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民营银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 16:07 中评网 | |||||||||
有人提问:“究竟什么是民营银行”?他们认为“世上根本就没有‘民营银行’的法律定义。在中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也有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什么叫‘民营银行’,是指该银行是民营独资,还是控股,还是入股,还是指服务对象?这些都无确切说法”(参见康乐里,“谈‘也谈民营银行’”《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7月31日)。“民营银行定义的五花八门着实让人们疑惑重重。民营银行听起来很美,可细细想来却是一头雾水,让人摸不着头脑。”(参见中评网,张吉光,“民营银行八大疑惑”)。其实,何止一些年轻人
汇集了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民营银行200问”已经出版很久了。书中的第一问就提出“什么样的银行才是我们呼唤的民营银行?”文章指出:“开放民营银行并不是一场概念上的炒作。如果在经营机制上没有创新之处,仅仅打出个民营银行的旗号并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创建新的民营银行?主要原因是比较容易在新的民营银行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经营机制。民营银行的出现必然会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只有通过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才能促进国有银行的改革。因此,建立民营银行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促进竞争,加速金融体制的改革。什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恐怕只有通过民营银行的试点才能摸索出来。至于说,民营银行可以疏通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等等都是改革的必然结果。”(参见《金融改革,路在何方?民营银行200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页)。这段话在论述建立民营银行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实际上已经阐明了民营银行的基本定义。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从最原始的定义开始,没有像剥茧抽丝一样由浅入深,而直接进入了深层剖析。之所以在学者们之间并没有构成任何障碍,是因为大家都清楚要讨论的是什么问题。可是,对于某些人也许就出现了理解上的跳跃。 翻开《辞海》第1138页,在“定义”栏目下有如下解释:定义亦称“界说”。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种差”(参见《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下定义就是在一组矛盾中划界。定义的主要功能就是排它性。在某一个属概念中区分或排斥其他的选择。由于对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在下定义的时候需要确定区分什么。例如,我们定义“人”,就是区分于动物。进而,在人这个概念之下,如果从性别来分,定义男人就是区分于女人。从肤色来分有黄种人,白人,黑人。从国籍来分有中国人,外国人。从籍贯来分有北京人,上海人等等。这些定义的使用范围是非常清楚的。如果在北京开个会,参加的都是国内来的,主持者应当欢迎来自于上海、广州等外地的参加者。除非有特殊需要,他没有必要强调这是黄种人的聚会。因为大家都是黄种人,所以做肤色的界说就是多余的了。同样,在欢迎辞中不需要涉及是男人还是女人,更不涉及好人还是坏人。 民营银行和国有银行是一组矛盾。当我们说民营银行的时候,就是区别于国有银行,而并不涉及到诸如管理机制、经营权、经营效率等问题。民营银行的定义只是区别于国有银行而已。“究竟什么是民营银行”?我们也许可以把不属于国有银行的都包括在民营银行的范畴之内。民生银行就是民营银行,国家不控股的股份制银行也是民营银行。 既然已经有了民营银行,为什么学者们还极力主张要开放民营银行呢?关键在于,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中,惟独银行业还维持着国有银行的垄断。在这种特定的形势下,学者们提出来要大力开办民营银行,其涵义是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开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首先要打破的就是对银行准入的垄断。民生银行是由全国工商联负责组建的,现有的各家股份制银行的组建也都是由政府一手包办。就是连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组建也充满着计划经济特色。显然,这些银行并不是市场竞争的产物。迄今为止,在我们的金融体制中依然缺乏银行的市场准入规则,由此而导致监管规则不健全,以及退出规则的缺位。在《民营银行200问》当中,许多经济学家都反复阐述,开放民营银行就是金融制度创新的过程。 有人提问:“就性质上来讲,民营银行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国外按照资金来源将银行分为三类,即独资、合作和股份制,根本就没有民营银行这一概念”(参见中评网,张吉光,“民营银行八大疑惑”)。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回答。第一,民营银行并不一定就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香港和东南亚国家中迄今还有家族式的民营银行。第二,在讨论资金来源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银行分为独资,合作制和股份制。在讨论业务范围的时候,银行可以划分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在讨论国别的时候可以划分为本国银行、外国银行和合资跨国银行。这些都揭示了银行与同一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也就是说,资金来源、业务范围等都是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这对矛盾下面的差别。第三,如果怀疑国外根本就没有民营银行这一概念,囿于见闻,差之千里。请看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亚洲开发银行等权威机构的报告。世界银行金融市场发展局从1998年开始,用了3年时间,对世界上107个国家的金融和银行体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专门研究世界各国的民营银行的发展与区别。到图书馆查查,这些资料随手可得,怎么能说国外没有民营银行概念呢? 为什么在国际金融会议上很少听到民营银行这个定义呢?原因很简单,我们所熟悉的国际著名大银行几乎都是民营银行。和我们在前面讨论的那样,大家都属于同类项,没有必要区分了。如果你在国际金融会议上去问一个银行家,你们是民营银行吗?他们也许会觉得非常奇怪。除了中央银行之外,难道商业银行还需要由国家来办吗? 目前,虽然在理论上和法律上并没有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有什么特殊的限制,但是,民营银行尚未取得出生权。不要说民间筹办银行会受到盘查,就是学术机构研究民营银行还要受到怀疑刁难。这难道是一个正常、公平的竞争环境吗? 2003年9月,著名国际金融专家埃肯伯格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导》时说,(中国金融改革)“要有新的机制。就像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这个改革的成功之处是因为在改革国有企业的同时也发展民营企业,银行也是一样的,在改革国有银行的同时应开放民营银行,培植民营银行”。《21世纪经济报导》问:“人们有争论,认为民营银行潜伏的道德风险太大”。埃肯伯格回答:“全世界成功的民营银行非常多,管理民营银行,减少风险的经验也很多,而改好国有银行的经验则少之又少”。 在经济改革初期,当民营企业刚刚冒出中国的地平线时,有人提出疑问,民营企业到底姓社还是姓资?据说还有人从马克思著作中找到依据,说雇佣8个人以上就是资本家。他们是在搞学术研究吗?“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说穿了,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扼杀新生的民营企业,抗拒改革的历史潮流。邓小平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明确地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党中央领导下,人们努力了很久,才为民营企业争得了准入权力。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在彻底改革国有企业之前开放了民营企业。在短短的20年内,民营企业占有了国民经济过半江山,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倘若我们陷入讨论姓资姓社的圈套,恐怕到现在也讨论不完,哪里还有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当前,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焦点在于打破金融领域中的垄断,开创公平竞争环境,通过竞争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在这个时候,在民营银行定义上咬文嚼字,纠缠不休,究竟是何用意?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