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0日 10:21  中国会计报

  白墙,黑瓦,徽派民居式的建筑风格,展开了一幅水墨画般的长卷,让人的心都彻底地沉静了下来。

  不过,这不是徽派的乡村之旅,而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下称“中欧”)的校园。

  这是中欧特意请PCF建筑设计事务所担纲设计的校园,既简约,又有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内涵,还有与现代建筑风格相衔接的元素。

  “建筑本身也是一种语言。中欧希望同学们一进入校园,心就能静下来,体会到中国文化与现代建筑风格接轨的韵味,体会到中欧追求的中国深度与全球广度相结合的教育目标。”中欧副教务长、EMBA主任陈杰平教授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中欧希望打造出既有中国深度,又有全球广度,同时具有社会责任的未来商业领袖。”

  打造独一无二的教授团队

  中国深度与全球广度,即在本土化中开掘深度,在国际化中开拓广度。这种深度和广度的取得既要在差异化的竞争中不断进取,又要在自我超越中不断深化。这是中欧的定位,也是中欧独特的基因带来的必然追求。

  “中欧是唯一一所中国政府和海外机构合办的商学院,外方是欧盟。这种中外合作决定了我们有两位院长,一位中方院长和一位欧方院长,还有两位教务长,一位由欧方委派,一位由中方委派。在最高的决策架构上,我们就形成了中外一体、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决策机制。我把这个比喻为中欧的基因好,它骨子里就是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陈杰平说。

  中欧的这种独特基因充分体现在了举世无双的教授团队上。

  中欧的教授团队中,60%以上的教授是外籍教授,而且是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12年以上的外籍教授,华籍教授也平均在海外生活和工作了11年以上。这些在内地长期工作的优秀教授,接受了西方教育之后,不仅对东西方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非常熟悉,对我国当前企业管理中最新发生的实践非常熟悉。这是一个真正融合了中西文化的教授团队。“这样的团队,据我了解,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陈杰平自豪地说。

  最爱理论和实践经验兼优的本土化教授

  中欧在打造这个独一无二的教授团队上倾尽了心血。据了解,中欧更倾向于培养和接纳本土化的、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教授。

  对此,陈杰平有着自己的观点:首先,管理方面的教育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非常大,中国不能完全照抄美国或者欧洲的成功管理模式,因为历史文化背景不一样,企业文化也不一样。管理方面的教育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其次,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管理实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也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不同,比如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可能比提高内部管理效率更重要,但在比较成熟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企业而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为重要。另外,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风险控制更重要,因为企业会面临很多诱惑,如果忽视了风险控制,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一定要把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也要结合中国实践。”

  陈杰平举了个例子:一位访问教授刚在课堂上拿出一个案例,有个同学就举手了,说:“这是我第三次看到这个案例了。”这说明中国管理教育已渐渐趋向成熟,简单介绍国外管理理念已经不够了,一定要展示中国实际案例,结合中国实践讲授这些理念。

  另外,管理教材更新非常快。拿会计来讲,5年前的教材就已经过时了。“这就要求教授必须紧密结合实践,站在教学和研究的最前沿。否则,教授的讲授就是过时的,同学知道得更多、更新,那就没法教学。”陈杰平说。

  研发中国自己的案例教学

  “我们的教授团队还结合中国的教学实践,研发了一套中国自己的案例。”陈杰平介绍说。

  目前,中国案例体系已经颇具规模。中欧建立了案例研究室,编写了很多中国的案例,截至目前,大概已经有260多个了。“我们在教学中大量采用了自己编写的案例,比如我上课时用的十几个案例,只有两个是海外的,其余的都是中欧结合中国实践、采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编写的财报分析案例。不少商学院也向中欧购买案例,既有北美和欧洲的商学院,也有亚洲商学院。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中国商业管理教育也在走向世界,我们也要向世界展示中国企业的成功和失败。”陈杰平想得更加长远。

  中欧教授的深厚实力也是编写中国案例的坚实基础。据介绍,中欧很多教授在海外都拿到了终身教职,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不少教授都来自于国外著名商学院。

  “他们在国外有着很高的地位和不菲的收入,为什么要到中欧来呢?我觉得他们就是认同中欧的办学理念,希望积极地参与到蓬勃发展的中国管理方面的教育中来。这些人都是有抱负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教学和研究来影响中国的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陈杰平分析。

  中欧还力求在校园管理、课程设置和教学等方面打造中外融合的氛围。“中欧希望校园里官气少一点,学术气氛浓一点。”正如陈杰平所说,中欧一直强调教授治学,强调学术研究,淡化行政组织的层次,淡化官本位文化。

  “我们想让同学们体会到与国际做事规则相统一的文化。”陈杰平介绍说,中欧希望同学们有全方位的体验,通过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同学间相互学习、校园生活和各种课外活动提升自己。其中,同学间互相学习很重要。“这是因为EMBA学员平均有17年工作经验,60%以上都是各种组织的最高领导,他们带来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让同学们学到了教材里还没有的经验。”

  另外,中欧一开始就与国际一流商学院的课程设置接轨,同时注意结合中国实际,除了传统管理课程之外,还为MBA同学开设了很多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的非管理类课程,包括音乐欣赏、哲学、历史、艺术等。中欧还非常重视开拓同学们的国际视野。据了解,EMBA国际班就有三门课分别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著名商学院学习。“2011年,美国课程是与康奈尔大学商学院和西点军校合作的。”陈杰平说,中文班也要到海外游学,去年就是与伦敦商学院和剑桥商学院合作的。

  未来寄语

  人文素养提升是商业领袖成长的重心

  中欧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对此,中欧早已有了具体的规划。

  中欧副教务长、EMBA主任陈杰平告诉记者,课程量会增加,希望在今后5-10年中进一步扩大教授队伍,从六七十人增加到120人左右,“这样,教授就有更多精力做研究,中欧在国际上的影响就会更大。”

  目前,中欧主要是加强研究的投入,希望在总结和开发中国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发展的经验方面做出贡献。

  在课程设置上,中欧今年推出了一门新的在职金融MBA课程,21个月的周末都进行授课。这是因为,当前中国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都比较充分地发展了,但金融方面却比较欠缺。

  “我们近期还开办了一个后‘EMBA课程’,不对社会开放,仅仅对毕业一年之内的EMBA校友开放。课程内容都不是传统的管理课程,而是非管理课程,比如历史、哲学、艺术,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因为领导力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就是建立在人文素养基础之上的,很受同学们的欢迎。”陈杰平介绍说。

  最近,中欧还开办了新生代领袖创业营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中欧除了请国内创业成功的商业领袖分享经验之外,还组织同学们到美国的硅谷去游学,参访一些公司。

  几天前,中欧还举办了走进中欧的国际艺术论坛兼上海新校园封顶仪式。

  “将来,我们的新校园里,要摆放50 到80尊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打造充满了人文、艺术气息的学校氛围,学员在这里除了学习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受到来自国际的艺术品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对未来,陈杰平胸有成竹。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铁道部花1850万拍宣传片700余万成回扣
  • 体育奥运-中国男篮不敌西班牙 举重丢2金
  • 娱乐潘长江女儿潘阳嫁高帅富 为爱复员转业
  • 财经炼油被称无利可言 最赚钱炼厂半年亏4亿
  • 科技中消协:某些政府部门纵容苹果霸王条款
  • 博客伦敦奥运副刊 “脱衣裸考”教师似被冤
  • 读书粟裕一生憾事:海军司令陶勇被冤死鞭尸
  • 教育90后不好用成招聘共识 企业吁更忠诚敬业
  • 育儿7岁男童从7楼坠至2楼平台生还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7招扫除身体痘痘 奥运限量单品推荐
  • 尚品今夏最受欢迎腕表 香槟:男人的“春药”
  • 星座周刊众口铄金的一周 12星座离奇事件
  • 收藏千万年阴沉木的传说 白毛女烟标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