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乞讨村折射小农经济现实困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10:10 南方日报 | |||||||||
甘肃省岷县小寨乡(现改为中寨镇小寨办事处)是全国有名的“乞丐乡”,小寨村和虎龙村则是两个典型“乞丐村”,两村十有八九的人都有过外出乞讨的经历。在这里,乞讨是公认的“致富捷径”,看到外出乞讨的家庭生活改善,未出去的家庭不禁心动,而孩子们则成为乞讨的主要“工具”。 很多人会指责“乞讨村”的人们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有人甚至认为“乞讨村”的
贫困和简单的生活本身并不是乞讨的充分理由,只有在贫困中看不到出路的人们才有可能最终选择乞讨。所以,当乞讨取代了勤劳而成为人们的“致富捷径”时,我们首先要检讨的是,为什么在当下许多农村,勤劳已经不再能够跟致富划等号?我们首先要做的,也绝不是在各繁华都市划定所谓的禁讨区,更不是在“乞讨村”、“乞讨乡”里搞什么“禁讨教育”。 以暂时的隐忍和尊严为代价,通过乞讨换来家中可以顽强抵挡风雨的小楼,换来家人的医疗保障、孩子的上学费用、大龄青年的婚姻甚至孩子未来的前途时,其在村里、乡里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体面和尊严;其个人和家庭,也因此获得了改变命运的可能以及对于未来的希望和信心,这自然是一种选择;死要面子活受罪,满足自给自足、自生自灭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选择。体面地勤劳地务农,到头来穷得抬不起头,更看不到一家人“翻身”的希望,那又有什么尊严可言呢?在这里,“道德”和“文化”是如此苍白无力,有时候,现实处境就像钢铁一样冰冷、坚硬而实在。 “说实话,乞讨比种庄稼轻松多了,而且来钱还快。”这名乞丐的“实话”应该很有代表性。一村民甚至说:“实在不行把地扔了,也出去!”设身处地,如果我们在他们那样的位置上,你又能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呢?作出类似选择的,还有诸如“卖血村”之类,河南的那个卖血村早已名扬中外,不是因为幸运地致富了,而是因为非常不幸地成为艾滋病肆虐村。恕我不忍心说它的名字。 勤劳不如乞讨、不如卖血之类,折射的是当今中国小农经济的现实困境:他们只能维持最简单的自生自灭式的简单再生产,而外界的汹汹压力如医疗、孩子教育等却扑面而来,想躲也躲不掉。 当我们的某些专家还在那儿高谈阔论“土地是农民的社会保障”的时候,他们应该去问问这些“乞讨村”、“卖血村”的人们,应该想想当今农业的现实处境:一年辛苦,一亩地能挣多少钱?平均每个人有多少耕地?传统的小农经济必须转型——我们要做的该是如何应对这个时代的命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