一步,以祭孔表达炎黄子孙接续传统的心声,殊为可贵。但祭孔只是复兴中华文化的第一步,更多的作为,尚需中央政府倡导,全体国民响应,方能取得明显的实绩。尽管尊孔并非为了复古,重传统也不能成为拒绝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理由,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将来——任何民族要想实现新的辉煌,总要从正视自身历史、感念自身文明开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