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者随笔 > 正文
 

无文何以治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 10:13 中国财经报

  舒行

  有三件事让我们联想到中国实际存在着的“技术治国”与“专家治国”:

  第一件事是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了本书,书名是《学哲学用哲学》。在首发式上很多人都为这位当年善于钻研学习、被誉为“青年鲁班”的他迄今仍勤于笔耕,感佩不已。
也似乎隐约觉察到:从木匠师傅到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不平凡经历,绝非一句“人品正、技术好”所能概括。

  第二件事就是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近日说到,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三大不协调”,即工程与生态不协调、工程与社会不协调、工程与人文不协调。所以他希望工程师也要学历史、学文学、学哲学。

  第三件事发生在几个月前。当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科学泰斗钱学森,征询他对国家科学发展规划的意见。钱学森出人意料地提出,搞自然科学的人也要有人文知识、也要懂音乐。温总理点头称许:很重要,很重要。

  对这三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可以看出:无论是李公、徐公还是德高望重的钱公都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都在从一种独有的角度,传递出一种信息,即:搞科学技术的人要懂人文科学,工程师不能只懂数理化而没有广义上的文化!如果我们再引申一步,则会明白,这种“信息”之中还隐含着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际存在的“技术治国”、“专家治国”理念的深刻反思。

  技术治国、专家治国是西方国家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物。技术治国、专家治国相对于中世纪的家长家族式的治国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实际上是在宣告:以近代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战胜了中世纪的蒙昧,以近代工商业为代表的生产方式战胜了中世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在斯大林时代,苏联出现的技术治国、专家治国的执政理念也与当时该国正在从事着早期的工业化积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早期工业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非常矛盾的过程。一方面她在努力实现(更准确地说是她在期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又由于具体国情,如基本属于自然经济的农业的广泛存在、排斥工商价值观的自然经济意识(宗法社会意识)仍有着极深厚的影响等等,都使“技术治国”与“专家治国”的理念难以立足,因而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认同的核心管理观念和执政理念。具体表现就是大批有真才实学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不但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且还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打击与排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长时间的目标始终如一的现代化建设。其内容是经济建设,其核心仍然是几代人渴望的工业化。由此,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才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春天”。应该说,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外行领导内行”的非正常现象才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与此相伴的实现“内行领导”则成为了社会普遍公认的管理准则,也才从上到下出现了尊重技术尊重科学尊重专门知识的社会氛围,由此,在中国的执政党的执政思想里才真正导入了“技术治国”“专家治国”的理念。应该说,对于中国,这无疑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与处在工业化后期的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这种进步又仅仅是一种早年进步的回声!

  中共关于“

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贯穿始终的中心任务,搞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此必须改变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很显然,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面积与欧洲大体相等的国家中,要完成如此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个多么宏大多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但对社会生活的组织管理运作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决策者筹划者实施者有着超越任何一代“治者”的文化素养,有着与这一系统工程相对应的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相对应的广博的人文知识,有着完成这一崭新历史任务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勇于突破经验的首创精神,有着对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和近现代历史变迁变异的准确把握与认识,有着对中国千差万别的区域性国情、区域性人文、历史、资源甚至区域性民风的感悟与体察,有着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深入了解和理解,有着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学文化艺术最新发展成果的敏锐认知。所有这些当然不是掌握了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就可以做到的,更不是把若干专家的专门知识通过“一加一”的简单堆砌就可以解决的。它必须通过极其艰苦的长期的人文知识积淀和陶冶才有可能融会贯通。只有这样,中国才可能走出社会管理畸轻畸重、顾此失彼、顾眼前而失长远、顾现实而失传统,或干脆是随着“父母官”兴趣以及几个技术专家经济学家的专业偏好而朝令夕改的怪圈。总之,在中国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期尚有积极意义的“技术治国”“专家治国”的理念已经陈旧,这种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是完全对立的,与当代世界潮流也是相左的。“技术治国”“专家治国”理念的延伸就是机械唯物论在今天的翻版。不客气地说,在一个多元的系统的社会现实面前,机械唯物论与主观唯心论只有一步之隔。

  只有在社会管理理念上把求“真”的知识、求“善”的知识、求“美”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起来,我们的社会管理才会充满灵气充满人性,再加上亿万中国人的不懈奋斗,社会的和谐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事情才能真正办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