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临中秋又怀古 今年月饼格外贵(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09:34 南方日报 | |
作者:燕郊 赵晓苏 过几天就是传统的中秋节了。南宋张抡词曰:“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800多年过去了,中秋时的天“气”依然清澈如故,但在人间,因为月饼——主要是包装的日益高档化备受抨击并给人以种种猜想,这股“气”已多少显得浑浊。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语)不合时令的话此时还是不要多言。毕竟当“圆月”被赋予“团圆”的社会内涵之后,其中的情感色彩还没有浊气在内。有专家考证,中秋节虽然起源于先秦,添加赏月的习俗是到汉晋才形成雏形的;至于月饼,则是唐玄宗梦里飞到“广寒清虚之府”,受到嫦娥的酥饴仙饼款待之后才仿制而成的产物。那一梦令明皇如痴如醉,根据对梦的记忆,还编成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李商隐说“嫦娥应悔偷灵药”,幸而是在玄宗之后,否则,就是跟皇帝抬杠了。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当中秋赏月的习俗勃兴之后,古人留下的相关诗词汗牛充栋。在一些地方,赏月也叫做玩月,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今常德)任司马的那一年,写有《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宦途上失意的刘禹锡,对着皎皎圆月仍然引起无限遐想,并把落魄之时称之为“良时”,恐怕月光确有陶冶的功能,而不能认为只是他一时的自我宽慰吧。 对月光,向来是“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陆机语),所以在《望月怀远》里,张九龄咏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后,感叹“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但《铁围山丛谈》里的一则故事说,有位韩生夜不睡,抱个篮子,在院子里“以勺酌取月光,作倾泻入篮状”。人家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今夕月色难得,我惧他夕风雨,倘夜黑,留此待缓急尔。”时人皆笑其妄。其实,国人向来缺少奇想,20多年前电影里还有个把科幻片,今天则干脆缺了这个品种。所以如此,在于如韩生之举从来都是嘲笑的对象吧。 中秋月儿圆。每到中秋,最让人期盼的该是圆月早一点露面,别让天气什么的给败坏了兴致。陆龟蒙有《中秋待月》诗:“转缺霜轮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等一等,也无妨。苏东坡的名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字面上看,大约也属于等得心急的一类。他在该词的小序里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弟弟苏辙)。”度其语意,好像又是并非实指而是寓意了。 但即使在今天,不可抗拒的天公往往也有作梗的可能。不过,无月可赏的中秋也未必让人遗憾。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永乐时开中秋宴会,“月为云掩”,成祖命学士解缙赋诗。解缙是大才子,《永乐大典》的主编,“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就出自他那里。另外人们耳熟能详的则是那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据说,对门那家因此把竹子砍了,然这边的联立刻续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对门索性把竹子连根挖出,联再续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解缙是很有些急才的,没月亮这点小事难不住他,当即口占一首《落梅风》:“嫦娥面,今夜圆,下云帘,拼今宵倚栏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成祖大喜,再命解缙“以此意赋长歌”,把它展开。沈德符认为,同样是没月亮的作品,金海陵炀王的《鹊桥仙》似更“雄快可喜”,词云:“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是谁遮定水晶宫?作许大、通天障碍。虬髭撚断,星眸睁裂,犹恨剑锋不快。一挥挥断彩云根,要看嫦娥体态。”在此前弘治时,薛格也有阁试中秋不见月诗,考第一,传诵一时。其中一联云:“关山有恨空闻笛,乌鹊无声倦倚楼。”沈德符认为这些都相当不错,纳闷成祖为什么对解缙的如此赏识。 近人樊增礼也有一首《中秋无月诗》:“亘古清光彻九州,只今烟雾锁琼楼,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樊增礼的事迹不详,但是显然,1846年出生、1931年辞世的他,是在感怀“国破”,只不知在感怀哪一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