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者随笔 > 正文
 

吴国平:面临艰难抉择的拉美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15:06 《中国金融》

  吴国平

  2005年5月30日,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CEPAL)和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IMF)联合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研讨会,共同会诊拉美经济,探寻其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出路。CEPAL执行秘书和IMF总裁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分别开出了不同的处方。出席会议的还有美洲发展银行行长、世界银行的代表,以及13个拉美国家政府的代表,由此可见该次会议的权威性。此后不
久,世界银行和CEPAL又在美国的华盛顿举行会议,主题依然是拉美经济改革和可持续增长问题。主要国际组织对拉美经济频频会诊,自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拉美经济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起伏波动的拉美经济

  2004年拉美经济增长5.5%,创下了近10年来的最高纪录,同时还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人们在为拉美经济欢欣鼓舞的同时,自然也在担忧拉美经济增长的这种可喜局面是否能够持续。回顾近10年来拉美经济增长的趋势,人们的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拉美国家遭遇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冲击,拉美经济经历了“失去的10年”。90年代初期,拉美经济开始恢复增长,人们曾希望拉美经济从此进入充满希望的新一轮增长周期。但是,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使人们的美好愿望化为泡影。此后,拉美接连出现了巴西金融危机和阿根廷危机,拉美经济再次陷入周期性波动之中。墨西哥金融危机之后,拉美经济的复苏仅仅维持了两年时间就被巴西金融危机所中断,1999年拉美经济陷入零增长。2000年拉美经济走出低迷,其增长率达到3.7%。但是,2001年爆发的阿根廷危机又将拉美经济拖入衰退之中,直至2003年拉美经济才逐渐恢复增长。

  经济增长的低迷和波动使拉美经济在刚刚跨入新世纪就再次遭遇“失去的5年”。2001年和2002年,拉美人均GDP连续两年呈现负增长,2003年拉美人均GDP为零增长。1998~2003年,委内瑞拉人均GDP累计增长率为-25.9%,阿根廷为-20.7%,巴西为-0.6%。这种局面给拉美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自90年代中期起,拉美国家的失业率持续走高,并从1998年起一直维持在10%以上,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的失业率最高时分别达到了20%和18%。在有统计资料的22个拉美国家中,2003年有12个国家的失业率达到了两位数。经济低迷还造成拉美国家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据统计,2004年巴西的平均实际工资比1995年减少了11个百分点,委内瑞拉更是减少了27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乏力还加剧了拉美国家的贫困化问题,2004年,拉美地区的贫困人口高达2.2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43.2%。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多种因素导致近10年来拉美经济形势跌宕起伏。沉重的债务负担造成拉美资金严重短缺无疑是影响拉美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982年债务危机之后,拉美国家始终无法扭转外债持续增加的趋势。2004年拉美外债总额高达7230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21%。还债负担再加上外国直接投资利润的流出,造成拉美自1999年起再次成为资金净流出地区,资金净流出的规模不断增大,甚至超过了债务危机时期。2004年,拉美净流出的资金高达778亿美元,占其出口收入的15%。与此同时,拉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国内投资率处于历史低谷。2004年拉美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仅相当于1980年第一季度的40%,同年整个地区的投资率只占GDP的19%左右,仍低于10年以前的水平。另外一个影响拉美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是拉美传统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近10年来拉美经济与主要出口产品价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国际权威机构会诊拉美经济

  拉美国家何时才能摆脱经济周期性频繁波动,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问题,不仅是拉美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而且也是近期国际权威经济机构关注的重点。在5月CEPAL和IMF联合召开的“在拉美创造繁荣:改革和宏观经济的优先目标”研讨会上,CEPAL的执行秘书和IMF总裁在会上提出了各自的方案。由于这两个机构的特殊地位及其对拉美国家经济决策的重要影响力,他们提出的方案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CEPAL提出的拉美国家未来的主要任务包括9项。(1)采取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一个稳定的、具有竞争力的

汇率,增加投资、提高生产力,使拉美经济保持持续增长。(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数量,并改善其投资的质量。公共部门应以更加负责和灵活的态度对待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进一步深化与私人部门的关系。(3)进一步加强外部市场的开发,提高拉美国家参与外部市场的质量。拉美国家应进一步增加出口,提高出口的多样化,增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出口。为此,应加强出口部门与国内其余生产部门的结合。(4)政府应制定积极的生产性发展政策,提高政府政策工具的透明度。(5)公正应该成为政府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核心,在提高经济灵活性的同时,增强对公民的社会保障。(6)进一步完善一种复杂的扇形制度: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加强宏观管理机制、市场竞争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机制。确保政府改革具备社会合法性的必要机制。(7)加强政府民主治政的理念,调整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将其由过去的“大市场、小政府”转向“大市场、好政府”。(8)建立一个积极负责、有效率的政府,通过负责任的政府部门将政府意图转变成有效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并且在生产和社会领域中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

  IMF则继续其一贯的政策主张,认为近期拉美国家经济仍具有脆弱性特点,中长期内拉美经济还将面对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些因素的挑战,因此拉美国家应该继续努力改善社会平等状况并使之得以持续。为了保持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增长,拉美国家必须在宏观经济领域中实现稳定经济的目标,遏制住债务持续增长的势头,减少债务。为此,应当优先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减少财政赤字,实现财政盈余;实行透明和灵活的财政预算,扩大税收基础,对公共开支实行有效的管理;遏制通货膨胀。IMF认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但这还不够,拉美国家还需要在以下领域推进结构性改革:建立更加开放的贸易体制;改善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效率;推动劳工市场制度的改革;加强政府管理和改善企业投资环境。

  拉美国家的两难选择

  很显然,CEPAL和IMF针对拉美经济现状开出的处方有明显的差异。CEPAL将实现经济增长作为拉美经济的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市场作用和政府有效调控相结合的经济机制。IMF则一如既往,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列为拉美国家经济当前的首要目标,并坚持其一贯主张的宏观经济调整的政策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经济改革目标同样体现了IMF的一贯思想——强调市场的开放性和自由化。面对两个国际权威机构开出的两张不同的处方,拉美国家将面临两难选择的困境。

  首先,拉美国家难以对IMF的方案说不。巨额的外债及沉重的还债负担使拉美经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拉美国家不仅需要IMF提供必要的贷款来应对还本付息的压力,并且还需要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国际融资等多种渠道来缓解资本短缺的压力。在这些方面,IMF的意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是否与拉美国家签订贷款协议来影响拉美国家经济政策的走向。没有同IMF达成新协议的国家,其经济政策安排和改革举措就得不到该组织的认同,不仅得不到IMF的贷款,而且还增加了这个国家吸引外国投资和进行国际融资的难度,从而使该国的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资本短缺压力。实际上,在背负巨额外债负担的情况下,没有IMF的支持,拉美国家的任何政策安排都很难持续,也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效。由此观之,拉美国家很难选择有悖于IMF一向主张的宏观经济稳定计划和经济改革安排。

  其次,CEPAL的主张对拉美国家有一定的诱惑性。在经济长期低迷、严重的社会问题难以缓解的情况下,寻求经济增长是拉美国家面临的当务之急。作为联合国的政府官方机构,CEPAL从拉美的现实出发,其主张更加关注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因此拉美国家的政府更乐意接受CEPAL的政策安排。在失业率居高难下和贫困化人群不断增加的重压下,拉美国家无法抵挡CEPAL主张的政策诱惑,增长成为拉美国家的第一要务。按照CEPAL的计算,拉美经济只有保持中速以上的增长,才有可能使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得以缓解。

  面对两难选择,寻找其中的最佳平衡点是拉美国家目前的主要功课。从近10年来拉美国家经济波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国家的政府时常徘徊于IMF和CEPAL的政策选择之间。近些年来拉美国家的现实表明,一味地以牺牲经济增长求稳定、以时间换取经济改革的空间,最终会因失业增加、实际收入下降、贫困化加剧,给拉美社会带来难以承受的代价,其结果不仅会使经济稳定难以实现,而且还将使得必要的经济改革也难以推进,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变得愈加狭小。2005年以来,南美的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的总统先后被民众赶下台。前者上台执政才两年,而后者已经是该国近两年来非正常辞职的第二位总统。从表面上看导致他们下台的直接原因分别是最高法院的人事安排以及对石油、

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征税的问题,但其实质都与政府在社会领域中无所作为有关。另外,委内瑞拉的例子也说明,寻找完全有别于上述两难选择的第三条道路也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大的冲击,造成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动荡。在委内瑞拉,近两年许多民众对现任总统查韦斯的政策表示不满,围绕其去留问题引发的社会分裂始终没有得到弥合。2002~2003年,委内瑞拉经济累计下降了18.6%,人均GDP下降了21.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西劳工党领袖卢拉领导的左翼政府上台后,在保持IMF主导的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其中包含了CEPAL倡导的多项内容),同时针对巴西贫困化问题在社会领域中推出“零饥饿计划”。卢拉执政仅两年的时间,巴西经济就出现了新的局面。2004年,巴西经济增长5.2%,,摆脱了连续三年低迷的困境,创下了近10年来的最高纪录。在今年4月召开的7国财长会议上,卢拉政府的做法得到了认可。会议发表的公报认为,巴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性改革深化的基础之上,因而是可持续的。卢拉政府的表现同样得到了IMF的赞赏。可以说,卢拉政府为拉美国家在两难选择中寻求最佳平衡点作出了最好的注解: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政策连续性的同时,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性改革,加强政府社会政策的力度,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