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FT财经专家约翰•奥瑟兹

2013年03月19日 17:25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FT资深投资专栏作家约翰•奥瑟兹与管理学院师生畅谈金融市场周期 FT资深投资专栏作家约翰•奥瑟兹与管理学院师生畅谈金融市场周期

  3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资深投资专栏作家约翰•奥瑟兹(John Authers)来到管理学院,以其新书——《可怕的市场周期:频繁的同步泡沫与同步崩溃》为题,分享了他对市场运作方式及全球市场趋势的真知灼见。财务金融系孙谦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约翰•奥瑟兹在FT工作了22年,现任FT投资版面编辑,是FT旗舰栏目“Lex”专栏的主编。据悉英国《金融时报》的“Lex”专栏始于1930年,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备受读者关注和喜爱。约翰•奥瑟兹则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专家之一,对全球经济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也曾近距离观察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全景式展开。

  可怕的市场周期

  讲座伊始,约翰•奥瑟兹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天的市场更容易产生泡沫,也更容易一溃千里?他表示,回答这个问题前需要了解“世界市场何以变得同步,怎样一同形成泡沫,如何一起崩盘?”探究完这些问题,大家才能明白,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预防将来出现新一轮的同步崩盘。

  约翰•奥瑟兹首先从他观察到的一个现象谈起:目前全球市场变得异常同步,暴涨暴跌频繁得如同家常便饭,泡沫还未挤出,更大的泡沫已在酝酿之中,似乎所有资金都无法逃离这一可怕的市场周期。

  那么这样同步滋生的泡沫是如何形成的呢?他先从“人性”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人们被“有效市场理论”所误导,以为市场是可知且可控的;同时相信多元化的投资理念,以为在不同类型的资产中实现平衡可以有效规避风险;而且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出现过度自信,使得人心在贪婪和恐惧中过度偏向了前者。而当钟摆从贪婪荡回恐惧那一端时,随着信心的丧失,泡沫就会破裂,市场随之崩盘。

  但是,人性为什么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里变得更加贪婪了呢?是人性发生了根本改变吗?约翰•奥瑟兹表示事实并非如此,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市场悄然发生了变化。过去,股票市场不过是富人利用自己的资本所玩的一种游戏,而现在股票市场制度化、机构化,投资者可以成为利用别人的资本成为市场的幕后推手。而当人们替别人而非自己的钱拿主意时,对投资风险的恐惧心便消失减弱,总是倾向冒更大的风险。更可怕的是,这些投资管理人还有着极强的从众心理,一旦大量资金在同一时间涌入同一个地方,泡沫就会产生。

  市场同步涨跌的奥秘及出逃可能

  约翰•奥瑟兹随后分析了投资机构化带来的问题。他表示,过去投资只是业余选手们的游戏,如今则是机构推动着每天的交易。不受存款保险约束的资本市场取代了银行的角色,银行被迫另寻生路,发明种种金融衍生品进行投资冒险。而通过全球大规模并购,许多大银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道德风险由此产生——巨无霸的银行让主权国家为自身的冒险游戏买单,民众也出于盲从心理推高这种冒险冲动,于是一切变得更难控制,直到彻底崩盘。

  讲座的最后,约翰•奥瑟兹阐述了他对今后市场秩序的看法。当所有的市场都同步波动时,风险管控就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世界无可救药地变得步调一致。在以市场定价为基石的资本主义世界里,这侵害了合理定价国家的利益,危及了繁荣的希望。他特别指出,在新的超级泡沫形成之前,有必要进行方方面面的金融改革,对赌博性质的投机严密监管,调控大机构的道德风险,监管影子银行体系,同时还需要改变投资者的动机与从众心理。

  约翰•奥瑟兹先生还针对现场观众的提问一一作了详细解答,与大家积极互动,并向互动观众赠送了他的新书。活动后,他表示非常感谢学院的悉心安排,还特别提到复旦[微博]的同学们也让他了解到很多之前没有听到过的观点和思维,这些都是很有益的交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王立军治下重庆警察增长近2倍
  • 体育NBA詹皇制胜球热火23连胜 湖人23分惨败
  • 娱乐董洁疑获王母认可:还未离婚已当准儿媳
  • 财经蒋洁敏治下中石油蝉联亚洲最赚钱公司
  • 科技谷歌地图加入珠峰360度街景照片(图)
  • 博客柴静:卡车司机的告诫 马未都:减肥秘决
  • 读书宋美龄坚持一个中国的贡献与败笔
  • 教育“神器”能点名答题 学生逃课无望(图)
  • 育儿母亲坚持5年为脑瘫女儿按摩助康复(图)
  • 张五常:从合约角度看公司与市场
  • 倪金节:中国铁路总公司需直面三大问题
  • 郑风田:吴仁宝如何缔造天下第一村
  • 陈虎:撤销铁道部是脱壳还是脱胎
  • 张卫星:证监会主席换届背后的阴谋论
  • 唐钧:民生改革最难点在哪里
  • 张捷:塞浦路斯存款征税事件意味着什么
  • 管清友:铁道巨债风险应无妨
  • 张庭宾:中国避免深衰退须调整计划生育
  • 叶檀:没有鬼城并不意味着房价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