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大象的中国之旅:先驱还是炮灰

2013年08月26日 11:38  《中国企业家》杂志 
Evernote(印象笔记)CEO菲尔·利宾(Phil Libin Evernote(印象笔记)CEO菲尔·利宾(Phil Libin

  胖子菲尔·利宾(Phil Libin)来到北京的第二天,就被潘石屹[微博]、张欣夫妇拉去参观了位于北京的最新的SOHO大厦。利宾是Evernote(印象笔记)的CEO,这家位于硅谷的全球最大云笔记公司在过去整年一直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情:进入中国市场。

  在与《中国企业家》记者的交谈中,不会中文的利宾可以很准确地说出“印象笔记”这四个汉字,而在他及COO 肯·加里克森(Ken Gulicksen) 递给记者的名片上,醒目地印着“印象笔记”的中文LOGO和两人的中文名字,可见他们是有备而来。

  面对记者,利宾用了几个夸张的形容词描述北京夜幕阑珊下的景象:“实在太美了,太不可思议了,北京就是全球最激动人心的地带,你在美国任何地方都看不到这样的景象。”

  Evernote是一款笔记软件,于2008年6月上线,以简洁的界面和稳定的远程存储功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大量用户。笔记可以是一段文字、一个完整的网页或网页摘录、照片、语音备忘录或者手写笔记。公司的LOGO是一只大象,取自于一句英文谚语“大象从来不健忘”(elephant never forgets)。

  “我们梦想做一个应用可以变成人们的第二个大脑,可以记录一切东西,让整个世界更智慧。”利宾说。

  Evernote采用的是“Freemium”(免费+付费)模式,提供附带广告的免费服务和付费的高级服务。免费用户每月有一定的流量限制,而付费用户有额外的流量以及更多的功能。

  全球化服务是Evernote的特色。当这家硅谷公司只有几十名员工时,就在俄罗斯和日本等主要市场开设了办公室。而截至2012年初,Evernote在全球已经有了8间办公室。

  这些无法满足利宾的野心。他在官方博客上撰文,预测中国的云笔记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Evernote全球第二大市场。”他写道。

  但是一家硅谷公司要进入中国谈何容易。过去十几年间,从最早的雅虎到谷歌[微博]再到Facebook,无一不是铩羽而归;最成功的要数泛互联网公司苹果,但还是在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遭到中国媒体猛烈抨击,被指态度傲慢,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这一事件导致苹果在华销售额下滑严重。

  但利宾还是决定要一试。“在未来,任何一家公司没有中国市场就算不上一家全球化公司。”

  Evernote(印象笔记)CEO菲尔·利宾(Phil Libin)

  Evernote最开始在中国传播靠的是一些名人的推荐,比如在微博上拥有1500万粉丝的潘石屹就曾在微博上写道:“手机、iPad、电脑上的笔记本有无数,我认为最好用的是Evernote,这东西太聪明了。我们全家都用它。”除此之外,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微博]、果壳网CEO姬十三也都是Evernote的重度用户。

  虽然前期通过一些名人推荐,Evernote获得了不少用户,但利宾明白,要真正进入中国,还需要一位领路人。

  这个人很快出现了,他就是中国宽带产业基金(CBC Capital)的董事长田溯宁,这位中国互联网领域最早的开拓者、领军人物近年来一直关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

  2010年底,田溯宁通过好友——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介绍,和利宾取得了联系。田溯宁饶有兴趣地回忆起第一次和利宾见面的情景。当他得知利宾出生在俄国,5岁才随父母移民美国时,便突发奇想拨通了自己母亲的电话,考察了一番利宾的俄语——因为田溯宁的父母都曾经是苏联留学生。“他和我母亲聊得很开心。”田溯宁回忆说。

  利宾深知人脉与市场的关系。2011年,Evernote的管理层密集访问中国,其中包括CBC举办的云计算大会,以及2011年底的Tech Crunch大会。每次来中国利宾和其他高层都会和田溯宁会面,随着了解的深入,双方开始探讨合作细节。

  田溯宁告诉《中国企业家》,在几次交谈中,利宾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首先是利宾进入中国的决心甚大。即使是以前硅谷公司来中国很少有成功的,但是利宾仍然执意要进入中国,同时又有和其它硅谷公司不同的策略。“他认为在中国适应环境很重要,他愿意灵活对待中国市场,不论是监管还是产品本地化的问题。”其次是利宾对全球化的认识。“他说未来没有本地公司,互联网时代所有的公司都是国际公司。”田溯宁说。

  对于之前硅谷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失败,田溯宁深有感触。他认为之前的硅谷公司首先以美国为中心,在产品研发方面,市场反应能力很慢;其次是对中国的政治环境和文化也没有给出足够的理解和尊重。“硅谷公司如果不改正这两点,很难在中国开展业务。”田溯宁说。

  而硅谷著名天使投资人戴夫·麦库(Dave McClure)同样认为过去硅谷公司失败的原因是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法律。“硅谷公司的CEO应该主动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法律,多雇佣本地员工,并且多去学习中国文化。”麦库说。

  田溯宁表示,从和Evernote合作的第一天开始,双方就达成了共识:“必须服从中国的监管,把当地最好的人才吸引过来,同时在产品开发上一定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所以田溯宁和Evernote合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把利宾介绍给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的负责人,带他和经信委的领导见面。利宾从几次和官方的沟通中,慢慢领悟到如何把产品做成符合政策规定。

  2012年5月,Evernote宣布获得7000万美元的融资。此轮融资的领投者正是中国宽带产业基金CBC与风投公司Meritech Capital。这标志着CBC和Evernote的合作进入了资本层面。

  此后,田溯宁多次作为观察家(observer)列席董事会会议,参加一些战略决策方面的讨论。田坦言,每次出席会议都受益匪浅。“这家公司对产品的远见以及创新的速度都让人印象深刻。我作为一个中国投资者非常受启发。”

  在获得CBC融资之后,2012年5月10日,利宾在北京举行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演讲中正式宣布推出Evernote中文服务,取名为“印象笔记”。此外中文官方网站yinxiang.com也很快上线。同时Evernote在北京组建“北京印象笔记科技有限公司”,首任中国区总经理是斯坦福MBA出身谷懿,当时整个团队只有7个人。

  不久,位于中国的数据中心投入使用,所有中国印象笔记的用户数据都会存储在这个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内。利宾在官方博客上写道:“Evernote和印象笔记是完全不同的服务,两者之间没有数据交换。Evernote的数据不会存储在印象笔记的服务器内,反之亦然。”

  Evernote在全球有8间办公室,但是只有中国这一个海外数据中心。说到建立数据中心的原因,他在博客中写道:“我们收到来自中国用户最常见的要求是希望我们提供更快速、更稳定和更兼容的服务。但是由于中美互联网之间糟糕的连通性,我们只有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在中国建立一个单独的服务体系。”

  不久在对中国用户的一封公开信中Evernote明确提出了三大原则:数据是用户的;数据是受保护的;数据是可转移的。“未经你的允许,我们没有任何权力查看,分享,使用,和分析你的数据。”

  利宾显然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此后一年他多次到访中国,还从中国带回了一把传统纸质折扇,端端正正放在了自己在Evernote硅谷总部的办公桌上,折扇上面写着“印象笔记”四个大字。说起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国区总经理谷懿也颇为感慨:“政府的审批是必须的,你不可能是溜进来。”

  谷懿告诉《中国企业家》,在中国的印象笔记团队目前是全方位的职能团队,涵盖的职能有7-8个,不是像其它硅谷公司在中国只有一个市场团队或者商务拓展团队。“我们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独立全方位的公司,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本土的响应速度和本土的行动能力。”谷懿说。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了解中国用户,印象笔记还在微博和微信上提供实时的用户支持,在美国这些服务是没有的。“国外用户在Facebook和Twitter的Evernote官方页面上不会得到客户支持,而中国用户可以直接在微博上向我们提问。”“我们要了解用户的需求,看看用户真正需要什么。”谷懿表示。为了帮助中国用户节省昂贵的3G流量费用,Evernote旗下所有产品都添加了“仅在WiFi下同步”的开关。

  谷懿坦言,Evernote的中国用户在体验和习惯上与美国用户比起来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

  “美国市场比较成熟,我们只需要提供给美国用户一些使用小技巧如快捷键之类的;而在中国需要慢慢培养用户习惯,告诉用户这个软件到底可以干什么,甚至创造一些内容让用户去保存。”

  除此之外,印象笔记还尝试与其它中国互联网企业合作。它首先找到的是在海外拥有大量浏览器用户的UC优视。通过协商,UC浏览器内置了印象笔记的插件,这样印象笔记的用户在使用UC时,可以将网络内容转一键保存到印象笔记中;同时,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浏览器提供者,UC也想进军美国市场。不久UC发布了北美定制版的浏览器,这款浏览器在Evernote的百宝箱中获得推广。

  这种资源互换的方式对双方都有利。UC的合作战略主管Robert Tanner曾经表示,UC全球接近十亿的庞大用户群可以让UC成为一个巨大的平台“帮助中国公司进军海外,同时帮助海外公司进入中国。”而Evernote COO肯·加里克森则说,Evernote愿意帮助中国合作者向全球扩展,同时借助他们的力量在中国成长。

  2013年1月,印象笔记和微信开始合作。在谷懿看来,微信不单单是一个聊天软件,更是一个信息岛,如何存储这些信息则是印象笔记擅长的;而微信则需要寻找一个重视产品体验的可靠合作伙伴。“我们双方一见钟情。”谷懿笑言。在接触一周后,双方很快决定合作,做出这个决定时谷懿甚至没有通知总部。

  很快,“我的印象笔记”上线,通过这个微信插件,用户可以绑定自己的印象笔记,从而将微信内容保存到印象笔记中。这个插件一经上线立刻大受欢迎。此外,Evernote还在自己的百宝箱中推荐微信,帮助微信进入美国市场。“只要中国用户需要,我们在未来会开发更多服务于中国用户的产品。”谷懿说。

  对于中国公司走向海外,利宾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之所以很多中国公司在美国留下了“喜欢抄袭”这样不佳的印象是因为他们只在中国“抄袭”,而其它地区的人们没有机会用到他们的产品。“中国公司应该不局限于本地,而是走向全球,向全球用户展示他们的产品,这样才能赢得尊重。”

  虽然印象笔记在中国找到了不少本地盟友,但同时也遇到了本地对手。其中最大的对手是网易旗下的有道云笔记。

  有道云笔记是2011年6月28日网易旗下有道搜索推出的云笔记软件,比Evernote晚推出三年,但比印象笔记要早一年,目前已经有1500万用户。有道云笔记负责人蒋炜航告诉《中国企业家》,有道云笔记其实和印象笔记的技术积累是不同的。“有道是搜索起家,我们的技术之前就是基于云端的。”蒋炜航说。他还表示有道云笔记一直专注于中国市场,可以集中资源开发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我们和印象笔记不同,他们所有产品主线功能在全世界各地是一样的。”蒋炜航说,“我们理解中文,并拥有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在数据的存储上,有道云笔记也支持导入和导出功能。“我们一直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用户数据,因为我们知道要想最好的提供云服务,就不能把用户数据只锁在自己这里。”蒋炜航说。

  蒋炜航认为在目前市场还很小的情况下,两家公司并没有必要争个你死我活。他认为,未来中国将会拥有上亿的云笔记活跃用户。

  “目前这个市场有很大潜力,中国正在进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有很多知识工作者会需要云笔记服务,我们愿意和印象笔记共同培育这个市场。”蒋炜航说。谷懿也有着相同的观点:“我们现在想的不是和谁竞争,而是怎么帮助用户。”

  尽管如此,摩擦仍然难免。在不久前,印象笔记关闭了导出到有道云笔记的开放接口。对此印象笔记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2013年5月,利宾带领高层再次来到北京参加新一届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在参加完潘石屹夫妇的晚宴后,利宾又来到印象笔记在北京的办公室,中国员工一起庆祝印象笔记进入中国一周年。第二天在GMIC的讲坛上,利宾宣布了印象笔记企业版(Evernote Business)在中国的正式发布,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印象笔记在中国已经发展到了500万用户,旗下有九款产品;利宾的预言成为现实,中国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而整个中国团队也已经发展到18个人。

  田溯宁透露,过去一年,中国团队基本达到了总部的期望。“中国团队对于产品的激情以及工作进展都很让董事会满意,有一次会议上还号召其它团队向中国团队学习。”

  目前来看,印象笔记通过建立中国本地化团队、与政府充分沟通等措施,并没有重蹈硅谷前辈的覆辙。但是未来到底怎样,仍然迷雾重重。

  对于盈利,利宾并不是非常在意,他显然想得非常长远:“我们进军中国10年内不追求盈利。”“我们从过去的硅谷公司身上学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我不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否会成功。假如我们失败了,我们希望为下一个进入中国的硅谷公司提供新的教材。”利宾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成都男子街头砍人致3死12伤
  • 体育孔卡绝杀广州德比恒大胜 国安4-0 视频
  • 娱乐曝马伊琍怀二胎 文章再当爸双喜临门
  • 财经传广州多家银行暂停房贷:额度已用完
  • 科技84%网友认为微软CEO鲍尔默应该退休
  • 博客李庄:薄熙来犯罪证据链已经形成
  • 读书荒诞之举:宋高宗为何用十个处女选太子
  • 教育家长痛诉:小学面试害得全家开学恐慌
  • 金岩石:新股发行制度变革关键是啥
  • 朱平:解读A股移动互联企业
  • 马宇:反垄断之剑将挥向垄断央企?
  • 幽灵礼物:A股T+0是福还是祸
  • 叶檀:光大证券与中国市场的下一步
  • 徐斌:滞胀形势后的经济沙盘推演
  • 管清友:新兴市场十年梦醒
  • 尹中立:中国人口城镇化潜力已很有限
  • 王东京:政府为何鼓励出口
  • 石建勋:什么墓地是俄罗斯人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