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独立董事 > 正文
 

边缘化的独立董事 何谈“懂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 18:48 《会计师》杂志

  在中国,独立董事历来被称作“花瓶”,可是最近,所谓的 “花瓶”终于不再甘于摆设。从乐山电力到伊利、屯河等等,独立董事勇敢地对董事会说“不”。有人认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冬天终于将要过去,独立董事已经开始走向实至名归。情况真的如此乐观吗?         

   2004独董发难元年独董制度如临大考  

   就在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正式实施的2001年,郑百文独立董事即遭证监会处罚。随后的2002年,许多独立董事纷纷选择了辞职。其后,各方对独董制度的质疑与抱怨声就不绝于耳、从未止息,“花瓶”独董和“缺钙”独董的说法铺天盖地。  

   而随着2004年乐山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以及伊力股份的独立董事由于“发难”公司或“免”或“辞”,独立董事制度再次如临大考。

  独董奋起反击   

  2004年以来,独立董事向上市公司发难的事件频频发生,独董们正为摆脱“花瓶”形象而努力。   

  首开独董“发难”先河的是乐山电力独立董事。今年2月,因为对乐山电力频繁的担保行为与巨大的担保金额产生质疑,该公司独董程厚博等人决定聘请中介机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4月,乐山电力3位独董发表独立意见,称乐山电力违规担保情况严重,已确认的20项对外担保事项中,有16项涉及金额约15800万元未经过董事会批准和部分未公告。   

  而随后,往往选择“沉默”的独立董事也开始高调发声。5月18日,独立董事对新疆屯河有关事项表示不满,在对当时公司审议的四项关联交易的投票中,独立董事杜厚文和魏杰都投了弃权票。   

  6月10日,独立董事杜厚文致函新疆屯河董事长及董事会提出辞职。杜厚文表示:“近两年来,深感公司在披露信息方面(包括对独立董事),存在着不透明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本人难以履行职责,特提出辞职。”6月11日,独立董事魏杰也表示:“因无法了解和把握公司的真实运行情况,即日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职务。”  

   而闹得沸沸扬扬的伊利“独董事件”也在6月爆发。6月15日,伊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俞伯伟等3位独董发表独立声明指出,由于对公司国债买卖及股东情况的质询未果,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进行专项审计。  

   6月16日,伊利股份立即召开了临时董事会决定罢免俞伯伟独立董事职务。由此,公司管理层与独立董事矛盾激化。而正是由于公司独立董事贸然“揭黑锅”,伊利股份诸多违规事件才被曝光。7月2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伊利股份。   俞伯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之所以独董被投资者认为监督不力,主要原因还是独董对上市公司的了解不够充分和及时。很多时候,公司只会提供一些相关会议的议程,而议案的具体情况和资料要到了会场才知道。因此,知情权的不充分造成了独董最终不能有效对上市公司进行独立监督。”  

   近两个月以来,独立董事发难事件仍然此起彼伏。7月7日,华冠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独董高雅清就公司的三项议案提出了反对意见。8月3日,天目药业(资讯 行情 论坛)半年报显示天目药业大股东违规占款严重。就此,公司独董发表了措词严厉的声明。声明称公司应加大清欠力度,敦促大股东严格履行还款承诺并杜绝新欠资金的发生。

  考验独董制度   

  当下蔚为壮观的独立董事发难潮,极大程度上冲击着当前的独立董事制度。  

   在独立董事发出独立声音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他将可能丧失独立董事的资格,独立董事最后一道防护线其实很脆弱。在6月29日举行的伊利股份200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罢免独立董事俞伯伟议案正式通过,发难独董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罢免的命运。

  “之所以要辞去独立董事职务,是我感觉到在伊利担任独立董事风险太大,独董不作为有风险,作为也有风险,错误的作为有风险,正确的作为也有风险。”刚刚辞去伊利股份独立董事的王斌在辞职声明中这样指出。  

   发出独立声音必然将独立董事卷入危机,危机面前许多独立董事也就选择了后辙。   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魏杰教授就表示将尽数辞去其所担任的独立董事。他向记者表示,作为独董既“无奈”又“无助”。

  “上市公司大股东找独董的方法,基本上是找熟悉的朋友,而且他不能反对大股东的意见。”一上市公司老总透露。  

   谁推荐来的就听谁的,为谁说话,这正是中国证券市场独董制度缺陷下的必然后果。   对此,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韩志国所长指出“权为谁所授,利为谁所谋,心为谁所系!现在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是一股独大,独董都是大股东推荐当选的。在这种体制下,你要独董去反对大股东的议案,是不可能的。”

  独董制度夹缝中生存  

   有专家学者研究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中推进独董制度建设,应当与整体上推进公司治理同步协调,企望通过独董制度取得公司治理的突破,在理论上或许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将会遭遇到无数激流险滩。这中间包括作为中国特色存在的“二元结构”的股权设置,“一股独大”问题的解决,包括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独董制度的作用就不可能真正发挥出来。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美国,是英美等国在采取‘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下,为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而设立的制度。   

  但中国一直以来采用的是‘监事会’和‘董事会’并存的‘二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同时,在我国的《公司法》中并没有区分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也就是说独立董事并没有法律上的名分。只是在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了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和权利义务。

  呱呱落地时即有先天不足,使得中国的独董制度三年来一直在夹缝中生存。   而事实上,相关各方也在努力寻找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良方妙药。据了解,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有关规定正在重新起草制订之中。  

   在此次《公司法》的修改草案中,已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独立董事,同时对担任“独董”的人的资格作出了限定,规定独立董事可以从法律、经济、财务这三个专业的人才中进行选择,而对与公司有利害关系、可能妨碍对公司事务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人士,《公司法》草案作出了严格限制,其不得担任公司独立董事。   《公司法》修改专家小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旭东认为,原来独立董事在法律上是没有依据的,这次《公司法》修改草案将独立董事的内容加入,确定了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这有利于独立董事大胆开展工作,有利于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面对独董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不足,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 尽管理论界对独立董事到底有无作用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争论,但从各国实践情况看,独立董事对于救治内部人控制的缺陷具有重要作用,有独立董事肯定比没有好。

  《会计师》杂志系列文章:

  赋权不独立 独董不独成为一个“潜规则”

  独立董事:外国的“革命”中国的“花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独立董事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