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颠峰 下坡路就在眼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20:10 工人日报企业周刊 | |||||||||
在高速发展,业绩优异,自信心膨胀的时候,作为企业家还听得进不同的声音吗?还承认自己的能力、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吗? 【作者】本刊特约观察员 黄昕 “十一”之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因在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连续亏损
哈慈创始人郭立文从白手起家到成功套现脱身,仅仅16年时间就完成了他的企业人生。1987年46岁的郭立文将自己的发明专利吊瓶式磁化卫生器推向市场,1993年哈慈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磁化产品生产销售商。1996年9月25日,以郭立文父子三人为股东的哈慈集团所控股的哈慈股份,成为国内医疗保健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1998年上半年,利用电视购物渠道,哈慈五行针创下了日回款1180万元的惊人纪录,成为当时国内营销策划的经典案例。哈慈股份的业绩也在同年攀到了历史顶峰,实现净利润达1.4亿元。掌控着哈慈大权的郭立文在2001年以14.5亿元的个人资产登上《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9位。 中国企业成功的道路各不相同,不过衰败的道路却惊人的一致:疯狂地多元化扩张。 1998年,哈慈通过代理减肥产品进入保健品领域;1999年,哈慈兼并双鸭山制药厂进入制药领域;随后,在“绿色猪肉”项目上投入1.96亿元。与此同时,哈慈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于哈尔滨金国旅游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于上海哈慈大药房,投资1000万元于山东生态农业项目,投资802万元于烟台贵宾酒厂,投资5000万元于南京分公司,投资1亿元于饲料厂等等。这些大大小小、遍地开花的投资就有7亿元之多,而其中成功者少之又少。 伴随着一发不可收拾的多元化,哈慈股份业绩开始滑坡。创造了销售奇迹的哈慈五行针,2001年销售额从高峰期的近3亿元跌至8100万元。到2002年哈慈股份1~9月每股收益仅为0.004元。 在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2002年11月,郭立文和他的家族将持有的哈慈集团的全部股权转让,甚至连名誉董事长和首席专家的身份也没有接受。哈慈究竟给郭立文带来多少财富,到现在都不得而知,已知的是郭立文早已成为美国公民,在海外安享晚年。 又一个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发财致富,小股东血本无归的标准案例。笼罩在中国企业家身上的光环如此脆弱,风光无限转眼之间变成了落荒而逃,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在高速发展,业绩优异,自信心膨胀的时候,作为企业家还听得进不同的声音吗?还承认自己的能力、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吗? 令人遗憾的是,从第一个掏空上市公司原野的彭建东到今天哈慈的郭立文,没有一个人因此受过惩罚,没有一个人在掏空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受到过来自监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小股东的有效监管和约束。这等于宣布掏空上市公司合法化。 在对大股东没有形成有效监管前,只能劝告投资者管好自己的资产,别迷信任何人,别迷信任何企业,不管是什么所有制企业,不管现在有多辉煌,都得留点神。 登上颠峰,意味着下坡路就在眼前。没准备的企业摔下去。有准备的企业走下去,并筹划攀登下一个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