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预计改革工作明年推行 方案与20年前类似

2013年03月19日 15:45  新浪财经 微博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吴敬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吴敬琏

  经济学家吴敬琏今日再为重启改革鼓与呼。他给出的改革重启方案与时间表和1993年至1994年的市场经济改革轨迹类似,而当年改革方案的参与者如周小川、楼继伟、郭树清等人如今已身居高位。吴敬琏预计改革方案今年年底确定,改革工作将于明年全面推行。

  以“最小一揽子”改革方案突破关键改革

  去年以来,吴敬琏在多个场合呼吁重启改革,今日在中欧高朋满座论坛上继续该话题,他回顾了1984-1988、1991-2000、2003-2013三个阶段,指出新一届政府应该总结过去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温故知新。

  吴敬琏指出,在经过十年的改革停滞之后,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举步维艰;二是权力寻租、腐败等现象愈演愈烈,而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关键在于重启改革。

  吴敬琏称,根据两轮改革(1984-1988、1991-2000)的经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完成三项工作:一、确定改革目标;二、确定重点改革方案和改革的总体规划;三、克服必然存在的阻力把各项改革落到实处。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经济50人论坛”上,吴敬琏曾经呼吁建立中央直属的研究班子尽快开展改革的顶层设计工作,社会机构广泛参与研究改革方案。

  今日,吴敬琏对改革方案的设计给出了进一步的建议。他表示,改革方案的设计可以遵循两条基本线索,一是以问题导向寻找现实矛盾的体制性原因,二是对改革项目进行分类,开出改革清单,然后梳理关键领域,形成“最小一揽子”的改革方案。

  一些无需与其他改革配套的改革,可以提前独立进行,比如营改增。此外,一些在上一轮改革中没有完成的“半拉子工程”,例如电信产业、电力部门、铁道部门的改革就属于这类,应在总结已有改革的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将改革进行到位。

  改革路径与20年前类似 周小川楼继伟曾参与

  吴敬琏的上述建议与中国1992年至1994年的改革办法十分相似,“最小一揽子”改革方案也是发轫于这一时期。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中通过实施改革的50条行动纲领(即《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下称“50条”),“50条”的出台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50条”于1993年11月通过,通过之后国务院相继在价格、税收、财政、金融、外贸、投资等关键领域实施重大改革措施,这组自上而下的配套性改革,被后来的研究者称为“最小一揽子改革方案”。

  而回顾当年的改革过程,走的正是一条中央统筹、学者广泛参与之路。吴敬琏回忆,1993起草“50条”时,时任中办主任温家宝担任起草组组长、中财办主任曾培炎担任副组长,成立了一个25人的起草组,中财办派出300人16个调查组,最后用了6个月的时间做出了总体规划。

  而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荣敬本、郭树清等人当时作为经济学家在1992年下半年已经开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计”课题研究,启动配套方案改革设计,形成了系列改革建议报告。

  1993年“50条”起草组成立后,部分方案设计者参与到起草工作中。该年年底“50条”出台,并于1994年全面推行改革工作。

  “那次改革还是基本成功的。”吴敬琏说。那次改革也给参与者楼继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年的“50人论坛”上,谈到改革路径,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改革可以从具体领域入手,先定下来一个最小的一揽子方案,为相关的改革铺平道路,改革需要“自己认识自己,自己痛下决心”。

  改革工作预计明年全面推行

  “温故知新、谋划未来”——江泽民在有关回顾市场经济20年的新书出版时作出这样的批示,吴敬琏认为,这是对现任领导人的寄语。

  吴敬琏称,有关“最小一揽子”的改革方案,现在已经有很多机构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并且有一些研究成果,如果今年有一个中央直属的机构来统筹,则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的中央会议上得到确认,改革的大体蓝图就可基本确定,那么改革工作就可以在明年全面推行。

  吴敬琏认为,最难的是克服阻力将改革落到实处。“第二步比第一步难,第三步比第二步更难。因为过去的这些年,特殊利益群体靠权力获得利益,这些群体有阻碍改革进行的倾向,所以为了要把改革方案措施规划落到实处,就需要有很强的执行力。”

  同时,在货币政策上,吴敬琏认为应该为改革的推出保持一个较为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这意味着全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协调状态。如果出现货币超发、通货膨胀、泡沫积聚等情形,则改革难度加大。

  吴敬琏呼吁各地的生产安排、建设安排、投资安排要为推出改革留下比较大的空间。“大概去年下半年开始,许多地方搞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计划等等大型的投资规划,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变,就会造成信用膨胀、货币超发,使得我们推出整体改革的环境变坏。”(淑静 发自北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王立军治下重庆警察增长近2倍
  • 体育NBA詹皇制胜球热火23连胜 湖人23分惨败
  • 娱乐董洁疑获王母认可:还未离婚已当准儿媳
  • 财经蒋洁敏治下中石油蝉联亚洲最赚钱公司
  • 科技工信部拟推手机恶意程序黑名单
  • 博客柴静:卡车司机的告诫 马未都:减肥秘决
  • 读书宋美龄坚持一个中国的贡献与败笔
  • 教育“神器”能点名答题 学生逃课无望(图)
  • 育儿母亲坚持5年为脑瘫女儿按摩助康复(图)
  • 张五常:从合约角度看公司与市场
  • 倪金节:中国铁路总公司需直面三大问题
  • 郑风田:吴仁宝如何缔造天下第一村
  • 陈虎:撤销铁道部是脱壳还是脱胎
  • 张卫星:证监会主席换届背后的阴谋论
  • 唐钧:民生改革最难点在哪里
  • 张捷:塞浦路斯存款征税事件意味着什么
  • 管清友:铁道巨债风险应无妨
  • 张庭宾:中国避免深衰退须调整计划生育
  • 叶檀:没有鬼城并不意味着房价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