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湖,现任辽宁中金黄金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长兼总经理,曾在东北大学相继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清华EMBA 12-F班新生。
如果当时能有一个词频软件现场对王荣湖的采访录音进行词频统计分析的话,那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肯定是“学习”和“创新”。虽然中文中天生就很有气质的词语有很多,但他却唯独对这两个词如此偏爱。“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条路叫做“创新”;“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个“索”就是“学习”。他早已出发,或快或慢,却从未停歇。
“学习是一切能力的根源”
“学习是一切能力的根源。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进步很快。在实践中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我们重新学习的。”王荣湖是一个非常看重自我学习和提升的人,在东北大学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他又重回清华大学学习,来EMBA寻找一些问题的答案。
“企业也好,个人也好,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瓶颈,上不去了,你就必须通过创新来突破它,而学习就是推动创新的一个利器。”王荣湖分析说,尤其是作为企业的法人,企业的一把手,“你的水平和境界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学习就应该是一件一直持续进行的事情。他不仅是辽宁中金黄金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同时身兼辽宁几个矿区的法人,更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他不断提醒自己,作为公司法人,企业的发展思路、文化和方向很多时候取决于自己的思路,在这方面,自己一定不能掉队,要加紧脚步走在队伍的前列。
正是在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强压”之下,王荣湖开始了“清华探究”,并且已经列出了自己的达标清单。“管理是无止境的,给我们上课的都是清华的名家大师,想借此提升一下自己的理论内涵,同时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对王荣湖来说,这还只是初级达标。中级达标,则是“向同样是经营企业的同学们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开阔视野,启发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早就“预谋”好了。高级达标,简而言之,王荣湖概括为两个词——“国际化视野”和“战略化思维”。“清华的舞台够大,起点够高,我觉得只有在清华才能达到我的这个目的,才能满足我的这个愿望。”
王荣湖也坦言,“参加这个学习很难”,主要是时间很紧张,不得不牺牲很多活动。“但我想还是要坚持下来,珍惜这个机会,珍惜清华的这个氛围,18个月的时间很长,但我相信在清华会有一些收获的。”
管理创新:这个味道有点甜
创新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环保创新等,在诸多创新中,王荣湖尤其关注管理创新。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做行政管理,尤其是在近五年的集团总经理任职期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管理创新。“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来推动管理创新,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增加社会贡献这样一个目的。对于我们矿产业来说,这个空间很大。因此我们就得在管理上下功夫,尤其是在基础管理上下功夫。”王荣湖进一步解释说。
在这方面,王荣湖已经做过成功的尝试。他介绍说,在辽宁阜兴他所负责的一个金矿,他们升级了设备、改造了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知识,并对企业工人进行培训来提高他们应用新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最终达到了管理创新的目标。“十几年的工艺一旦成功改造,效益马上就增加了,我们那个矿一年的利润就能增加几千万呢。”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欣喜和自信。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他在辽宁所负责的一些企业都发展得很不错,在资源利用上也是走在辽宁省的前列,矿区的废弃资源已能全部实现回收利用。一些矿山被省人大命名为“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矿山”,阜兴的一处金矿更是被赞誉为“阜兴的窗口”、“国家级环保矿山”。“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我想可以在清华EMBA的这段学习期间好好梳理一下,作为一个案例和大家分析交流,集老师同学们的集体智慧帮我解决难题。”王荣湖兴奋地说。
君子爱才 取之有道
虽然在管理创新上摸索出一些新路子,并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但除了管理创新,王荣湖也很重视人才培养创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人才资源战略的创新很重要。但人才培养了之后留不住,我们企业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苦恼。”由此,王荣湖一直在想,“怎样可以通过系统学习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最后达到综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提高央企的社会形象与核心竞争力。”
在人才管理方面,王荣湖介绍到,他们公司是非常注重公平的,同时也非常严谨。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说情在他那里是行不通的。“制度是我定的,那我就得严格按制度走,我不能带头破坏自己定好的制度。” 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真正让优秀的人才有施展的机会,王荣湖不仅引进了一整套全新的员工竞聘打分系统,同时将竞聘的周期改为两年一次。优胜劣汰,“他们总有一种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感觉”。
虽然严谨,但对于爱才,王荣湖也明白用岗位留人,用感情留人的道理。在他们公司有一名中南大学的毕业生,很有潜质,而且工作积极上进,为了留住优秀人才,刚来公司一年多,王荣湖破格提拔他做副处长。“虽然他在组织能力等方面还有不足,但确实是可造之才,可以先提拔留住人才,然后继续培养。”公司中几乎没人不知道王荣湖“爱才”。
为了“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王荣湖在人才培养创新上没少下功夫,一年两次的中层干部意见征集等都是创新中的尝试,而且反响还不错。
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在创新和学习这两件事上,王荣湖又开始了新的求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