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管涛:美国金融危机的四个启示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1日 01:03  21世纪经济报道

  干预资产泡沫:做不做都是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质是,随着全球经济失衡被纠正,全球流动性过剩催生的资产泡沫破灭,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西方国家在这次危机救助过程中,采取了完全不同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态度,是明显的双重标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它们一味指责亚洲国家的裙带资本主义,要求危机国家和地区采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关闭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开放国内市场。而在此次危机中,美国和其他主要西方国家纷纷降息、向市场和机构注资、政府担保,并且发动私人部门联合自救,等等,各种工具无不用其极。美联储甚至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小组,专门研究为市场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的金融工具创新。具有深厚学术背景的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于美国1930年代“大萧条”的历史颇有研究。他一直深信,货币政策不作为是导致当年“大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把积极应对次贷危机作为实践其理论的一次难得机遇。

  对于资产价格波动,货币政策是否需要做出反应?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格林斯潘以资产泡沫不可知为由,主张货币政策无须关注资产价格。但在实践中,格林斯潘却奉行单向干预策略,基本忽视资产价格上涨,积极干预资产价格下跌。1987年和2001年,他成功运用货币政策干预,避免股市受到泡沫破灭的冲击。现在伯南克比格林斯潘做得更多、走得更远,他不但救助了投资银行,还救助了保险机构,而美联储对这些机构都不承担监管职责。然而,市场好像不太领情。对于只救“两房”不救雷曼兄弟,就有人指责美国政府过于教条主义;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美联储、财政部对因冒险而出问题的金融机构大施援手,是饮鸩止渴,可能引发“赚钱归自己,亏钱找政府”的道德风险。

  美国的经济情况和金融市场虽然时好时坏,总体上却在不断趋坏。美国当前的困境是,在房地产市场还存在向下调整压力的情况下,美联储无论做什么,都难以改变美国消费不振、经济滑坡的周期性调整趋势。

  我们得到的启示之三是:面对资产泡沫破灭,货币政策是应该作为还是无为,这个问题可能难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要在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防范道德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也要考虑,是在泡沫形成阶段还是在泡沫破灭以后实施干预。

  次贷危机蔓延:并非只有挑战没有机遇

  在经济对外日益开放的今天,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金融危机引起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停滞,外部需求不振、生产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叠加,将使我国出口行业面临巨大挑战;金融危机加剧全球金融动荡,导致美元资产缩水,将使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尤其是外汇储备资产面临较大的重估风险;金融危机引起市场投资风险重估,全球信贷紧缩和信心危机蔓延,将波及我国金融市场;金融危机加剧全球贸易保护和投资保护主义,贸易战、货币战一触即发,将影响我经济发展所需的外部和平环境。

  但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可能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发挥中国经济对周边乃至世界经济的拉动和稳定作用;金融危机可能推动中国经贸关系多元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减轻中国对单一经济和单一货币的过度依赖;金融危机可能为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创造市场机会,推进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国际化;金融危机可能进一步暴露自由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凸现经济发展模式多元化选择的合理性。

  我们得到的启示之四是:如果应对得当,中国完全有可能转“危”为“机”,使这次金融危机像上次亚洲金融危机那样,成为中国提高国际经济和金融地位的新机遇。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和单位的意见。因版面所限,本文经编辑删减,全文请见www.cf40.org.cn。图片由本报记者王建新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