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金融助力 实现企业的创新与转型

2013年07月11日 17:59  新浪财经 微博
图为圆桌论坛:金融助力 实现企业的创新与转型。 图为圆桌论坛:金融助力 实现企业的创新与转型。

  新浪财经讯 “北大光华高层管理论坛——经济转型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于2013年6月28日周五下午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号楼阿里巴巴[微博]报告厅举行。图为圆桌论坛:金融助力 实现企业的创新与转型。

  以下为论坛实录:

  刘俏:金融怎么助力、帮助我们的企业能够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做大、做强?

  圆桌论坛的主题就是金融怎么助力、帮助我们的企业能够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做大、做强。今天我们来的这些嘉宾,正好背景比较有代表性,既有大型国企的一把手,也有我们国资委监管层面,也有金融从业人员,还有就是这种成长性的企业代表,那么他们从不同角度,可以思考理解金融战略或者是金融的运作方式,怎么帮助企业寻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帮助企业最终走向做大做强的道路。

  刘晓光[微博]:中国的金融业应该改革创新以更好的服务企业体系创新与转型

  第一个我希望金融能够更加开放。改革更深入,有更多的金融机构、有更多的银行,同时有竞争,那么、可能对企业的发展,就会有更多的促进作用。

  第二个就是关于金融业的创新,因为大家知道,我们银行过去,主要职能是信贷,那么很多金融创新的职能,我们跟西方的国家来比,有很大的差距,如果金融创新的方式方法管道多,我们的企业发展就会更加的快速、灵活。所以对这个金融体制,我来评价的话,应该需要创新。尽管这段时间银行出现的情况比较多,我想其实不是什么坏事,只是下一步怎么更规范,很多企业需要金融业的服务,它有一种空间,需要有创新的,或者规范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通道。另外来讲,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的实体经济、实业经济发展慢,我觉得这可能跟我们的金融业也有关系,跟我们金融业报价、金融产品、产品服务的方面有关系,所以我想,可能我们中国的企业,在现阶段更加呼吁金融业技术,更加呼吁金融业的创新,我们也更加呼吁,我们这些企业,应该能够有参与金融的权利,才能够使中国的金融业改革更加开放,更加能适应中国企业的发展。

  程伟:产融结合的多元视角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我们说的这个话题核心的问题是讨论企业创新体系,因为企业创新体系是建立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上,那么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强大,它的逻辑基础,是建立在股权资本、人际资本嫁接在企业平台上,将资源要素、效率最大化的结合在一起。这种逻辑,它提倡的是资本的流动,人力资本市场的形成,他们之间出现的博弈,这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这是创新体系,那么资本市场能不能够支撑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比如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18%的人,交出低于18%的税,财富是低于创造的,那么谁来投资企业呢?去年我们的世界500强,我做了一个研究,扣除非上市公司,扣除国有企业,2012年世界500强里面,294家上市企业,有不超过40个机构投资者,表现突出的是15家企业。

  第一个问题,没有一流的金融市场就没有一流的企业,而一流的机构投资者是评价资本市场成熟的重要指标(定价功能、风险分担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市场纠偏机制、公司治理和监督机制、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等)。40家机构投资者有30家来投资了机构之外,其他全部都投资了资产,这就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美国的金融市场和美国的创新体系的关系。

  企业改革的目的离不开三条、一条是社会化,另外一条是正确化,最后一条是市场化,也就是说,今天的福特公司跟福特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这才是企业,也就是说,如果是按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二、三十年以后,也许中石油、中石化,国家持股的比例会接近30%,因为中央财政不可能拿大量的钱来,国有资本预算的比例也是很低的,那么只有靠发行新股票来推动企业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股权将走向历史的彼岸,但是另外一个机构,养老基金、社保基金,将会依托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他们将推动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还有一个问题,你看一看,可能你看的很清楚,越是规模小的基金,他投资的都是世界500强里靠前的企业,越是规模大的企业,它投资的排名是世界500强靠后的企业,也就是说基金公司投资组合的风险承担的问题。从96年开始,到2012年、经历了3个经济危机,三个危机展示了世界原本就不是平的,因为资源运转的效率,决定着各种资源要素流动的方向,在行业表现跟区域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但是利润最高的跟利润最低的如果在5倍以内的时候,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平稳,超过5倍是预警期,超过8倍金融危机就一定到来了。济危机解决什么?解决了各个行业的地位均衡的问题,因为你资源要流动,太偏了就会不和谐。

  中国的国有企业,还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直到今天,中国国企还有两套功能没有做完,一个功能是实施工业体系的完善,为什么我们要成立国家核心技术公司?工业体系不完善,在这里面还很清楚。另外一点就是国企能不能实现产业化、民营企业的控股权问题。    

  第二个问题,产融结合的逻辑是以产为主,产融并举。贯穿于国民财富和企业价值创造机制这是国家创新体制的逻辑基础。没有哪一个国家在产业亏损严重的情况下,金融业利润太高,这说明是行业管制的问题,政府的金融管制能力必须建立在资源要素市场化和较高的流动性的基础上。

  第三个问题,就产融结合本身来讲,核心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比如终端物流业和公共服务行业的改革发展等。

  第四个问题,国有产权的证券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离不开金融市场,这是中国发展的未来。 

  第五个问题,国有企业内部的改革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完善,比如市值考核与中长期激励的关系问题。 

  李丰:小额贷款、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数据平台信息流通中的金融创新可能对中国未来企业发展产生创新转型的动力

  我们自己作为金融机构,做金融领域投资,是这个领域当中主要的参与者。我们自己也投了很多中国和国外的企业,从我们投的来看,其实这个领域不是很大,但是在过去,我们投了很多在金融领域里比较典型的、争议性比较强的小额贷款公司,然后在美国我们也投了跟他类似的一个。那么我们第一个想讲的跟中国金融有关的一些观点,因为我们同时投了这两个看起来很相似的公司,但他的成长差别却很大。在中国,所谓的这个小额贷款或者叫信用贷款也好,它体现出来的问题,大家知道,这些小微企业想获得资金支持是比较困难的。这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成长规模,是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那在美国看起来相同模式的企业呢,因为美国的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效率比较高,所以它相当于是对信用比较差的个人的综合还款方式的贷款,用一个时髦的词,叫多媒,就是他找到了一个平台,使得资金不通过到金融系统归集,而是直接分发到个人或者是直接分发到这些小微企业主身上。这是我们看到的差别,这里面的意思就是说,在中国由于我们的金融体制和我们的金融机构,受到了几乎是最好的息差保护和最高行业壁垒的保护,所以导致我们国家的金融体制,或者是金融机构在所谓创新,尤其面向中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的这种信用贷款层次上,应该有巨大无比的空间,所以才导致这两个看起来模式很相似的企业,我们从它的增长来看,速度简直是巨大的差别,大概是成百倍的差别。

  我们最后讲一个小的观点,因为这是阿里巴巴搞的,那我们就讲讲跟阿里巴巴有关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我们作为电子商务,或者叫做商品交易这件事情,在我们创造了市场,创造了消费习惯,创造了相对交易的效率之后,那所谓这个系统对基础设施的几件事情大概是什么?就是在整个商品交易流通过程当中最基础的几件事情:就是金融,然后代表信息流、代表用户需求的所谓数据,还有就是我们讲代表流动效率的所谓这个物流和生产制造模式。那我刚才讲这3件事情,或者讲这个商务的基础设计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看到马云[微博]过去这一年当中,不管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他所做的事情的战略,我们都看到他实现了,他们努力在几个基础设施上,比如说对数据的控制、对于现在他所提倡的金融和支付领域当中的变革,包括在商务流通和商务交易这个环节(我们叫做基础设施)的变革。我们相信他做出这样的改变,多多少少也是因为它意识到了中国这些面向这些商品交易当中的中小企业,这些基础设施的薄弱,是给他带来机会的,所以他才会同时进入到这三个领域。我们从这个基础以及这个商品交易的体系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大概的方向。

  孙育宁:企业家要有理想,也要有金融的支持

  前面的三位嘉宾,跟我所处的这个产业位置有点不太一样,从我来讲的话,我大概总结两点点。第一点,本身我们作为一个创业的企业,我们就看这个金融和资本的本质,它其实就是为了赚钱,不管时间长短。第二点,从企业来讲,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讲,肯定也是为了盈利,当然企业发展盈利,还有很多的社会价值、社会的贡献。其实从我们创业型的企业来讲的话,我觉得更加重要的,还是强调企业家的理想,就是说,其实不管是大的企业,还是伟大的企业,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企业家自身的理想,企业家的理想有可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未见得一定被所谓的资本市场,和这个金融市场认可,甚至于自己的亲朋好友,未见得能够理解这些,但是重要的是说,你企业家自己在能够生存下来、能够活下来的基础之上,能够找到发展的一个点。

  刚才很多人都讲了,包括李丰也讲了,他为什么当年看走眼了,没投马云,是因为当时大家都觉得马云有点忽悠,这马云确实有点忽悠,但是当他每次忽悠以后,结果都兑现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因为他那事基本上都是靠谱的。但是我在这儿强调的就是,对我们的实体经济来讲,可能企业家的理想显的尤为重要。特别是我们看到美国一些个个性企业的诞生,在早期他不一定能看出什么商业价值。这个我也是很有幸参加咱们北大光华的组织的培训,其中给我们留了一个课题,因为中关村也要打造所谓的世界硅谷。中国硅谷这个课题,其实后来我们去真做了一个研究就发现,不光中关村有这个理想,美国的其他的地区和城市也有这个理想,东部西部、各个县区,包括英国也要建立硅谷,其实搞来搞去以后,其实他发现他搞不成硅谷。原因也很难让人理解,我自己总结的,不是很准确,我觉得第一个是在硅谷创业,比别的地方要容易,它的的容易不是一个简单的容易,而是说它的这个创新的基础和创新的思想比较能够被具有前瞻性的投资人所认识和理解。在咱们中国,投资人经常会问到一个问题是说:你这个东西在美国有吗?你说有,这事咱就干了,如果你说这在美国没有,那就很玄,因为大家觉得在美国都没有的东西,在中国能出来,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所以我是觉得,在这个体系下,硅谷它除了创业容易以外,另外就是去那的人都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创业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其实去硅谷的人都是这想法,没有人说我去硅谷打工的。那儿聚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和全世界最有眼光的投资者,而这些投资者它很有本事,他可以把很小的一个产业,在瞬间给你变成全球性的产业,我觉得这个是很多创业者其实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它通过投资,投资带动它背后的资源,能够循序把这个产业放大。

  所以我会觉得,归结到最后,就是作为实业来讲,金融它只是一个助力的手段,我并不认为金融可以改变一切。首先你企业自己要有规划,所以说,这个企业还得要靠自己,能够创造出能够被市场认可的价值。

  转自北大光华高层管理教育中心《光华。燕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内蒙古落马统战部长多名旧部下受贿被查
  • 体育足协杯恒大7-1 国安5-1 鲁能泰达出局
  • 娱乐赵本山将密会冯小刚 确获邀语言类总导演
  • 财经我国拟2600亿建世界最长海底隧道
  • 科技联想超惠普成全球最大PC厂商
  • 博客李承鹏:中国官场史是部循环播放的滥剧
  • 读书面子工程:胡宗南攻占延安后如何造假
  • 教育大学生作弊小抄塞内衣答案写腿上(图)
  • 育儿姐弟疑捉迷藏躲进木箱窒息身亡(图)
  • 陶冬:央行政策行为正常化
  • 钮文新:央行该向美联储学习什么
  • 刘步尘:中国企业的智能化隐忧
  • 谢作诗:房租上涨是说通胀又来了
  • 陈永昌:中国股市为何跌跌不休
  • 刘泳华:财富500强扼杀民企中国梦
  • 姚树洁:前半年贸易数据隐含三大忧虑
  • 齐格:中远魏家福如何陷入抄底幻想
  • 陈虎:防控更多地方政府潜伏破产
  • 章玉贵: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政府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