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7月16日,由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主办的主题为“新融资时代制胜之道”的圆桌论坛在京举行。
中信证券(27.890,-0.10,-0.36%)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投资银行委员会主任德地立人:中国经济确实已进入转变时期,金融体系也必须转型。在融资新品种不断出现的过程中,不论中国经济以8%、7% 还是6% 的速度增长,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都会快于经济发展速度。从这个角度讲,尽管目前股市不好,但是股市也不会永远这么差。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有着清晰的理念。郭树清要求市场能见度要提高,要透明化,要以“三公”(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作为工作前提。
郭树清讲要放松管制,但是要加强监管,这是他的代表性思想。管制与监管,一字之差,内容全然不同。管制就是政府会直接参与、干预。管制会歪曲上市公司原貌,甚至会给市场不好的信号。而放松管制,就是要让市场功能充分发挥。政府要解决法制、规则问题和加强监管,看市场里有没有不符合规则的事情,一旦发现,必须严厉惩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汤谷良:在资本市场监管当中,我特别同意一句话,就是很多东西要交给市场。中国市场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监管的点太多,因此我特别欣赏郭主席说“IPO 可不可以不审?”监管层要着力监管透明度,严打内幕交易,恢复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与价值发现功能,提高资本市场的公信力。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投资银行委员会主任德地立人:金融体系转型,首先必须是金融脱媒,去除中间环节,通过债券、股票等,开展直接融资。中国已经具备这样的条件。目前,债券发行量每年都在以30%、40% 的幅度增长,股票融资也有很大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监管中介都要做好准备。也就是说,在中国直接金融里面,需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准备;企业的主力也要慢慢从国企转为民企、从大型企业转到中小企业。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就业、技术升级,或者说发展方式转型问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主力军。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市场创新部主任袁沁敔:从企业家的角度说,他们或许并不关心钱从哪儿来,他们更关心成本和效率。那么,如何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要注意三个关键词:发展,放权,法治。
第一个,发展。中国债务资本市场发展到现在,大体存量规模是5 万亿元。这个规模与中国经济体量、贷款存量不相称。中国现在有60 多万亿元存量贷款,也就是说不到1 ∶ 10 的比例,因此,中国债务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潜力还很巨大。
第二个,放权。有人评论说交易商协会是野蛮扩张,我们认为,交易商协会代表市场,没有独立利益,不存在所谓“野蛮扩张”。我的体会是,债券市场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权力归还给市场。该是发行人决定的事儿,让发行人决定;该是投资人决定的事儿,让投资人决定。只有如此,市场机制才能起作用。
第三个,法治。企业有合适的资产需要融资时,想发行资产支持的票据或者债券,有的投资人认为风险大,研究之后发现,这个时候往往缺乏法律支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力量推动中国的法治,为债务资本发展做出法治安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