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成立15周年暨CCER成立20周年活动举行

2013年05月17日 11:18  北大国际 
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活动现场

  2013年5月12日,北大国际(BiMBA)的“永不毕业”课堂又迎来一位重量级演讲嘉宾——中国前总理朱镕基的侄子朱匡宇。这也是BiMBA成立15周年暨CCER成立20周年系列活动于11日开幕后的首场讲座,周其仁教授担当讲座的点评嘉宾。

  当日讲座的主题是“亲历制度变革”,而朱匡宇正是一个典型的制度变革亲历者。他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最主要的职业生涯都在纺织业,历任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副厂长、厂长,上海纺织工业局党委书记助理、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

  中国纺织业一度风光无限,上海更是一度占据中国纺织业的半壁江山。朱匡宇刚好完整地经历了中国纺织业的辉煌与衰落,亲自领导处理了很多工厂的倒闭与重组,员工的下岗与分流。用周其仁教授的话说,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他有很多开创性的做法,烫平了很多可能发生的危机。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作为嘉宾邀请人,BiMBA EMBA2008级的班委做了简短的开场辞。他表示,朱匡宇不仅是周其仁老师的老朋友,也是BiMBA的老朋友,去年就曾来朗润园做过领导力方面的讲座,反响很好。这一次,他将以亲身的经历出发,带大家去重温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讲座一开始,朱匡宇从他1967年高中毕业讲起,详述了他44年职业生涯中两大段经历,一段是他作为“纺织人”如何亲历制度变革,尤其是如何带领员工应变的真实故事,另一段是他在职业生涯的最后四年作为上海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所感悟的为人做事之道。

  朱匡宇:无情调整与有情操作

  朱匡宇1968年进入上海纺织业一个县团级的机械厂,简称二纺机。从打铁工人做起,到1983年成为副厂长、厂长,不到两年后又调任到拥有55万产业工人、466个工厂的纺织工业局。从局党委书记助理做起,1985年成为局党委副书记。当时,中国纺织业正历经辉煌。

  1992年,朱匡宇成为上海纺织工业局的少帅,但整个纺织业却进入了暮年,在江浙等民营企业的冲击下,面临严重的工厂亏损、员工下岗分流问题。

  回顾这段调整,他用“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4句话16个字概括他应对变局的处理之道。

  在把握方向上,他表示,虽然自己与纺织业感情深厚,但产业规律无情。上海纺织业不管曾经多么辉煌,必须面对制度变化带来的产业新旧更替的大调整。上海纺织业的调整注定将是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国企调整的一个缩影。

  方向把握好以后,就是制定政策。在政策要点上,他们主张顺应时势,在产业重组上“无情调整”,在人员分流上“有情操作”,毕竟每一个员工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他们在40多岁的年纪,只会纺织业的一两项技术,到社会上再生存的能力比较弱。

  “有情操作”的关键在于整合力量。在这方面,他们做了两件事,一是大规模重组,将原来办公所在的高楼和地皮腾出来,换取员工安置的资金,同时把一些优秀的工厂重组为三枪集团等几个有竞争力的企业,继续在市场中打拼。

  另一件事是“空嫂”事件,虽然最初只是航空公司从纺织集团几十万员工中招聘十几名“空嫂”,但朱匡宇认为,这代表了社会对纺织业的关注与信任。于是,他带领公司不断借用媒体的力量,通过“空嫂”选拔秀,带动整个社会关注纺织工人和下岗人群,最终通过航空、地铁、超市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大规模吸纳了纺织业分流的人群,从而使纺织集团平稳地完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制度变革。

  最后是营造环境,在制度变革的大环境下,小环境要服从大环境,个人和局部的利益要服从整体的利益。只有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员工和干部,都有服从大局和整体利益的意识,很多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才能真正推进。

  在分享产业的变迁之后,朱匡宇还特别分享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

  故事源于他2004年受命离开纺织行业,进入上海的宣传部。他将自己多年的管理与从政经验总结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对顶头上司,要做到“上有所知”,让领导切实知道你在做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可能有哪些困难。这有利于帮助领导人保持全局感。领导知道了每个人在做什么,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战略问题。

  第二是对上级的上级,要做到“决不越线”。越过上级,给上级的上级汇报,会让上级产生无限的遐想,三个层级中每个人的很多精力都会耗进去。

  第三是做事不争对错。在工作中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很多,但到底谁对谁错,往往争执时没有裁判,只能等时间检验。朱匡宇说,最终的对错,都是领导的事情,不与领导争对错,反而权责更明确。当然,领导会犯错,但错误的纠正有领导的上级和组织,不是下属的职责。朱匡宇说,他有一句格言,属下找他告状时,他都用这句格言打回去,即“事有成败,人无对错”。事情做成了,大家都是对的,事情没做成,大家都是错的。

  由于EMBA学员大多都是企业家或高管,都是领导,因此,朱匡宇还特别分享了一些他的领导力之道。他说,领导要做一个不仅会接球,更会发球的人。领导要做一个不仅会两手抓,更会两手放的人。领导要做一个不仅拥有能量,更会激发能量的人。

  在朱匡宇精彩的演讲之后,周其仁教授进行了点评。

  周其仁:善败者不乱

  周其仁表示,他与朱匡宇先生已经是相识多年。第一次见面是1996年,当时他正做一个关于农民工的调查。因为从1992年起,国家劳动部门开始研究农民工的流动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在进城的过程中,为什么大城市不愿意接纳?结果到了上海,辗转认识到朱匡宇才知道,城市里正遭遇产业调整,仅仅上海纺织业就有55万纺织工人遭遇产业冲击,存在严峻的再就业问题。

  周其仁说,朱匡宇的演讲,可能很多人听起来好像在讲过去的事情,不管是变革,还是调整,都已经过去了,今天何必再谈这些?其实不然。周其仁认为,朱匡宇所讲的,正是商学院需要加强的一门学问。一直以来,商学院只讲成功,只讲进攻,怎么从小做到大,大家更愿意听海航20年资产总额翻近3.6万倍之类的故事。

  但我们还必须重视另一个层面,即防守的问题,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一些产业的转移、衰败。在败势中,作为企业领导人该怎么守?怎么退?怎么防?商场如战场,杀敌3000自损800以后,必须学会处理伤病员。

  从现在往后看10年,当前很多产业所面临的调整力度很可能丝毫不亚于上个世纪的纺织业。中国经济增速从2007年的14%左右下降到今天的7%左右,这是50%的降幅。在前几年投资的很多项目和产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因此调整、防守的任务很重,很紧迫,很艰巨。

  朱匡宇今天重点讲了人员下岗分流问题,没有讲重组过程中的创新。经理与国有企业共同出资搭一个平台,把传统的纺织公司破产,然后组成一个新的公司,进行要素的重新组合,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大家听起来朱匡宇是个十分保守的人,其实他是这方面的先知先行者,不少经验后来在全国推广,这既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气。

  上海纺织人员的分流安置,做得更精彩。围棋的棋书里有三句话。第一句叫“善阵者不战”,布阵的人不用打,阵布好就赢;第二句话叫“善战者不败”,这句话大家都好理解。最重要的是第三句话,“善败者不乱”。朱匡宇所领导的上海纺织业,466家工厂,55万工人面临产业的必然调整,真正做到了善败者不乱。很多做法和创新,值得我们商学院好好研究,这样的知识不会轻易过时。

  周其仁精彩的点评之后,朱匡宇又与BiMBA校友现场互动,就校友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BiMBA向朱匡宇赠送了纪念品,感谢他如此精彩的分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办:国有单位招聘高校生禁设户籍限制
  • 体育贝克汉姆确认赛季末退役 高清回顾 视频
  • 娱乐朱莉登《时代》切乳后还将切除卵巢
  • 财经女星陈好疑涉刘铁男案 专家称要敢于举报
  • 科技深喉揭秘垃圾短信黑网:运营商“坐庄”
  • 博客南方周末记者:雅安地震提前2个月被预测
  • 读书最后逃离大陆的国军:异域孤军沉浮记
  • 教育理工科大学语文边缘化:80%学生写错字
  • 育儿男婴长四条腿出生后遭父母遗弃(图)
  • 梅新育:CPI和PPI走势背离意味着什么
  • 安邦智库: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增长
  • 叶檀:中国外围经济环境极糟
  • 陈虎:中国房地产崩溃是否已倒计时
  • 徐斌:计划经济时代的通胀记录无意义
  • 丁志杰:五招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
  • 刘杉:家化事件折射金融资本青春病
  • 宋文洲:做好日元长期贬值的准备
  • 陶冬:安倍经济学在走钢丝
  • 官建益:严处平安证券是市场根本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