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我院特聘教授、美国联邦快递集团(FedEx Corp)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黄赓先生,作为“复旦(微博)大学Panasonic讲座”的主讲嘉宾,以“经济和商业决策的心理——有一种系统解决方案吗”为题,与我院师生分享了他对于系统理解和控制问题的认识和见解,为大家今后在系统模型和决策规划的研究上提供一些参考。
在经济模型的发展问题上,黄赓教授先就“Sub—system level decision rules”做了简要的介绍。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把很多重要的社会活动过程划分成经济、人口、文化、政治、地域等孤立的单位来研究,并期望这些孤立的研究能对整体过程有足够了解,这个愿望实现起来显然存在困难。而目前社会学各部门又恰恰呈现出分散分布,各科系间的互动较少,各学刊间或多或少被隔绝,没有比较合适的方法来做整体研究。由此,黄赓教授指出商学院由于跟实际决策联系紧密,所以管理教育模式相对而言比较开放和兼容,对各问题的研究也更为全面。
在此基础上,他着重点明了步入经济模型系统层面,将面临诸多问题,并引述了当前新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哈佛大学的Greg Mankiw及麻省理工学院的Robert Solow 两位学者对当前经济社会系统提出的质疑和批评,指出“如何理解开放型社会的系统”正式我们要关注的话题。
在这样一个主要还是客观的实证的世界中,我们是否有能力又该如何模拟一个开放型的社会?黄赓教授引述了哈耶克1974年诺贝尔讲座用“知识伪装”为题阐述系统预测的困难,并阐述了DSEG和ACE两大经济模型各自的优劣及共存现象。其后,他提出了这两种方法不断改善和加入新方法的要求,并明确指出了目前在经济模型计算能力和方法上的五大矛盾。他还从生物系统入手,饶有兴致地介绍了生物系统内的均衡问题,指出生物体内平衡随着年龄的增大会被打乱,在经济领域中,经济周期和产品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等,也都有类似可以借鉴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强调要生存,改革创新就得有开发性的系统。
讲座最后,黄赓教授指出了经济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复杂性和系统考虑的前进方向,并指出诸如凯恩斯、哈耶克、马克思等伟人并不是满足于提出学术框架,而是对整个经济学的方法提出了问题也进而做出了贡献。黄赓教授希望在如今开放性的社会中,大家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来解释和引导社会,也寄希望中国的科学家们能把中国哲学里的平衡思想应用到大系统的决策思考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