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下一代重温朗润园活动举行

2013年05月29日 10:55  北大国际 
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活动现场

  1998年BiMBA创立时,有些同学还没有结婚,而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是青葱少年。15年,在成人的眼里,仿佛弹指一挥间,但在孩子们身上,岁月留下了靓丽而耀眼的痕迹。

  2013年5月25日,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和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之间,校友部特别邀请介于儿童与青年之间的BiMBA二代们,到他们父母曾经读书的北大朗润园,体味大学的气息,追寻大家的足迹。

  活动于下午2点半正式开始,但不到2点,就有不少校友带着孩子们走进了北大校园。对校友们来说,朗润园还是那样的熟悉,不熟悉的是昔日同学身边那个充满朝气的少年。

  校友部在致欢迎辞时表示,邀请BiMBA二代进步朗润园,听一听朗润园与承泽园的故事,既是BiMBA校友关爱的系列活动,也刚好符合BiMBA成立15周年暨CCER成立20周年的纪念意义。

  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希望孩子们感受北大情怀,追寻父母的足迹,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另一方面,学校也希望借此能为BiMBA二代们搭建一个相识相处的平台。毕竟“孩子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归根到底还是他们的。”真心希望他们以后也能多在一起活动,将父母们的“BiMBA缘”和“BiMBA情”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能互知、互爱、互信、互助,共度风雨,共迎彩虹。

  国家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大源亲自担任主讲。他在开场时表示,“虽然讲了很多年课,但今天的课讲起来还真有些挑战。一方面,自己主讲统计学,而今天的主题是朗润园与承泽园的历史,是一堂历史地理课;另一方面,今天听众的主角是孩子们,孩子们的知识结构和语言习惯与成人有很多不同。”

  在正式讲解之前,胡老师先为孩子们播放了一部短片——《北大光影交响曲》。随后,他从朗润二字讲起,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把朗润园和承泽园的历史和人物做了一一梳理。

  什么是朗润?胡老师特别引用了林毅夫推荐的解释。林毅夫认为,“朗润”最贴切的描述出自《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以“清华、朗润”四字评点取经归来的唐玄奘,谓其“松风水月,未足比起清华;仙露明珠,岂能方其朗润。”

  朗润园从何而来?胡老师沿着两条线展开讲解,一条线是清代以来的皇家园林建设。从康熙到乾隆,清朝用150多年的时间建成了园明园,朗润园历史上曾作为园明园的一部分。另一条线是燕京大学的创办与最初的校园设计。

  朗润园的第一任主人为乾隆第17子永璘,后数次易主,到1920年代被燕京大学征得,从昔日皇家园林变成今日北大校园的一部分。

  胡老师最后还借助从首都博物馆复制来的“八条屏”,详细讲解了朗润园的设计理念与空间布局。

  对于朗润园变身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历史,胡老师给同学展示了很多宝贵的历史图片,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古代的建筑与彩绘艺术。对于曾经在这里就读的很多“家长”来说,不少历史故事和图片,也是耳目一新。

  最后,胡老师还特别讲解了国家发展研究院正在设计中的新增教学点——承泽园。尤其是承泽园历史上的第一任主人——允礼,即果亲王。他还特别播放了热播电视剧《甄嬛传》的一个片段,并将电视剧中的允礼与历史上真实的允礼进行对比。

  除了讲解朗润园的小历史,胡老师还特别带领孩子们打开手中的“中国历史跑道”图,以历史地理的分分合合与重大事件,教孩子们阅读中国五千年的大历史。

  一堂生动的历史地理课之后,孩子们与家长一起来到万众楼下合影留念,为当天的课堂学习划上句号。

  但课堂上的朗润园与燕园与今天有何不同,这还需要实地去看去感受。为此,学校特别安排了鲁蒙初“客串”导游。鲁蒙初从本科到研究生,在北大读书7年,研究生三年间还兼任BiMBA杨壮院长助理,对朗润园与燕园都非常了解。他在一批北大学生志愿者的协助下,带领孩子们从朗润园出发,沿着未名湖、日晷、华表等有代表性的北大历史地理景观,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观看和讲解。

  这一天之后,相信“朗润园”与“北大”这五个字会留在很多孩子的记忆中。也许有一天,这里还会成为他们青春岁月的一部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方要日更正官房长官相关言论
  • 体育欧冠官方颁奖:拜仁称霸克洛普最佳
  • 娱乐黄贯中轰黄家强 港媒曝因朱茵兄弟反目
  • 财经传房产税确定向增量开刀 杭州或纳入试点
  • 科技亚马逊Kindle入华落定:6月7日国内上市
  • 博客哪些国家给了中国差评 鲁迅是否偷看弟媳
  • 读书八角楼见证慰安妇屈辱史:旗袍(全)
  • 教育高考经济再升温 沪5550人预订“高考房”
  • 育儿孕妇当街上演一分钟产女(组图)
  • 白明:中国石油进口超美国意味什么
  • 李山泉:互联网摧毁中产阶级
  • 易鹏:城镇化40万亿投资是个谬误
  • 叶檀:中投成了烫手山芋
  • 钮文新:中国进口10万亿美元?
  • 黄鸣:中国为何没能诞生乔布斯
  • 罗天昊:产业协同 长三角更胜珠三角
  • 冉学东:中投公司的尴尬
  • 张五常:30年前我为何推断中国改制
  • 章玉贵:全球变局中维护中国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