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者随笔 > 个人所得税改革 > 正文
 

程东立:不厘清收入形式请免谈个税公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 08:24 新京报

  个人所得税调整势在必行,目前关注的焦点是以1500元作为起征点是否合适,有人说合适,也有人说不合适,从个人的私心推测起来,大概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都说合适,而收入高于1500元的人都说太低应当提高。但是讨论的人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没有公平的个人收入体系就不可能有公平的个税制度。

  举个例子,张先生在一家私人公司工作,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0元,每月交税1425元。
孙先生在某部委机关工作,一个人的收入是3000元,每月交税175元,看来似乎公平,收入多的人交纳了更多的税,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调节功能也发挥了作用。但是生活并没有这么简单,张先生工作了5年,收入60万,交纳所得税共计85500元,然后张先生用剩余的514500元从市场上购买了一套住房,这样张先生一分钱也不剩了。而孙先生也工作了5年,收入180000元,交纳所得税10500元,但是孙先生单位分配了房屋,假定这个房屋市场价格也是514500元,这样孙先生还剩169500元。问题出现了,经过5年后,孙先生与张先生都住上了自己的房,但是原本收入很高的张先生已经身无分文,而收入较低的孙先生却略有家底。

  出现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我们习惯对货币收入征税,但很少对实物收入征税,虽然有关个税法律法规中规定了对实物所得应当征税,但罕见执行,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2004年2月规定,企业以免费旅游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奖励的应征收
个人所得税
,这个规定是少有的对非货币所得征税的例子。对实物所得不收税,使得张先生先得钱后得房,就交纳一次税,而孙先生直接得到房屋就不需要交税。类似的情况还有医疗,张先生如果得病住院,需要自己出钱,他已经为获得这些钱交纳了个人所得税,而孙先生是公费医疗直接由单位报销,因此他不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但获得的服务大体是一致的。也许有人会说,单位并不是所有生活物品都分配,但是要知道住房、医疗是人生最重要的两项支出,在这上面节省的个人所得税是惊人的,由此产生的差距也是巨大的,相应的不公平也是巨大的。

  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以非货币形式获得的个人所得仍然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等所谓体制内中存在,而体制外的人中则没有或者很少有此类非货币性收入。因此,不考虑收入形式上的巨大差异,单纯的以货币标准作为征收所得税的依据,在社会成员中间就制造了一个不公平的结果。

  税收公平是征税的基本原则,但由于非货币收入的存在,却使不同的人在纳税上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国家一方面向一部分人的全部收入征税,另一方面只收另外一部分的货币收入,同时向他们进行无偿的分配。这种不公平是隐性的,是由于社会收入方式不同造成的,几年前中央要求停止福利性分配房屋,实际上是向建立公平、统一的货币收入方式推进,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大量的非货币性收入仍然存在,仍然享受着免税的待遇。

  关注个税的公平不仅仅要改变“杀贫济富”的不公平,更应当将目光向远处投放,关注征税的基础———个人收入是否得到科学、全面和公平的核算,每个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相当的公民是否为社会与国家作出了相同的贡献。要实现个税的公平,就必须建立起统一的个人收入形式,这样才能保证法律能够“公平、无差别地对待每一个公民”。

  □程东立(北京

公务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个人所得税相关网页共约2,1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