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界动态 > 正文
 

中国增长模式-亚洲金融合作-贸易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20:00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5年8月22-23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SE)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增长”研讨会。与会的中、英两国学者围绕贸易政策、人民币汇率、经济增长模式、金融发展、私有化改革等问题展开讨论。第五期简报报道有关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亚洲金融合作机制、贸易政策等内容。

  Bert Hofman博士(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以官方汇率衡量,中国还是一个经济小国,中国GDP只占全球GDP的4%;以购买力平价汇率衡量,中国GDP大约占全球GDP的12%;中国人口占全球的21%,尽管中国的城市化率仅 40%,远低于OECD国家70%的平均水平,中国仍是世界上城市居民最多的国家;中国的贫困人口占全球贫困人口的1/5;中国的用水量与美国相当,是全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美国能源消费占全世界的22%,中国的能源消费占12%;中国的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此外,中国在国际组织里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后中国如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994-200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其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贡献了7.8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均资本量的增加,其中人均资本量增加对GDP的增长贡献了5.1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GDP的增长只贡献了2.7个百分点。中国的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达45%,人均资本量的增加非常可观。中国工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是农民的劳动生产率的9倍,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比例是3、4倍左右。为什么中国工人、农民的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会如此大呢?这主要是对工业的投资规模较大,使得工业的人均资本量相对较高,从而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农民的。问题在于,高度依赖投资的工业化创造的就业机会相对有限,从而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相对比较慢。

  更严重的是,这种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化是很难持续的。目前中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大约是55%,这也高于其他国家;中国投资占GDP的比例仅次于七、八十年代的新加坡。“索洛诅咒”指出,如果增长高度依赖投资,投资的边际报酬递减将使得,投资增速不变条件下经济增速会放缓。我们的模型表明,假设未来20年中国的增长方式没有转变,仍然高度依赖投资,则为了使GDP达到8%的增长率,投资占GDP的比例必须提高到55.7%。这是一个前所未有,而且是不现实的比例。中国现在的储蓄率已经相当高了,预计中国的储蓄率将逐步降低。2020年后,中国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显著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居民的总储蓄率将会大幅降低;随着中国各个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利润率降低,企业的储蓄率也会降低;所以我们认为中国55%的投资率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合适的。出路在于加快发展服务业,降低经济增长对工业、投资的依赖;服务业的发展还将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增长更加平衡。

  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基尼系数增到0.45。仅从经济效率角度看,就会有三方面负面影响:(1)人们的不满情绪积累,会影响社会稳定;(2)如果一些富人获得了政治权力或支持,有可能去影响政策以维持特权和财富,巴西就出现了这种情形;(3)收入差距和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有可能使儿童失学,使有工作能力的病人不能及时获得救治,这些都是一种经济上的损失。

  预计到2035-2045,以PPP汇率衡量的中国经济总量将排在世界首位;到2080-2090,以官方汇率衡量的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世界第一。

  何帆博士(社会科学院):亚洲金融合作与中国的作用

  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大量关于亚洲金融合作机制的讨论,随着亚洲各国经济的恢复,关于亚洲金融合作机制的探讨逐渐减少。我们认为,亚洲金融合作机制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亚洲应该建立预防金融危机的合作机制。

  首先,亚洲经济仍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美元贬值、美国利率上升、油价高涨等外部风险仍有可能在亚洲引发金融危机;其次,2000年东盟以及中、日、韩所签署了《清迈协议》(Chiang Mai Initiative)扩大货币互换规模,可以在此基础上向全面的金融合作发展;第三,亚洲国家汇率方面的合作仍是金融合作的重点。

  以汇率风险为例,亚洲各国都积累了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有大量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而美元趋向于贬值,这使得亚洲各国的汇率机制陷于两难境地。如果盯住美元,则外汇储备随美元贬值而贬值,同时会产生本币升值压力,引来大量投机性流动资金;如果放弃盯住美元,则汇率波动会损害贸易,并可能引发美元进一步贬值,从而也会使外汇储备贬值。以利率风险为例,美国升息同样让亚洲国家感到为难,亚洲国家经济刚刚从危机中恢复过来,升息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多数亚洲国家不愿承受的,但若不随着美国升息而升息,则部分资本会流出亚洲流回美国,对亚洲国家的经济同样有冲击。这些外部风险,若是缺乏区域内部的金融合作,就很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而且这些外部冲击对亚洲国家的影响是非对称的,从而使合作成为互惠互利。如果外部冲击对所有亚洲国家的影响程度都是类似的(对称的),那么彼此的合作并不能消减多少风险,这时候我们只能求助于区域外的援助。实事上,在金融危机过程中,亚洲不同国家受到的冲击差异较大,这样总是会有些国家有能力帮助其他国家。无论是外部供应冲击还是外部需求冲击,它们对中国的影响与其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的相关性都较弱;换言之,中国在亚洲经济中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清迈协议》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缺乏一个核心的主体,依靠双边谈判往往会使谈判成本较高,而且容易在谈判中错失良机;其次,《清迈协议》可以提供的资金有限,相对于流动性危机不过是杯水车薪;再次,《清迈协议》中 90%的资金与IMF提供的资金是挂钩的,即与IMF援助条件相联系,但IMF援助条件并不一定适用于亚洲国家。

  我们建议,第一,确立一个核心主体,作为执行机构进行管理、运作货币联盟;第二,建立一个有效的预警机制,用以预防各国的流动性风险,以及时应对外部冲击;第三,亚洲金融危机是一种流动性危机,可以考虑汇集亚洲各国的外汇储备,作为稳定汇率的基础;第四,亚洲货币合作机制应当考虑亚洲国家的特殊性,应逐步解除与IMF援助条件的联系。

  Razeen Sally(LSE):中国、印度、东盟的贸易政策

  印度在很多方面与中国很相似。2003年印度的贸易依存度(外贸总额/GDP)是23.9,中国是60.4,东盟6国是134.5,其中新加坡的贸易依存度接近300,马来西亚的贸易依存度也高达200多。但印度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远没有中国发达,印度正式制造业部门的就业人口不到1000万,而总劳动力人口多达4.5亿。贸易政策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对劳动力市场的限制。印度农业的生产率也非常低,农业增加值占GDP的2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60%。印度在劳动力密集型的服业行业上有优势,但印度服务业的工作机会往往是高收入高技能的,提供的工作机会相对有限。最乐观的预测认为,到2010,印度将会增加100万的服务业工作机会,相对于总的劳动力人口,这仍是相当少的。

  自1994年以来,中国贸易自由化迅速推进,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管制也急剧减少。1997-2000年,中国进口的非贸易壁垒大幅削减,削减幅度高于东南亚其他国家;平均关税税率从1992年的42.9%降到2001的16.6%,加入WTO后进一步降到了9.8%。中国主要的贸易自由化发生在加入WTO之前,是一种单边自由化,当然,加入WTO也加快了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入WTO之前,正式的贸易壁垒就已经开始瓦解或者转化为非正式贸易壁垒,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已经深入开展。

  印度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也有所加快,但相对中国还是较为缓慢,自由化程度也较低。1991年,印度平均关税税率是125%,同时存在大量的非关税壁垒和严历的FDI管制;如今,印度的平均关税税率降到了20%,大多数外贸配额取消了,其他如注册方面的管制也大幅减少,绝大多数对制造业、FDI的管制已经取消,但对农业和服务业仍然维持高度的贸易保护。

  相对于印度和中国,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比较高,平均关税税率大约是10%,而且在不断降低。

  中国加入WTO的一个独特性在于,政府希望通过加入WTO来推进国内改革。从很多角度看,中国都是相当信守承诺的,相对于印度、东盟国家,中国执行承诺更有力,在服务领域的承诺甚至比发达国家的承诺还要可信。

  贸易谈判的作用将越来越有限,未来WTO贸易谈判将不再有明显的突破性,谈判进程将比以往更为缓慢。单边贸易自由化是更为传统的自由化方式,世界银行最新数据表明,大约三分之二的发展中国家重大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是单边的,只有三分之一是通过(双边、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中国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获得了快速发展,引导着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走向贸易自由化。近年来印度快速推进贸易自由化,也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这些贸易自由化都属于单边的,不是通过贸易谈判达成的。

  自由讨论阶段:

  Razeen Sally(LSE):樊刚教授昨天提到,中国保护幼稚产业获得了成功。我想补充一个观点:中国国内市场庞大,国内贸易自由化对幼稚产业的发展极其重要,国内激烈的竞争能够迫使幼稚产业发展起来;对于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保护幼稚产业很难获得成功。

  曾经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发展会削弱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甚至引发这些国家产业空洞化。实际表明,中国经济与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中国的发展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发展。对相对落后的东盟国家,中国发展的影响也是积极的。一方面,中国发展了,这些国家可以向中国出口大量的原材料和农产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有一些产业会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这些国家只要内部改革到位,也可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竞争力。我不认为贸易保护政策有益于这些小国,因为他们的国内市场太小,无法提供充分的国内竞争来促进幼稚产业的壮大。马来西亚的汽车制造业在产业政策的保护下,就很失败。

  Xu Chenggang(LSE):向Bert提两个问题。与您的观察有所不同,我觉得中国改革开放这26年来的城市化进程是非常快的。此外,去年我走访过一些企业,其中一个民营家族企业,据介绍是世界上最大的缝纫机制造厂,它的生产线高度自动化,某些车间甚至只有两个工人在监控这些设备的运转。正因为它的产品多数是销往国际市场,为了保证质量,就必须全面实行自动化。尽管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化使得新增就业机会比较少,但这正是全球化所带来的,是市场趋动的,而并没有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您对此或许有些看法。

  Bert Hofman(世界银行北京办公室):中国的储蓄集中于银行系统,银行的贷款又集中于国有企业,使得国有企业能进行大量投资,在城市里发展了很多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工业化过程,城市确实吸收了不少农民进城,但总体来说,民工的收入和地位都很低,并没有完全融入城市。对这种工业化模式作适当的调整,可能会改善这种状况。

  相关的问题是,中国下一步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我认为,中国向高附加值产业的升级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挑战,此外,产业转移到哪里也是一个重大挑战。沿海省份的工资在上涨,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在广东扩大生产能力,它将选择去湖南还是去越南?

  陈平教授(CCER):企业选址除了关注要素成本,产业配套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经济学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商人特别关注产业配套,生产基地的选择与产业上下游配套是非常相关的。至于知识产权保护,如果某法律只维护一方的利益,则该法律的实施成本高不可攀,所谓“法不责众”,这是众多知识产权法规难以得到认同和执行的原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