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明:金融全球化与中国资本市场新机遇

2013年01月15日 15:01  新浪财经 微博
图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明发言。 图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明发言。

  新浪财经讯 2013年1月11日下午 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举办,主题为“金融创新与产融结合”的金融家论坛在深圳瑞吉酒店举办。图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明发言。

  以下是发言全文:

  王东明:谢谢主持人,刚才我听了晓灵行长的讲话,我非常感谢。但是我也体会她的讲话当中提的一个东西,就是我们怎么能够把资本市场化实体经济能够结合起来。那么资本市场现在分成若干个层次,特别是现在目前证监会也在大力的推行这个多层次资本市场,我们现在有主板市场,有中小板市场,我们现在还有创业板市场。现在证监会正在推动新三板市场,同时证监会也在推进我们叫第四板市场,也就是叫区域交易性的市场。

  但是这个事情我觉得,刚才主持人问晓灵行长是不是有了这些东西,中国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就能形成。我觉得只要是政府主导,就不一定能形成,我觉得还得通过市场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情。因为拾遗补缺的事情,很重要的是由于市场人士去发现它,发现这个机会,也就是说在十七世纪亚当斯写的《财富论》里提出来通过无形的手来发现市场的机遇,来发现市场的机遇以后。那么我们一直认为市场的力量应该大于法律的力量,应该大于行政的力量。也就是说你应该先让市场先走起来,发现了机遇形成了规模,然后那时候政府应该再制定法律规范市场的行为。我记得郭主席到我们证监会讲话上就讲,当时证监会要求中国银行去做一些创新性的银行的理财产品,当时建设银行的人认为他们都不会做,也没有这方面的专家,也没有先例可循。但是后来他们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他们就一点点的来探索,慢慢慢慢的期限越来越长了,理财的产品越来越多了,到最后到一段时间以后银监会觉得应该规范了,那么形成法规的时候,形成规矩的时候,这时候建设银行单家它的银行的理财产品已经超过了8千亿。当时工商银行是咱们中国最大的银行,它的理财产品已经超过1万亿。我想说的是什么?就是金融理财产品它是一定要有规模的,而你一定要形成规模。前几天中央领导办的同志请我们几个人去座谈,他们也问到,就是中国的证券行业有没有系统性的风险。他问我,我跟他说了,我说如果照目前这种方式来做事情,中国的证券行业没有系统性风险。他说你为什么能够这么肯定的来说这件事情?后来我跟他说,其中有两点。第一点,中国的证券公司它基本上是没有现金管理的,就是它所有的客户的资金现在都放在银行,变成所谓叫第三方的监管,就是它想动客户的资金动不了。第二点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我跟他讲,中国的证券公司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范畴,它已经不是一个金融企业,它连实业企业都不是,中国的证券行业是不负债的,所以退一万步讲,如果中信证券垮掉了,它垮掉的也是资本金,所以形成不了系统风险。后来我跟他讲这么一个道理,我说中国的证券行业没有系统风险,并不代表中国的金融行业没有系统风险。因为我觉得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咱们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融资是依赖于银行,银行在这当中对国民经济起到了输血作用,今年银行业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127万亿,除了银行业的127万亿之外,只有13万亿是分布在保险,分布在信托,分布在证券上。所以你可以看出来中国的整体金融行业是银行极大,剩下的资产量很小,所以整个的中国资产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完全取决于银行,所以我说实际上真正的风险是来自于银行。

  他说银行有哪几方面的风险?我说有两方面。第一、银行太大了,特别是咱们的中农工建在银行中占的比例太大。因为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有一句话叫“太大不能倒”,就是这个东西太大了你都不能允许它倒。第二、银行间的市场也是一个风险市场。它为什么有风险了,因为它没有实现我们真正的金融销售,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分散。比如工商银行发票据都是在中国银行的,都在这里面滚着,没有真正实现把它销到千家万户去。那么金融业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在这儿,所以我现在讲的是中国的证券行业和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实际上要起到很大的作用,就是要分散它的风险。因为现在的中国的金融行业太大了,有127万亿,工农中建只占了一小部分。现在证监会也非常恼火,它现在按照所谓的资本补助机制的话,每一隔两年,银行就得到市场上去融资,它要到市场上再融钱,拿了一块钱回来它就再放十块钱贷款出去,所以这就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觉得应该逐渐的通过很多的产品方式,比如现在我们叫做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逐渐的把银行的资产,从表内移到表外。比如银行120多万亿的资产,如果从表内移到表外,移出10%就是24万亿。那你如果移出来谁来买这个东西?同时又说到一个点上,咱们国家大概90万亿存款,大量的都是零售存款,就是我们老百姓的存款,这些存款这么多年实际上都是吃的负利率,你放在那个地方就是贬值的。我觉得应该把这些存款拉出来,逐渐的变成投资性的产品,你把它拿出来购买成各种各样的不同的银行的理财产品,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这样的话,第一,它能够挣到所谓的我们叫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东西,同时你还是把整个的资金流给循环起来。这样,我觉得在未来五年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应该起到比银行更大的作用。

  另外,咱们现在正在讲调结构,产业升级。我觉得资本市场这一块,未来应该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我觉得现在整个咱们国家的产业结构,现在基本上主要的产品都过剩。你过剩就造成很大的问题,咱们国家上游国营的,下游基本上是民营的,咱们做的很多大部分都集中在下游,比如食品类,零售类。上游基本上都是钢铁、医药这些。下游出现了很多的假药、假牛奶、假糖等等,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企业太少了,这种叫所谓的“大企业”里头太多的小企业,小企业它的犯规成本低,咱们中国有一句老话,二十年又是一条汉字,咱们用不了二十年,基本上几年又是一条汉字,因为你这个企业小,在旁边又注册一家企业。如果你的企业大,它就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像吴晓灵行长讲的,要严格惩罚那些证券公司做假的行为,我们公司就被惩罚了,昨天我看报纸已经登报了,两个保荐人9个月,证监会把他记录了,然后证券行业也有一个警告处分。我为了这个警告处分,我到年底的时候,证监会要对我们所有的公司进行评分的,那么我的评分就会低下来,我低下来的结果就要交投资者保护基金更多的费用。我们大致的算了一下,由于这一次警告我大概要交投资者保护资金5千万左右。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名誉上的损失,所以我从这里讲一个道理,就是大公司犯规的成本高,它不愿,它尽可能的,为什么它养了很多的合规,养了很多的法律,养了很多的所谓后台的部门,就是要保证它所谓的是合法的。未来5到10年,我觉得越来越多的咱们这些大食品的工业,医疗的工业,逐渐的把它从小的公司变成大公司。这样的话就能产生,你比如像雀巢,以及一些大的医药公司。因为现在由于你的公司小,实际上大家血拼的就是价格,价格拼的多,实在拼不过快死的时候你就开始做假。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利用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把未来我相信,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因为很多的企业现在上市之后陆续都变成全流通,全流通的概念实际上它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你为了价格机制发展更清晰。另外一个,对你来说也是一种监管机制,如果说你的股价不好太低的话,那别人就可以去收购。所以这些东西我认为都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形成的东西。第三,我觉得资本市场还有一个分散风险的功能,一笔贷款砸掉基本上就砸掉。所以我们现在从间接的投资逐渐转为债券的投资,这都是中国金融一个进步的表现。今天让我讲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的关系,后来我还是想到吴晓灵行长的一句话,咱们先把咱们中国的金融办好再管世界的事。谢谢大家。

  主持人:因为中信证券虽然不是像当年的华夏证券,南方证券成立那么早,但是它每一步都走的非常的稳健,在市场中涨跌过程中重大的风险全部都规避掉了,经典之中就是2008年那一次,所以您在发展过程中在创新的同时,怎么把它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王东明:我们08年和美国的第五大投资银行来谈判的事情,实际上是躲过了一劫,但是我必须得澄清一下,因为现在外界,特别是媒体对这个问题炒的的太厉害,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中信证券跟美国的贝尔斯登就开始了战略合作,因为那个时候的资本市场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美国的金融市场,虽然体量很大,但是发展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贝尔斯登的董事长也探讨这个问题,他觉得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东亚,所以他希望跟中信证券建立一个比较好的战略互惠的关系。对于中信证券来讲,那个时候中信证券还是一个很典型的国内的带有国营企业色彩很重的公司。我们也希望跟它的战略互惠能达到向中信证券输出技术,人员有交流,因为你当时根本不知道美国它在做什么,美国的投资银行它的产品是怎么设计的,它的产品是怎么销售的,它的合作关系是怎么进行的,甚至它的“中国墙”是怎么防范的。就这个东西,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都是陆续,这个东西我们现在不能说成功的收购,但是基本上快完成了。

  那么我们认为有贝尔斯登那一次的经验,我们认为是非常非常宝贵的,就是我们跟他大约谈了近10个月的时间,到最后它垮掉了,最后由于美国政府和联邦储备银行的干预,最后它被大通摩根给买去了。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都说是由于证监会批准的晚了,所以我们才没机会跟他们接触。其实当时整个的净值调查还没有开始,双方当时的架构是我向它投资10亿美金,它向我投资10亿美金,当然这个投资的结构不一定是完完全全对的,但是金额是对等的。所以这个事情一旦双方的监管部门批准的话,双方的资金会交换的,所以也不像外界所说的,如果批准了,中信证券拿出10亿资金给贝尔斯登,结果它垮掉了,就会把中信证券拉到水底下,其实不是。当然我觉得在这当中跟他们的交往对中信证券以后怎么来提升产品,设计产品,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触动。这之后中信证券也没有放弃国际化的步伐,像美国的高盛、花旗现在50%的业务都来自于非土业务,就是本土业务只占到百分之四十几,境外业务占到了百分之五十几,这样它可以很好的规避风险。

  对于一个国家也一样,我们中信证券在三年以前四年的时候,就一直希望把我们打造一个相对来说平衡,各项业务都能够取得前列,但是你又不是依赖于某一项业务的公司。现在我们一直在说,现在刚才宋丽萍总经理也讲了,就是很多的中小公司它都依赖于某一项业务生存,我觉得这个是很危险的。咱们中国的很多行业都是依赖于通道业务,很多都是依赖于交易的手续费,就是证券公司它这个公司的生存80%都是这样的,而他们觉得这样不行。所以我希望使我们公司每一条的业务线都不能高于20%,这样的话在公司快要垮掉的时候其他的线才不至于受很大的影响。就是说你不能完完全全放到国内,你一定要把脚放出去。在香港,现在中信证券在美国也开了,陆续会打入内海。但是我们也知道我们不可能和高盛和摩根进行全方位的竞争,我们去的这个地方主要就是来销售和东亚,特别是跟中国有关的证券产品,这样的话使我们能够先适应它的这个市场。因为我觉得现在中国的实体经济在大规模的发展,他们需要服务,他们需要资金,他们需要海外的东西,他们需要一些顾问,这些我觉得中信证券都可以给他们提供。但是确实呢,我觉得一个证券公司,包括银行这一起,大家都是在跟风险打交道,金融行业说实在的,因为它背着巨大的资产负债表,它的钱很大程度都是来自客户,银行都是来自存款,保险公司都是来自于咱们的保费,证券公司大家以后很大的程度是客户的保证金,这些都是我在替客户管理这些资产。所以你都是在跟第一客户要求资产的安全性,第二,客户要求资产的增值。这个东西,你增值里就会带来风险。所以这个东西我认为一个好的公司最重要不在于你在好的时候挣多少钱,最重要你在坏的时候,情况最差的时候你不会目前垮掉,这个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北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南省委书记调整
  • 体育热火27分大逆转24连胜 关键战火箭胜爵士
  • 娱乐疑似于正被打实拍疯传 遭掌掴被骂禽兽
  • 财经传四川富豪刘汉被控制 疑与跨境资金有关
  • 科技4G救不了中移动:老牌运营商陷转型困局
  • 博客贵州冰雹打烂汽车 实拍北京超美春雪
  • 读书中国打越南:唯一支持动武国家是哪个
  • 教育逆天理工男600个魔方拼出女友头像(图)
  • 育儿世界睡眠日:英3成家庭因“夜哭郎”解体
  • 袁一泓:高房价是当今一切恶之源
  • 郑风田:华西村为何惹来那么大争议
  • 张庭宾:中俄应结陆权同盟抗衡海洋霸权
  • 姚树洁:伊战10年使美国内外交困
  • 罗天昊:大赦是两会最大的诚意
  • 陈功:中国的法律实际只是政策的延续
  • 陶冬:塞浦路斯是不是又一个希腊
  • 刘军洛:高盛经济学家的话应该反着听
  • 杨涛:债券违约警示债市虚假繁荣
  • 赵伟:中国工资上涨逼走英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