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者随笔 > 正文
 

徐滇庆:民营银行试点势在必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14:41 《中国金融》

  徐滇庆

  2005年是中国改革攻坚年。在各项改革当中,金融改革的问题最为复杂。由于2006年中国即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因此,银行体制改革的任务特别紧迫,所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如果不能在银行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中国遭遇金融风险的概率将越来越高。既然中国很快就要允许外资银行完全享有国民待遇了,因此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民营银行排斥
在市场之外。民营银行早晚要开放,与其晚开放,不如早开放。当前应当将开放区域性民营银行试点作为金融体制创新的突破口之一。

  银行改革也要两条腿走路

  中国二十多年来国企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银行改革也要两条腿走路:在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同时,逐步开放民营银行。如果中国的改革开放仅限于国企改革和外资进入,而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可能远远达不到今天的水平。在江苏、浙江、广东、

福建一带民营企业发展得比较好,那里的经济发展速度就比较快,基本上没有下岗失业的压力。那些地区的国有企业的状况也比较好。凡是民营企业发展不太好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就比较慢,失业问题也就更严重。在那些地区,许多国有企业成了经济发展的包袱。既然在其他行业中可以开放民营企业,那么在金融行业中开放民营银行必然是合乎逻辑的选择。不开放民营银行试点,恐怕就很难知道什么样的金融机构和经营模式最适应我们当前发展阶段的特性,最能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下一轮国际竞争中,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率、对市场反应灵活的银行系统,我们会失去很多机遇。

  从长远来看,既然经济改革的大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金融体制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民营企业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必然要求在金融服务上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这并不是说国有商业银行就不能为民营经济提供金融服务,而是由于产权制度上的差异,国有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在风险承受机制上迥然不同。民营企业的多样性使得高度规范化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制度安排上先天不足,靠国有商业银行独撑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银行是金融体系的微观基础,如果不能解决银行的运行机制设计问题,那么,宏观的金融稳定恐怕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在国企改革的同时开放了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银行改革也要走与国企改革同样的道路。国有商业银行推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是改革的一个方面,创建新的民营金融机构则是另外一个方面。开放民营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不仅互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

  民营银行:产权清晰和竞争机制

  中国二十多年的国企改革经验,归根结底主要有两条:产权清晰和竞争机制。在十几年前学者们曾经争论过究竟哪条更重要。现在看来,这是改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银行内部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产权清晰。只有产权清晰,才能建立合理的“委托—代理”制度。周小川行长很明确地说:“就其本质而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也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或者说,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目标明确的股份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才有可能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如果没有清晰的产权,简单的制度模仿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例如,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中都有董事会,为什么民营企业或跨国公司的董事会就起作用,而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形同虚设?因为民营企业的董事就是出资者,企业亏损就是亏他们自己的钱,怎么能不心痛?由于惩罚机制到位,董事会就比较容易发挥对管理层的监管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差不多,名义上有个董事会,可是许多董事都是退休官员,在银行的自有资本中没有他们本人的一分钱。倘若国有商业银行亏损或者出现舞弊案,受损失的是国家资产和民众的储蓄,在一般情况下惩罚不到这些董事。正是由于产权不清,缺乏让董事或独立董事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机制。

  实践证明,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做到产权清晰,进而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民营银行的特点就是产权清晰。应通过对产权清晰的民营银行的监管经验进行总结,完善各项法规。在民营银行试点中总结、积累的经验将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明晰产权的努力。有人说,“国有商业银行固然效率低,不良贷款率高,那些产权清楚的民营银行就不出事了吗?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关门倒闭的差不多都是民营银行。”这话说对了一半,产权改革并不是万能的,不能说只要产权清晰就万事大吉了。所有的银行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监管。除此之外,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提高银行效率,增强稳定性的必要条件。为什么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国有企业表现普遍好于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国有企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竞争环境不同。在东南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很快,具有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竞争中,国有企业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在欧洲一些国家的银行中政府也持有一定股份,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些银行的竞争力。而目前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居于垄断地位,也尚未形成公平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因此,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开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是当务之急。

  区域性民营银行试点有助于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改善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之间也有竞争,但是,这些都是在国有体制内同质性非常高的竞争。这些竞争再激烈也很难导致体制改革的突破。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开放的实践来看,由于体制上的制约,国企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等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结束之后,进入中国境内金融市场的外资银行将越来越多,银行间的竞争必定与今天截然不同。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将不攻自破。外资与内资银行在优质客户与高级人才上的争夺可能白热化。与其在外资银行的冲击下措手不及,还不如在外资银行的数量和规模尚未扩大之前,先开放几家区域性民营银行,在有限规模下演习一下。只有在不同产权安排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才能实现制度创新。

  发展民营银行,规范民间金融

  目前,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同时,民间金融也在发展。与其让大量民间资本无序发展,还不如因势利导,将之引导到投资民营银行或其他正规金融机构上来。在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意愿非常强烈,建立一些区域性民营银行的时机已经成熟。通过区域性民营银行试点可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推动和规范基层金融市场,推动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的改革。

  制度创新,有序推进

  开放民营银行试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制度创新。一般地说,金融制度由三大部分组成:准入、监管和退出。民营银行试点就是要在明晰的产权制度下建立金融机构的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没有人能够保证试点的民营银行一定能够成功。我们当然希望试点银行都能成功,不过就是有几家出了问题也不要紧。如果在若干年后我们能够成功地关闭几家不合格的银行,而且没有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这本身就是试点的内容之一。只有通过这样的试点才能看出新的制度是否能够经得起市场竞争的考验。只有在检验过程中才能让人们了解、熟悉这些准入、监管和退出的规章制度。

  一些人很担心民营银行试点的风险。风险总是存在的,但是风险有大风险,也有小风险。拿几个区域性的民营银行来试点是小风险。在严格的监管下,这样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些银行新生,有些银行退出,生生死死,司空见惯。只有优胜劣汰才能使金融体系更加健康。民营银行的开放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先做一些试点,取得经验,再在更大的范围内铺开。倘若没有完善的制度,突然一下子大规模放开民营银行准入,只能给投机商和腐败分子提供机会,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这样的风险才是大风险。要避免一窝蜂,大起大落。由于民营银行试点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看出效果,因此,晚试不如早试。如果再拖下去,今后的系统风险会更大。

  国务院制定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加强立法、规范准入、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可以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建议在条件成熟、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批准几家区域性民营银行作为试点,在

银监会的领导下成立一个由金融监管机构和学有专长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试点的情况进行跟踪研究,探索新的区域性民营银行体制和经营模式,以及准入、监管和退出法规等,以取得经验,形成新的有效的金融法规等。

  作者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爱问(iAsk.com)
  民营银行 相关网页约27,5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