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界动态 > 06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 > 正文
 

周立群:要有若干高校在经济学教育中起引领作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 13:37 新浪财经

  

周立群:要有若干高校在经济学教育中起引领作用

  由人大经济学院、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系列之二——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研讨会于3月18日在人民大学举行。图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由人大经济学院、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系列之二——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研讨会于3月18日上午8:30-12:00在人大明德主楼举行。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以下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演讲实录:

  主持人黄卫平:下面请周立群先生对两位中国教授的发言做一下评论。

  周立群:林毅夫、杨瑞龙两位教授的发言论及到

中国经济学的教育,其命题及所阐述的见解不仅为学界所重视,而且许多观点已为大家所认同。尽管在某些问题上还有一些争议,他们两位的发言集中就经济学阐述了很好的见解,我想就此做一个评论。首先是关于国际化和本土化,我们这些年里,随着中国经济学教育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越来越重视结合中国的实践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加快了本土化的进程。但是在处理与国际化的关系中,我觉得还是刚刚起步。我们讲经济学教育本土化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走过的道路还是拿西方的主流理论在中国应用,并检验这个理论,我们还没有自主创新出体系化的经济理论。

  同样道理,我们在走向国际化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进入深度的交流,进而进行交锋,进而使我们的理论得到国际的认可和国际的评价。实际上,本土化和国际化的过程,最终在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中经历这样的阶段,那就是无论是世界上的哪一个大师理论,要在中国得到检验,在中国创新的理论也要拿到国际上做出评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能我们的大学教师和经济学的工作者,需要有高水准的现代的学术自觉和科学的敏锐去构建自己的理论。

  同样,我们中国历史的传承和提炼,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所形成的思想,也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化,以严谨的逻辑使它科学化。顺便说一下,我们在几个月之前创建一个全英文的经济学学术刊物(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向全球发行,林毅夫教授和杨瑞龙教授都是编委,它是由世界的著名出版商Springer发行的。它以研究中国问题为宗旨,研究中国的一些重大问题,所做出的理论探索和理论阐述并将其推向世界。编辑这一刊物的过程中有两个障碍,第一就是语言障碍,这要下很大的工夫,还要聘请外国人,要聘专门的编辑,在英文阅读的时候还有很多的障碍,还得发到菲律宾进行校译。除了技术层面,还有更深的层面,就是我们的学术思想无法和人家交流,这就涉及到规范化、科学化问题,就是说你说的东西我不懂,可见经济学的规范化、科学化还需要有很长时间的探索过程。

  同理,我们在本土化过程中也是这样,正像林毅夫教授所讲的那些,世界上的理论无论有多久的历史,都要在中国得到检验,可能是得到补充,也可能得到修正。因此经济学的教育,对我们人才的培养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就是我们在教学生的时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把握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后者对我们教师来说是更大的挑战。

  结合今天的主题,我们是谈目前经济学教育中的两个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需要”。第一,当我们在讨论经济学教育的时候,比较经济学研究,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还有大量的一般经济院校在培养经济学人才。中国有一千多所大学,多数学校都在培养经济学人才。如果我们在讨论经济学研究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必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们需要对这个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看一下这些一般性的学校,问题很多,在有些学校里,甚至一些基本的课程都不能开,因为他们严重缺乏这方面的师资。

  因此,我提出第一个倡议,就是希望我们在研究中国的经济学教育的时候,希望对这些学校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更多的了解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比如说我们要很好的考虑对这些学校的师资进行综合培训,要不然大批的涌入社会的经济学毕业生会因“培养不足”而无法适应社会。

  第二个建议,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学教育规模这么扩张,而且社会有这么大量的需求,我们应该提出这样的口号,中国应该有若干所的高校、或高校的学术群体,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的教育中起引领作用,而这个引领作用并不仅仅是历史多长,有几个博士点,有多少科研经费,我觉得不仅仅是这样,我觉得在课程的使用,经济学研究方向的把握和学科方向的把握,包括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要做出尝试和探索。他们应对中国的经济学教育起引领作用、有影响力,大家能够认同或部分的认同,使得他们在很多方面,比如他们的课程体系,专项方向的构架为其他的学校所关注、参照和示范。我认为一些经济学科强的重点高校或学院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个引领作用,这是中国的特定国情决定的。

  因此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一般性的高校,应该有若干所高校或高校的学术团体在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中起引领作用,我想这在实际操作层面是非常有意义的。以上是我借评论的机会,对林毅夫教授和杨瑞龙教授的观点谈的一点自己的看法,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